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年轻人疫情期要多和长辈交流,给他们足够的大脑刺激

我们不能照搬国外的研究成果,灌输到中国老人身上。

高翔:年轻人疫情期要多和长辈交流,给他们足够的大脑刺激

12月27日,由凤凰网主办、凤凰网健康承办的2022国际大健康峰会线上举办。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认知障碍分会会长、解放军总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贾建军,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胡雯,复旦大学特聘教授、美国营养学会流行病分会前主席高翔担任圆桌论坛嘉宾,与担任主持人的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兼法定代表人、北京老年医院原院长陈峥就《疫情之下,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与守护》展开讨论与分享。

高翔首先对比了中外在晒太阳、胖瘦等方面的差异,并表示,中外老年人的行为方式、已经导致老年性疾病的危险或保护因素方面,差异较大,“因此有时候我们不能照搬国外的一些研究成果,直接用到中国老年人身上”。

针对如何有效预防大脑退行性病变,高翔强调,非常关键且重要的一点是户外运动,并对国人的日常饮食习惯、膳食结构给出建议,最后他呼吁大众一定要多和父母长辈交流,不论何种形式的交流都可以,只要能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大脑刺激。

高翔:年轻人疫情期要多和长辈交流,给他们足够的大脑刺激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美国营养学会流行病分会前主席高翔

高翔是复旦大学新近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特聘回国的流行病学专家,常年开展神经性疾病及营养方面研究。他首先强调,在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和健康挑战方面,中外差异不太大,但是在导致这些疾病的危险因素或保护因素,以及中外老年人的相关行为方式方面,中外差别比较大,“因此有时候我们不能够照搬国外的一些研究成果,直接就灌输到中国老年人身上”。

高翔分别从几个角度举例。他首先谈到中外对于晒太阳的习惯、观念的不同。在全球范围内,“老年痴呆”以及轻度、中度的认知障碍,是非常严重的公共卫生和临床问题。伴随着老年神经性疾病的一个比较大的特点是,老年人往往晚上睡不着,白天睡不醒,生物节律被打破。因此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治疗方式是让老人在白天时,尽可能多地在户外照射阳光,帮助维生素D的摄入,调节生物节律,这对老年人的大脑认知是有好处的。但高翔观察到,中国很多老年人,尤其是女性,会在夏天撑阳伞,擦防晒霜,认为以白为美。

高翔的第二个例子和老年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有关。他说,西方有很多研究是基于肥胖对疾病的危害,而中国老年人中一个常见问题是体重过低,在农村老人中尤其突出。他和团队曾在美国宾州做了一项有关农村老年人的研究,发现村内老年人的体块指数均值约30,即超过一半的老年人达到肥胖标准,这个数据放在中国是算很高的。另外,在这次新冠疫情防疫期间,老年群体里体重下降屡见不鲜。肥胖不是好事,跟很多慢性病有关,但是否瘦就一定好?高翔强调,不能盲目减肥,也不能以肥为佳,最重要是把体重保证在适当范围。

他列举的第三个中西方差异,是关于血脂。西方人大量进食红肉、动物性食品,所以他们的血脂问题是低密度脂蛋白过高。而中国老年人是精制的米、面——碳水摄入比较高,所以高碳水、高甘油三酯,是中国老年人比较突出的营养和健康问题。“我相信国内很多老年人已经有意识地增加粗粮摄入量,但还不够,一般要达到1:1的比例。另外,中国老年人的蔬菜摄入量是远超西方老年人的,但水果、奶制品摄入普遍不够高,需要适当增加。”

面对不可避免的大脑衰老和退化,如何提前干预,有效预防大脑退行性病变?高翔强调,非常关键且重要的一点是户外运动。他和团队在前不久基于约15万美国老年人做了一份研究,发现如果老年人能够经常从事园艺活动,比如种菜、养花,可以有效预防衰老,预防心血管疾病,延长寿命。

其次,高翔建议多和老年人交流,对他们的大脑产生经常性的刺激,“这在疫情期间显得格外重要。因为在疫情期间,我身边的很多老年人都选择了尽可能地不出门,待在家里,能够接受的大脑刺激大大地降低,这对于大脑的健康会是一个问题。”

高翔说,他和团队曾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表论文,玩牌、打麻将,对于预防老年痴呆都是有好处的,而对于一些高龄老人来说,甚至看电视都可以。

高翔的第三个建议是关于日常饮食。茶叶含有少量咖啡因,有很强的抗氧化功能。“我们在中国开滦曾做过覆盖约10万人的研究,发现经常饮茶可以防止因为衰老导致的HDL高密度胆固醇的下降,这种HDL高密度胆固醇能对心脑血管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曾有科普文章说“多吃紫色食物有益健康是伪科学”,高翔否认这一观点。他说,如果那些紫色的食物、五颜六色的色素均来自大自然,属于植物的自然色素,那对于老年健康、人类大脑都是有一定保护的。他在哈佛大学时,曾基于十多万人的研究,发现经常吃紫色食物,比如美国人常吃的草莓、蓝莓和其他的紫色浆果类食物,会有效地降低、预防帕金森(一种常见的老年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我们在今年跟哈佛大学接着合作,进而发现,即使你得了帕金森病,紫色食物的摄入越高,疾病的预后会越好。”

根据中国人的饮食习惯,高翔特别提到了牛奶,他建议乳糖不耐受的人群选择酸奶,“这种发酵过的奶制品,也能够提供牛奶的奶制品保护益处,对胃肠道也是有一定好处的”。

最后,高翔从子女角度建议大众,要多跟父母或长辈交流,不论是什么形式的交流都可以,只要能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大脑刺激。“通过交流,可以尽可能帮助长辈疏解心里的郁闷等情绪。”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