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至18日,“文旅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池州学院顺利举办。学校党委委员、副院长阳光宁,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执行秘书长、《自然资源学报》编辑部主任朱晓华研究员,安徽师范大学原副校长、皖江学者陆林教授,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孙九霞,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院长、教授、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旅游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卢松等出席开幕式。来自省内外18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8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
阳光宁介绍了学校发展沿革、办学定位及学科建设成果,并重点阐述了学校围绕地方文旅融合发展需求开展的探索与实践。卢松回顾了学会及专委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介绍了专委会聚焦的研究任务,并就落实研究任务提出倡议。
主旨报告环节,安徽师范大学陆林教授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文旅深度融合的理论内涵与研究框架”主题,重点阐释文旅融合研究进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文旅深度融合的理论内涵和重点领域。中山大学孙九霞教授作“数智赋能新质目的地建设:吸引力和服务力双重视角”主旨报告,指出数智技术可作为核心生产要素提升文旅产业服务力与吸引力。上海师范大学卢松教授围绕“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及其案例研究”,从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概述、微观案例、宏观案例三方面展开,强调乡村地区是践行文旅融合发展的典型区域。池州学院祝亚雯副教授以“长江文化(安徽段)旅游体验转向路径思考”为题,分析了长江文化旅游体验转向、长江文化(安徽段)标识及标识活化路径。
17日下午,会议还举行学术前沿与青年先锋学者圆桌会议,与会专家立足自身研究领域,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文旅强国、中国式现代化与文旅融合创新等主题展开研讨,池州学院余菲菲副教授和王丹博士在此环节作重点发言。
会议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旅游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池州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商学院(法学院)、《自然资源学报》编辑部承办。(图文/池州学院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