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江西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江西实现生产总值2.19万亿元,名义增速为9.89%,同比去年增长了1978亿元。
其中南昌实现生产总值5274亿元,GDP稳居全省第一,名义增速为5.43%,同比去年增长了271亿元,GDP总量位居全省第一。那么,南昌各个县区的GDP排名如何?
赣江东岸底蕴犹在
整体排名可以看出,南昌县以GDP811.60亿元,成为南昌市第一位,而南昌县无论在全国哪个榜单上,均成功上榜全国百强县。高新区紧随其后,以GDP664.49亿元排名第二位;青山湖区受益于人口总数,以GDP562.74亿元列第三。而主城区的西湖区、东湖区列4、5位。
从南昌各县区2018年GDP总量排名情况来看,传统主打“工业”的县区优势明显,同时,由于历史原因,南昌人口目前仍主要集中在赣江东岸,因此排名前五的县区均处于南昌赣江东岸。
赣江西岸增速迅猛
不过从增速排名上来看,则与GDP总量排名呈现截然相反的态势。
红谷滩以9.8%的增速,排名第一,新建区增速9.6%排名第二;湾里区、经开区、高新区分列3-5位。而GDP总量靠前的东湖区、西湖区,增速排名垫底。这也意味着,赣江西岸近年来的发展速度,超过南昌传统老城区,在政策、资源的倾斜加持下,后发优势明显,同时南昌老城转型任重而道远。
事实上,新世纪以来,自南昌大力发展红谷滩开始,从临江城市,变成了跨江城市,成功打造了“一江两岸”。如果说,红谷滩是南昌近20年发展的见证,凭借着"一江两岸"战略从滩涂地华丽变身为城市发展领头羊,那么九龙湖、赣江新区为代表的赣江西岸,则是南昌、江西的未来。
而从南昌地图上看,赣江西岸,绝大部分都在新建区的“地盘”内,即便红谷滩、赣江新区,也是“发迹”于新建区。自2015年“撤县设区”以来,新建区以其快速发展,悄然发生着巨变,在“跨江临湖、揽山入城”的城市发展脉络下,南昌一路向西,为不断做大做强做优大南昌都市圈寻找发展天地。
从“县城”迈向“都市”
如今,新建区全面融入市区,按照“市区”甚至是“新区”的标准、规划、品位、档次,全面参与“一江两岸、城市西扩”和“大九龙湖”区域建设,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随着前湖快速路一环线正式开通,新建区交通四通八达。无缝连接红谷滩、朝阳洲、老城区。此外,区域内利好不断,商业、市政、医疗、教育、生态等城市配套不断完善升级,城市迎来高速发展时代。
新建区外环路、子实路和长堎大道等5条断头路全部打通,红湾公路、长麦路、新建大道、礼步湖大道、长征西路等道路改造全面完成,昌西大道、昌九高架、前湖快速路不断推进,“六纵六横”城市路网体系形成。
在短短几年时间,通过“产业强区、融合兴区、生态立区、创新活区、民生安区”五大战略的全力实施,以新晋城区的使命与担当,在南昌的西进之路上,浇灌起一座“实力、人文、绿色、活力、幸福”之城,也让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享受到了发展后的美好生活。
硬件上的改善,也吸引了诸如恒大、绿城、上海城建、中海、金地等全国龙头房企的进驻,而越来越多的南昌“改善”群体,开始将目光转向这个区域。
73万方大城生活
位于“一环线”沿线的金龙湾小镇,拥有73万方的超大体量。北接新建老城区,南接九龙湖,西连湾里,东接红谷滩CBD,扼守大红谷滩板块的中心交汇处,既衔接湾里梅林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又近享新建、红谷滩、九龙湖三大城区繁华资源。
金龙湾小镇自配备约1.9万方沿街商业及10万方商业综合体,其集休闲、娱乐、购物、饮食等多种业态于一体,享一站式吃喝玩乐购。此外,周边新建吾悦广场、麦德龙、新建中心等醇熟商业环伺,更紧靠多个主题式公园,约3万方农贸大市场,可谓是足不出户,即享繁华生活圈。
出则繁华,入则能静。毗邻湾里的金龙湾小镇,拥有梅岭这个城市中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让居者远离城市的喧嚣,尽情追寻内心的诗和远方。匠心打造四重绿化体系,以公园式社区为切入点,围绕中心广场形成3条主要景观轴,注重四维景观营造,打造多种主题式公园,为不同年龄层次的业主提供丰富多彩的休闲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