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争议,已经持续了很多年。
门诊里,遇到好几位患者在聊起日常饮食时都会下意识地说一句:“医生,我现在尽量不吃那些转基因的东西,感觉不太安全。”这让我每次都忍不住多说几句。
其实,转基因并没有那么神秘,也远没有很多人想象的危险。不少院士、专家,包括我们这些临床医生,早就从多个角度研究过它的安全性。
今天,我就从我自己的角度,聊一聊为什么我们说,转基因,是安全的。
我们先从什么是“转基因”说起。说白了,转基因就是把一个生物的某个有用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上。
比如,把一个能抗虫害的基因转到玉米身上,这样这个玉米就能自己抵抗虫子了,不用农药也能长得好。这跟你电脑里复制粘贴一段文字到另一个文件里,有点类似。
基因的改变,并不等于它就变得“不天然”或者“有毒”。
我记得几年前接诊过一位年轻妈妈,孩子刚开始吃辅食,她专门带着问题来问我:“医生,我买的婴儿米粉上写着含转基因大豆,我是不是不该给孩子吃?”她担心得不行。
我问她:“你知道孩子每天吃的牛奶里,奶牛吃的饲料,有一大部分也是转基因玉米或者大豆吗?”她当时愣住了。
这其实是很多人不知道的一个事实:我们早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了很多年转基因食品,却没有发生任何问题。
那转基因到底安不安全?我们不妨从科学研究来看。
国内外已经有成千上万的研究表明,目前市面上经过安全评估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在成分、营养、安全性等方面,和传统食品没什么区别。
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国家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权威机构都明确表态:转基因食品和非转基因食品一样安全。
换句话说,只要你吃的是通过正规渠道买到的食品,它们的安全性是经过层层筛查的,不存在“吃了会变异”这种说法。
很多人担心“基因改变了,会不会对人体DNA有影响”。
这个担心可以理解,但其实我们每天吃的所有食物,都是有DNA的,你吃的西红柿、大米、鸡肉,它们的DNA也进了你肚子。消化系统会把这些DNA分解成最基础的小分子,根本不会直接影响你的基因。
就像你吃了牛肉,不会长出牛角一样。
我自己以前也有类似疑虑,毕竟我们学医讲求证据。
十年前我在医院参加一个关于食品安全的培训,主讲人是一位在农业科学院工作的教授。他当时展示了一个研究:连续三代老鼠吃转基因玉米,身体各项指标都没有异常,生育能力也没受影响。
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识到,我们对转基因的恐惧,更多来自未知和误解。
话说回来,不同人群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点也不一样。
比如老年人更担心营养不良,孕妇担心胎儿发育,家长担心孩子肠胃。前几个月,我接诊了一位患有慢性肠炎的中年男性,他说自己一直不敢吃含转基因成分的豆制品,怕“刺激肠胃”。
但其实,转基因食品的营养结构和普通食品没什么不同,甚至有些转基因食品还会刻意减少过敏源或者提高营养,比如黄金大米就富含维生素A,是为了预防发展中国家儿童的营养不良。
说到这里,我想说一点,在临床工作中,我发现“天然”这个词被过度神化了。
很多患者觉得,天然的就是健康的,人工的就是不安全的。但你想想,天然的毒蘑菇你敢吃吗?天然的毒蛇你敢摸吗?不是所有“天然”的就一定好。
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是食品有没有经过科学检验、有没有监管,而不是它是不是“原生态”或者“非转基因”。
再从生态和农业角度说几句。
转基因作物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能减少农药使用。比如抗虫棉种植之后,中国农民使用农药的频率大大降低,连农民自身的中毒率都下降了。
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公共卫生进步。以前我们接诊的农村患者中,农药中毒的情况并不少见,而现在确实少了很多。
这就是科技带来的好处,不能因为不了解就拒绝接受。
当然,转基因技术也不是完美的,它也有争议,比如生态多样性的问题、种子垄断的问题,但这些是管理和政策层面的问题,不是食品“本身有害”的问题。
就好像汽车也有污染,但没人因此说汽车本身是毒药,关键是怎么去规范使用。
我有时候跟患者聊这个话题时,会举个例子:你去医院打疫苗,会担心疫苗里的基因改变你吗?不会吧?但其实很多疫苗本身就是用转基因技术做出来的。
比如乙肝疫苗,就是通过转基因酵母产生的表面抗原。我们每个人小时候几乎都打过,也没见谁因此变异。
我们已经在用转基因技术保护自己,却还在担心吃进去的菜是不是转基因,这其实是一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误解。
前阵子我看到一项数据,中国目前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品种非常有限,像大豆、玉米、木瓜等,全部都经过了严格的安全性测试。国家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远比我们想象得严格得多。
而且,食品标签上都会注明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消费者是有知情权和选择权的。
门诊里,我最常听到的问题是:“那医生你自己吃不吃转基因的?”
我通常会笑着说:“吃啊,而且吃得挺多的。”我吃的豆腐、豆奶、玉米饼里,多多少少都有转基因成分。我关注的是这个食品是否达标、是否新鲜,而不是它是不是“非转基因”。
健康饮食的关键,在于全面均衡,而不是纠结某一个技术手段。
还有一点我想提醒:我们今天在讨论转基因的安全性,但千万别忽略了另一个更现实的问题——食品添加剂、过量油脂、糖分摄入过多,这些才是我们日常饮食中真正的“慢性杀手”。
我接触的很多患有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的患者,他们的饮食结构问题远比是否吃了转基因来得严重。
吃得健康,不是看标签,而是要看整体搭配和饮食习惯。
说到底,转基因技术是一个工具,它本身没有善恶之分。就像一把手术刀,可以救人,也可以伤人,关键在于怎么用、谁来用、用得是否规范。
对于普通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去抵制它,而是要去了解它、尊重科学的判断。
如果你因为不了解转基因而感到担忧,那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你愿意多了解一点,多听听科学的声音,你会发现,这个“看起来陌生”的技术,其实早就在悄悄守护我们的健康了。
我们不是第一代吃转基因食品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代,但我们可以是第一代真正理解它的人。
所以,别让“听说”影响你对食品的判断,用科学的眼光看待转基因,比什么都重要。
参考文献:
[1]陈君石,李宁.转基因食品与人类健康[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9,31(5):489-493.
[2]李培武,刘旭.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评价与监管体系[J].生物工程学报,2020,36(4):701-709.
[3]张林琦,王军志.基因工程疫苗的发展与应用[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21,41(2):12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