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内,伊朗连续对三国出手!关键时刻,以色列全部从加沙撤军

24小时内,伊朗连续打击美以得手,哪些细节值得外界重点关注。伊朗出手后,以色列很快宣布,结束在加沙地带的“任务”,将军队撤离,巴以冲突是否就此结束?

在1月13日,伊朗军方宣布,鉴于地区局势越发紧张,伊朗已经在边境地区增加无人机和导弹的部署。同时,为了应对持续升级的红海局势,伊朗还将11支作战部队调往边境地区。不过外界没有想到,仅仅过了两天,伊朗就出手了,目标除了美国和以色列,还有第三个国家。

据环球网报道,在1月15日,伊朗连续实施导弹打击,先是对美国在伊拉克库尔德控制区的领事馆实施打击,随后又摧毁以色列的“地区情报总部”。紧接着,伊朗又远程打击了在叙利亚的“极端组织据点”。在声明中,伊朗明确表示此次行动是回应以色列的“邪恶行为”,这显然指的是以军之前对伊朗驻叙利亚穆萨维的“斩首行为”。对极端组织的打击,则是回击1月3日发生在伊朗克尔曼市的连环爆炸案。

此次伊朗的行动,有一个细节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那就是他们在动手后,第一时间就宣布负责,并且还高调发布了打击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的视频。有观点认为,伊朗罕见高调行动,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对美国和以色列展示实力,警告两国不得轻举妄动。从伊朗的角度看,作为“抵抗之弧”的领导者,在成员哈马斯和胡塞武装都已经与美国和以色列交上火的情况下,必须拿出“做大哥的担当”;二是此前的伊朗连环爆炸案,造成了超过200人伤亡,伊朗民众群情激愤,革命卫队需要对极端组织采取强力行动,告慰死难者,安抚1国内情绪。

不过在导弹打击叙利亚和伊拉克境内的目标后,伊朗接下来的行动出乎外界预料。在1月17日,伊朗突然使用无人机和导弹,对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实施远程打击。根据伊朗方面的说法,此次行动针对的是巴基斯坦极端组织“正义军”,该组织屡次袭击伊朗边境安全部队,已经被德黑兰拉入“恐怖组织名单”。在2019年2月,“正义军”实施汽车炸弹袭击,造成伊朗革命卫队27人死亡。

事实上,伊朗与巴基斯坦的关系长期不佳,两国在卑路支地区一直有矛盾。不过在去年4月,中国成功促成中俄巴伊四国外长会谈。同年7月,伊朗又与巴基斯坦达成协议,通过情报共享,对边境极端组织实施联合打击。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穆尼尔还访问伊朗,与伊总统莱希和伊军总参谋长巴盖里进行会谈。不过这次伊朗越境打击极端组织,显然没有给巴基斯坦打招呼。巴外交部发表声明,强烈谴责伊朗的越境打击行动,直言这是在侵犯巴基斯坦国家主权。同时,巴基斯坦看守政府总理卡卡尔在达沃斯峰会期间,与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进行了会谈,双方谈到了打击极端组织的议题。从这些情况看,伊朗与巴基斯坦在打击极端组织方面的合作,还需要加强,否则会严重影响两国关系。

不过,更大的反应来自以色列。就在伊朗对“以色列地区情报总部”实施打击后,以色列防长加兰特宣布,在加沙地带的“高强度战斗”已经结束。加兰特称,经过数月的战斗,哈马斯已经频临崩溃,以军在加沙的所有战斗都将很快结束。加兰特还提到,军事行动结束的基础就是政治行动,似乎暗示未来加沙地带依然由巴勒斯坦人管理。对以色列民众最关心的认知问题,以色列军方表示,只有保持对哈马斯的军事压力,才能让新的人质互换协议达成。

以色列防长话音刚落,就有数十枚火箭弹袭击了以色列南部多个城镇,并且击破了“铁穹”防空系统,对部分建筑造成损伤。很明显,哈马斯不仅没有像以色列防长说的那样“濒临崩溃”,反而还有能力对以色列实施大规模火箭弹袭击。事实上,以色列在1月初宣布从加沙北部撤离部分军队后,哈马斯已经收复了大部分被以军占领的街区。随着以色列结束再加沙地带的“高强度”行动,持续时间超过100天的巴以冲突转入新的阶段。

为何在伊朗出手后,一直坚称要控制加沙的以色列就态度大变,宣布从加沙全面撤军?有分析指出,以色列结束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可能出于两个原因:第一,伊朗远程打击的力度,给以色列带来难以承受的损失。根据美国ABC报道,伊朗对“以色列情报总部”的打击,造成4人死亡,其中就有库尔德石油大亨佩斯劳·迪扎耶,此人对以色列非常重要,既是“摩萨德”的下线,给以色列对伊朗的渗透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又将伊拉克库尔德控制区的石油源源不断提供给以色列。迪扎耶死后,以色列失去来自库尔德地区的石油,其战时经济面临巨大考验。

更让以色列畏惧的是,伊朗对叙利亚的导弹打击,距离达到1250公里,这也是伊朗完成的最远距离的导弹打击,并且美军未能实施有效拦截。要知道,以色列核心区域与伊朗的直线距离,也不过1750公里。这意味着,伊朗导弹有可能突破美军在中东的防空网,对以色列核心地区实施打击,这会让以色列非常害怕。

第二,在中东事务上,美国与以色列的分歧越来越大。对美国拜登政府而言,现在最重要的是稳定局势,因为美国大选已经启动。从目前的情况看,美国大选大概率还是拜登与特朗普的对决。如果出现突发情况,作为执政者的拜登,将处于天然劣势。因此以色列态度大变,很可能是美国政府施压的结果。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