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真做”的实践课堂——这场设计大赛为公共空间注入新鲜血液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3月30日,宁波市海曙区屠氏别业内,一场关于创意设计与历史传承的“青年人才驿站设计大赛”决赛在此启幕。本次大赛由共青团宁波市委员会指导,海曙区委人才办、共青团宁波市海曙区委员会、宁波市海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万里学院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共青团浙江万里学院委员会、宁波文化创意学院、临港城乡设计学院、宁波市文化创意创新发展研究基地等单位联合开展,浙江万里学院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作为赛事的组织者,深度参与赛事的策划与执行。

“真题真做”的实践课堂——这场设计大赛为公共空间注入新鲜血液

本次大赛主办方以打造宁波标杆性设计竞赛活动为目标,首创性地将青年人才驿站的设计主导权交给青年。“罗城青年驿 青年来设计”——大赛向高校青年人才发出征集令,广泛收集青年人才驿站的创新设计方案,旨在激发青年设计师的创意活力,为海曙区公共空间注入新鲜血液。大赛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苏州大学、宁波大学、浙江万里学院、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宁波财经学院、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高校的设计青年。征集到作品共有九十余件,经过层层筛选以及综合评估,最终入围决赛作品二十件。

“真题真做”的实践课堂——这场设计大赛为公共空间注入新鲜血液

二十位选手代表陆续上台展示。每组选手通过文字、图片、视频以及幻灯片的形式,充分展示了他们对罗城青年驿站改造的独到见解和精美方案。这些方案从不同角度探索了罗城青年驿站的无限可能,既是古代与现代、传统与科技的交融,也是来自不同校园、不同城市、不同风格的思维碰撞。经过三个小时的激烈角逐,浙江万里学院的参赛团队最终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的佳绩。

“真题真做”的实践课堂——这场设计大赛为公共空间注入新鲜血液

浙江万里学院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院长傅立新教授在谈及“罗城青年驿,青年来设计”的竞赛口号时感慨道:“这次大赛不仅是学生设计实践的锻炼机会,更是设计青年展现自我的平台。我们将设计课堂直接搬至大赛现场,通过‘真题真做’的模式,为同学们打造了一堂融合实地探访、跨学科协作的生动课程。”他表示,未来学校将更加注重设计类专业课程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鼓励设计青年通过实际项目来提高创造力与探索力,在实战中培养设计青年的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同时,深化跨专业融合实践教学,打破学科壁垒,构建多元交叉的育人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本次大赛不仅是创意的比拼,更是宁波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的生动实践。组委会表示,通过青年参与公共空间的设计,不仅激活了历史街区的文化基因,更构建起“引才-留才-育才”的良性循环。此次决赛的优胜方案将落地建成实体驿站,为来甬毕业生提供最长7天的免费住宿,并配套人才政策解读、企业对接等一站式服务,让青年人才从踏入宁波的第一刻起,便感受到城市的温暖与归属。

浙江万里学院学生团队获得一等奖的作品《潮宋·立方》备受瞩目。该作品以宁波历史文脉为根基,融合宋韵美学与现代创新理念,打造兼具文化传承与当代活力的复合空间。庭院提取月湖"十洲胜景"为空间原型,通过解构形成四大主题分区,重组宋代名画色谱,结合本土材料,构建“三远"立体园林叙事。建筑立面将宋代棂花窗解构为立方幕墙系统,彩色玻璃以几何阵列呼应传统窗格韵律,形成古今对话的视觉语言。室内设计将宋式美学的肌理浸润当代设计的骨骼,将古典元素巧妙融入室内的布局与装饰,实现传统美学的空间转译。“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实战机会,让我们能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从项目启动之初的紧张筹备,到设计过程中的创意激发与反复打磨,再到最终答辩环节的精心准备与紧张展示,每一步都凝聚了团队成员们的心血与汗水。我们深感此次实战经历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它不仅让我们对设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们对未来的职业道路充满了信心与期待。”《潮宋·立方》的团队成员赵健安说。

来自浙江万里学院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获得此次比赛“优秀指导老师”的朱松伟老师说:“设计竞赛不仅是专业能力的检验,更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契机。同学们需在限定条件下大胆创新,聚焦‘罗城文化’‘引才服务’‘青年与未来’等主题,用设计串联历史、现实与未来,以作品展现自我,以智慧共筑未来。从今天决赛的作品来看,好作品不断涌现”。

在宁波这座东方港城,罗城青年驿站的青砖黛瓦,在青年设计师的创意点亮下焕发新生。他们以创新理念,不仅传承了地方文化,更赋予其现代活力。当历史街区的古朴韵味与设计创意相遇,当千年商帮精神与青年创业激情碰撞,宁波正依托文化基因,构建强大的人才引力场,成为青年追逐梦想、实现价值的热土。

(通讯员 闫聪聪 黄佳 汤祯彦)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