政能亮 | 问道老子故里,看见万物生长

政邦智库研究员 任君

春光未老,惠风和畅。

3月24日,农历二月十五,河南鹿邑迎来了老子诞辰2595周年纪念日,国家级非遗项目“老子祭典”展演隆重举行。这一天,为期一个月的2024·中国鹿邑老子庙会也如期开幕了。

四海宾朋齐聚这座豫东小城,呼吸老子故里的思想空气,感知两千多年的文脉传承,探究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现实路径。

春色如许,众生如潮。太清宫、明道宫、老子文化博物馆,到处都是挨挨挤挤的游客。一座等了你2595年的城,遇见春天,遇见你。

“上善若水”“自胜者强”“以百姓心为心”“治大国若烹小鲜”“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理性精神初显的哲人,“轴心时代”的思想家,老子人狠话不多,却句句被人记住,成为了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不光被一茬茬后世学者反复激辩、体悟阐发,也被数不清的中原老乡们挂在嘴边。这当然是身为“老家人”的极限自豪,却何尝不是作为人类本初文化历久弥新的穿透力使然。

道德兴,万物生。回到老子留下的文本和思想,今人不免有混沌浩茫、无所不包之慨。然而正是这种宽博、包容、厚重,才成就了老子对宇宙万物的认知,穿越两千年而毫不褪色,一直滋养、化育着后世子民。

老子的道,是天道、世道、人道;老子的德,是立人之德、树人之德、成人之德……经为本源,传承有序。2500多年来,人们在一年一度的老子祭典上行礼如仪,在年复一年的体悟中新意迭见。

传承与创造、创新,就这样奇妙地契合,宜古宜今,亦旧亦新,浑然一体,发扬光大。

在这里,传统文化资源得到很好保护,成为人们寻幽访古的不二载体。走近“道家祖庭”太清宫,可以看到官方祀老遵道的御碑,也可以感知欧阳修、苏轼、范仲淹、米芾等众多人物的思绪与情怀。

“坛场夜雨苍苔古,楼殿春风碧瓦寒。”传统文化从来不是一座孤岛,而是一条绵亘流淌的大河,有漫漶,有分流,有折返,但不会倒流,终归浩荡入海。而一代代人的接续纪念,是一种层累,也是弘扬与发展。

走在脚下这块无数先人曾驻足、思考、劳作的土地上,穿过众妙之门,置身焕然一新、古物沧桑的宫观,燃一瓣心香,追慕哲人遗泽,遥想千年故事,探寻生命力量,那是一种思接千载的历史馈赠。

在这里,传统也已成为活化的存在。以国家级非遗项目“老子祭典”为牵引,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李氏宗亲恳谈会、老子庙会等一系列活动,不断提升老子文化的影响力,也成为当地发展文旅产业的依托。

当代老子学院(研究院)的成立,无疑是一种新的“道法自然”“上善若水”的尝试。全新的发展理念,传统的研学氛围,让老子学院成为一个新时代的问道之所。

不管是作为河南省中小学生综合性社会实践教育基地,还是作为中国·鹿邑老子文化论坛举办地,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始终是不灭的精神底色。

在这里,道德也成为产业发展的加速器。鹿邑是豫东大县,拥有近百万人口,近年来,这里持续擦亮“老子故里、道家之源、道教祖庭、李姓之根”文化名片,县域经济也实现了长足发展。

很多人都知道,鹿邑的化妆刷在国内,乃至在全球都是顶呱呱的产业。目前产量占全国市场半壁江山,出口量占全国份额90%以上,早已从“中国化妆刷之乡”升级为“中国化妆刷之城”。鹿邑化妆刷产业园入驻企业163家,年销售额130亿元,出口创汇43亿元,年产高、中档化妆刷1.5亿套,形成了尾毛、口管、铝皮、木柄、拉丝、箱包等配套完整的化妆刷产业链,带动相关经营主体1000多家。目前,“鹿邑化妆刷制作工”已被认定为河南省首批区域人力资源品牌。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化妆刷这样本不起眼的“小玩意”,一旦做到极致,就能做出大美,做出大产业。包括当地着力建设中部最大的火锅、烧烤、预制菜食材基地,打造百亿规模的食品产业集群。主动对接现代医药产业链,大力发展现代中药业,打造更具引领力、竞争力、辨识度的县域产业矩阵,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持续巩固县域发展优势,这也是一个县域的奋斗与努力,既是其稳固发展的根基,更是面对未来的“软实力”。

历史的厚度,往往超出人们的想象;时代的变迁,更是需要每个人努力向前。在鹿邑,老子从来就不仅仅是供奉在神龛上的偶像,而是时刻伴随在人们思想行为中的超越性价值引领。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时代精神激活老子文化生命力,做好文化保护、传承、转化、发展等“四篇文章”,尽情释放传统文化的“源动力”,这是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也是时代责任。

问道老子故里,看见万物生长。在这个春天,去奔赴一场2595年的邀约。(完)

总监制:邹 明

监 制:高明勇

审 读:郑鑫屏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