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宦官之恶
咱们先停止发议论,接着再看这件事情的最终结局。清理掉了知识精英以后,宦官更加肆无忌惮,反对宦官的斗争也并未停止。
各位可能会问:宦官究竟干了什么坏事,这些清流知识分子非要把他们诛除干净?实际咱们在上面已经讲过一些,现在再举两个例子,以加深大家对当时宦官作恶情况的认识:
公元165年正月,太尉杨秉抓捕了大宦官侯览的哥哥(一说是弟弟)侯参,用囚车把他押送京城,侯参自知罪孽深重,就在路上自杀了。“参为益州刺史,残暴贪婪,累赃亿计。”就在拘押侯参的槛车上,他还自备了金银锦帛,重达三百多两,准备进京疏通关系用,以减轻罪责。这还是临时准备的,可见其贪赃枉法的程度。
汉灵帝光和二年,也就是公元179年,宦官王甫、曹节等奸邪,暴虐弄权,权倾朝野,震动内外。当时的太尉段颎,对宦官极尽阿谀奉迎之能事。曹节和王甫的父兄子弟充任卿、校尉、州牧、郡守、县令等官职的非常多,几乎布满天下。他们把自己管辖的地区,变成了人间地狱。贪残暴虐、为所欲为。以王甫的养子王吉为例,他身任沛相,尤其残酷。经常因为不高兴而杀人。在位五年,杀死仇家、官员和无辜平民百姓一万余人。“凡杀人,皆磔尸车上,随其罪目,宣示属县,夏月腐烂,则以绳连其骨,周遍一郡乃止,见者骇惧。”这个王吉,杀完人之后,用车子分裂人体,然后满郡县游示,杀鸡儆猴。赶上夏天的时候,尸体腐烂,臭气熏天,加上蚂蚁和苍蝇吸食,最后只剩一堆骨头,散落在车上。王吉就让人用绳子把骨头拴起来,继续游街示众,行人见了,吓得毛骨悚然。
宦官们就是这样草菅人命,而皇帝、太后却倚重他们、保护他们、纵容他们。但是受孔孟人道主义精神教育的知识精英们,能允许他们这样残害生民吗?如果不起而抗争,为生民铲除奸恶,他们能对得起先贤的教诲,还算是知识精英吗?
二、阳球因诛宦官被杀
当王吉猖獗之时,尚书令阳球,常拊髀发愤曰:“若阳球作司隶,此曹子安得容乎!”阳球说,我要是当司隶校尉,一定要将这些害人虫铲除干净。不久,阳球真的升任司隶校尉了。就把王吉、王甫及其另一个养子王萌一起抓捕归案。
阳球(?-179),字方正,渔阳泉州人。东汉时期官员、反对宦官、能吏,官至尚书令、司隶校尉、卫尉。
球自临考甫等,五毒备极;萌先尝为司隶,乃谓球曰:“父子既当伏诛,亦以先后之义,少以楚毒假借老父。”球曰:“尔罪恶无状,死不灭责,乃欲论先后求假借邪!”萌乃骂曰:“尔前奉事吾父子如奴,奴敢反汝主乎!今日临坑相挤,行自及也!”球使以土窒萌口,箠扑交至,父子悉死于杖下;颎亦自杀。乃僵磔甫尸于夏城门,大署榜曰:“贼臣王甫。”(《资治通鉴》卷五十七)
阳球亲自拷问,用尽酷刑惩治王甫父子。王萌原来也做过司隶校尉,他对阳球提出先让他死,后杀他的父亲王甫,以示父子之义。阳球痛骂说:“你的罪状罄竹难书,死有余辜,还跟我论什么先后!”王萌说:“从前你奉事我父亲,就像奴才一样,现在你敢反主子吗!”阳球命令手下用泥土把他的嘴堵上,然后用竹板木棍一顿混打,就这样把王甫、王萌和王吉父子全部打死在棍棒之下。太尉段颎见阳球坚定、严酷,就吓得畏罪自杀了。阳球如法炮制,把王甫的尸体也用车裂断,放在城门口示众,并且在上面写上:“贼臣王甫”四个大字。王甫审过范滂,杀死了陈蕃。到此才结束自己恶贯满盈的一生。
这是汉灵帝光和二年(180)四月的事情。
这里需要向大家说明一点,就是王萌指证阳球从前奉事王甫一事。阳球娶宦官程璜女,与宦官曾有相当联系。各位可能要问:宦官怎么可能有女儿,估计是养女,也可能是生下女儿后才当了宦官。因为阳球的行动,再度激发了朝野清理宦官的热情。阳球是渔阳人,今属北京。从小任侠,喜欢刑名之术,也是孝廉出身,属于酷吏一类人物,所以惩治宦官,也显得过于狠毒。
曹节直入省,白帝曰:“阳球故酷暴吏,前三府奏当免官,以九江微功,复见擢用。愆过之人,好为妄作,不宜使在司隶,以骋毒虐。”帝乃徙球为卫尉。……球被召急,因求见帝,叩头曰:“臣无清高之行,横蒙鹰犬之任,前虽诛王甫、段颎,盖狐狸小丑,未足宣示天下。愿假臣一月,必令豺狼鸱枭各服其辜。”叩头流血。殿上呵叱曰:“卫尉扞诏邪!”至于再三,乃受拜。于是曹节、朱瑀等权势复盛。节领尚书令。(《资治通鉴》卷五十七)
宦官曹节直接向灵帝诉冤说:阳球是酷吏,非常暴虐,不久前三府曾经齐奏,要免掉他的官职,因为在就九江平定农民暴动中,略有微功,又被起用。他为了掩饰自己的罪过,妄兴大狱,这样的人不应该担任司隶校尉的职务。灵帝下令把阳球改为卫尉。阳球拜见灵帝,说自己刚刚为陛下除去了几只小狐狸,希望再给他一个月时间,好把所有的豺狼和鹰隼全部除掉。灵帝越听越气,因为阳球所除掉的,在灵帝看来,不是什么豺狼、鸱鸮,而是自己的爪牙和亲信。
阳球一再请求留任司隶校尉,叩头至于流血。灵帝怒不可遏,呵斥他违背圣旨,责令他赶紧离开,于是宦官再度扬眉吐气。
就在这一年的冬天,阳球又与司徒刘郃、光禄大夫陈球合谋,想要除掉宦官张让、曹节等。事漏,被曹节所知,诬告三人图谋不轨,三人都被下狱,不久死于狱中。
阳球本来是酷吏,他惩治宦官,完全是受清流知识分子的影响,风气所致,奋然而为。
三、汉灵帝与宦官和宫女
汉灵帝不想惩治宦官,他跟宦官们玩得很开心。他还别出心裁,以皇帝的身份,率领宦官们公开卖官鬻爵,专门设立了钱权交易场所,明码实价:二千石要两千万,四百石要四百万,县长随年成好坏稍有不同。灵帝还私下指使左右,把朝廷的三公九卿都拍卖掉了,公一千万,卿五百万。
【图题:汉灵帝刘宏(156-189),生于冀州河间国(今河北深州),汉章帝刘炟的玄孙。世袭解渎亭侯,父刘苌早逝,母董氏。】
这个家伙看来很有经济头脑,可惜没有赶上全球贸易火爆的市场经济时代。要是赶上这样的时代,一定能在深圳、广州、上海等地,成为小卖部的大老板,保不准还能成为网络销售大亨!皇帝如此,其所宠幸的宦官,也就更加肆无忌惮了。有关汉灵帝玩耍卖官鬻爵的把戏,王夫之还为他浪费了一段笔墨,说是“乱政不一,至于卖官而未有不亡者也。”
中常侍赵忠、张让、夏恽、郭胜、段珪、宋典等皆封侯贵宠,上常言:“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由是宦官无所惮畏,并起第宅,拟则宫室。(《资治通鉴》卷五十八)
汉灵帝和这些宦官们,各将所得非法钱财,揽入个人腰包。十常侍每人家资数千万,又在河间等地强征民田,创办土地经营开发公司,大兴土木,猛修宅院,所建别墅、庄园,富丽堂皇,不亚于朝廷和皇家的宫殿。
灵帝把宦官都封了侯,还恬不知耻地说:“张让是我爹,赵忠是我娘。”
正当黄巾起义的危急时刻,朱隽、皇甫嵩、卢植等率领将士在前方浴血奋战,皇帝和宦官们却依然在宫中玩耍自如。正是“将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汉灵帝还在宫中,办起了一个大超市,把宫廷里的一角,做成了“改革开放的窗口”,让宫女们各自摆摊,互相买卖。汉灵帝还鼓励宫女们分别偷窃对方的东西,整个皇宫里,吆喝、叫骂、厮打,成了一团乱麻。灵帝却穿着商人服装,遛狗、饮宴,把狗都封成“学士”和司长、局长,还给狗戴贤者帽子,把印绶套在狗的脖子上。汉灵帝还亲自套了一挂四匹驴子的大车,亲自驾驭,整天在那些“狗学士们”和“狗司长们”的陪同和簇拥下,于宫廷里肆意奔跑,说是考察、巡视市场经济繁荣景象。真是自家的天下,咋潇洒咋玩,想咋祸害就咋祸害!京城里纷纷仿效,一时间,驴价陡然剧增。
如果我们站在今天的立场上,说汉灵帝是昏君,那是很没意思的。这就是家天下的样子,政权既然是他家的,他想怎么造害就可以怎么造害。若不想让他这样造害,就只有取消家天下这种规则。如果这种规则不取消,家天下的君主们,不管是谁,随时都可以这样。
虽然将士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知识精英们舍生忘死地努力清扫社会,想要还人间一个正道和清明。但是打着“天下”旗号的政权“主人”,就想这样污浊下去,你有什么办法?你的身份又是人家的客人,管人家的家里事,越俎代庖不说,解雇、杀戮都是人家一句话的事情。其实明白这个道理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强调禅让的知识精英,他们希望改换家天下的游戏规则,把家天下的原则,换成贤天下的新法则。这种想法,因为王莽禅位失败而眼球脱落,彻底不能复明了。另一种明白人,就是历史上的奸佞。既然天下是人家的,咱们就是人家的奴仆,不要奢望成为主人,那是谋逆!所以,当汉灵帝问侍中杨奇说:“我比桓帝如何?”杨奇回答说:如果汉桓帝像唐尧一样崇高伟大;那您就像虞舜一样光辉灿烂了!不知这位是瞎了眼睛,还是坏了良心,或者根本就是个高级黑,故意用这样的比喻捉弄并羞辱汉灵帝。
看到这里,请千万不要生气。因为天下是人家的,你要生气,就表明你不承认天下是人家的。这在专制主义时代,是要杀头的!
公元189年,汉灵帝中平六年四月,那位像远古明君大舜一样的英明君主汉灵帝,玩腻了之后,死了。皇子辨即位,改元光熹。
黄巾起义爆发以后,人们的注意力一时间偏离了与宦官斗争的视线。黄巾军被基本平定了,把宦官当爹娘的汉灵帝也死了,朝廷里与宦官的斗争的火炬又被重新点燃。
四、何进诛宦官不成被杀
就在这年的七月,何皇后的哥哥、大将军何进再度想要诛杀宦官。《三国演义》里面那位“四世三公”的窝囊废袁绍现身了,他要担待起跟何进合谋,一同完成诛杀宦官的历史重任!
何进向太后请求罢免所有宦官,太后不听。宦官趁机向太后密报:“大将军专杀左右,擅权以弱社稷”,太后信以为真。太后不同意兄长的想法,何进正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
绍等又为画策,多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并引兵向京城,以胁太后。进然之。主簿广陵陈琳谏曰:“谚称‘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之大事,其要以诈立乎!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此犹鼓洪炉燎毛发耳。但当速发雷霆,行权立断,则天人顺之。而反委释利器,更征外助,大兵聚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只为乱阶耳!”进不听。典军校尉曹操闻而笑曰:“宦者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既治其罪,当诛元恶,一狱吏足矣,何至纷纷召外兵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见其败也。”(《资治通鉴》卷五十九)
何进听信袁绍招引外兵入朝清除宦官。袁绍为什么会给何进出这样的主意,京城里没有部队吗?何进是大将军,统领全国军队的主帅,调动京城的兵力不是更加方便吗?这是因为袁绍想到了当年陈蕃和窦武要诛杀宦官,就是想用京城兵马,结果京城将校与宦官联系密切,走漏消息之后,反而坏了大事。不就是处置几个宦官,至于动这么大的干戈吗?所以主簿陈琳才说:以您的身份,杀几个宦官就如同架起通红的炉火,燎烤猪身上的毛发一样,很容易的事情,只要速下决断,突然行动就足够了,干嘛还要招引外兵?外兵一到,力量强大的就会成为霸主。这就等于倒着拿干戈,把柄送给人家,强兵一旦进京,朝廷的威权就掌握在人家手里了。我料定用这种办法清除宦官,一定做不到,还会导致天下大乱。
陈琳(?-217),字孔璋,广陵射阳(今江苏宝应)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陈琳诗、文、赋皆能。
这个陈琳,就是后来在官渡之战时替袁绍写《讨曹檄文》的那位,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但大家只知道他是一个笔杆子,不知道他还深通国家大计,是一个非常有见识的能人。
陈琳的建议没有被何进所采纳。
当时身任典军校尉的曹操,听到了何进和袁绍的谋略后嘲笑说:“宦官服侍后宫,古来就有,也没有必要废弃这种做法。只是皇帝和太后不要给他们过大的权力,不应该过分宠幸他们。要惩治他们的罪恶,也只要杀掉主脑和骨干,一个监狱看守就足够了,还要召集全国的兵将,前来京师,诛杀全部宦官,这样做肯定会走漏消息,我看这个事肯定是必败无疑了。”
不久,宦官假借太后诏书,召何进入宫,何进就这样简单的被杀死了。袁绍闻听,率领自己身边的兵士入宫,杀掉宦官二千余人,只有宦官的两个首领张让和段珪,劫持少帝刘辨和皇子陈留王刘协出逃,被尚书卢植追上。两位宦官竟然与少帝告别说:“臣等殄灭,天下乱矣。惟陛下自爱!”至此,宦官为害汉朝天下的“故事”算是彻底结束了,但是汉朝也就随之灭亡了。这一点甚至连宦官都意识到了,而何进和袁绍竟然了无所知!
这年九月,受大将军何进邀请,以诛杀宦官为名,带兵进京的逆臣董卓,废掉了少帝辨,另立陈留王协为帝,改元永汉,这就是汉献帝,朝政被董卓所控制。
董卓进京,实属何进无识所招致,袁绍同样白痴,最后既然能够领兵入宫杀掉全部宦官,那为什么还要招引外兵前来?只看这件事,跟曹操相比,袁绍差得实在太远,袁曹之间的高下、胜负,基本已经确定,似乎都不必乌巢烧粮,也无需官渡决战了。
陈琳和曹操都献出了很好的计策,可惜不为何进所听。致使董卓进京控制了朝政。紧接着王允使连环计诛杀董卓,董卓部将又杀掉王允,从此,汉献帝开始过起了在“自己的国家”中流浪的生活。不久被曹操接到许昌,实际权力全部控制在曹操手中,而天下诸侯又纷纷蜂起,各自为政,汉家的天下终于覆亡了。
【作者简介】
【图题:王立新教授】
思想史学者、深圳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博士导师。黑龙江省青冈县人,出生于科尔沁东草原上的吉林省通榆县。
长期从事中国古典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与研究,著有《胡宏》《开创时期的湖湘学派》《王立新讲论语》《天地大儒王船山》《理学开山周敦颐》《从胡文定到王船山——湖南地域儒学的奠立与开展》《大宋真天子》等著作,发表各类文章近千篇。
先后于湖南教育电视台、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凤凰国学网、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台湾教育广播电台、衡阳石鼓书院大讲堂等媒体,北京大学、台湾佛光大学等两岸数十所大专院校,以及全国各省、市、县图书馆,书店,新竹鹅湖书院、台中元亨书院、南岳衡书房等民间机构,讲说中国哲学、历史、文化数百场。
*原标题: 东汉与宦官同归于尽
*本文为凤凰网国学王立新教授专栏“王立新说史·汉末知识精英”系列之三。未经授权,请勿擅自转载。
【附:“王立新说史·汉末知识精英”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