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枪击事件后,印巴两国关系急剧恶化,双方军队已连续数天交火。袭击发生后,印度迅速将幕后黑手锁定为巴基斯坦,并采取强硬反制措施,巴方也还以颜色。这其中,印度暂停重要水资源分配条约这一反制尤为显眼。
印巴局势再次升级,此次争端是否会演变为大规模冲突?印度中止向巴基斯坦供水,背后有哪些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凤凰大参考》特邀前驻印度资深媒体人解读当前印巴局势,以及印度意图控制南亚水资源背后的危险地缘信号。
核心提要
1. 印控克什米尔发生枪击事件后,印巴均采取强硬措施导致局势升级。印控克什米尔自2019年被取消特殊地位后,一直被印度政府通过大量驻军,逮捕活动人士等强力手段压制,并被营造出和平的形象。但此次枪击反映出了当地的复杂形势和情绪。
2. 印度迅速将枪击事件与巴基斯坦关联,但目前还并没有拿出强有力的公开证据。有印度安全机构认为此次袭击恰逢美国副总统万斯携印度裔夫人访印,因此枪击事件有吸引国际社会关注克什米尔问题的动机。
3.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印巴局势大规模升级可能性较低。印巴关系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边境问题和恐怖袭击引发的小规模冲突频繁,军事报复也不罕见。但当前全球焦点仍集中于俄乌冲突、关税战等事件,大规模冲突不利于印度聚焦经济发展、改善对华关系,巴基斯坦也没有理由和实力对印开战。
4. 在常规制裁措施外,此次印度动用了暂停《印度河水条约》手段进行报复。该条约已历经60多年,目前面临气候变化、人口变迁等因素带来的巨大挑战,且不包括地下水开采条款,因而印度一直在寻求重新谈判机会。而印度将水资源因素纳入反制手段,透露出印度控制南亚水资源的危险地缘政治信号,但以印度目前的水利能力可能会适得其反,并开启威胁周边国家的危险先例。
凤凰大参考特约作者丨前驻印度资深媒体人、主任记者 苑基荣
编辑丨屈功泽 高雨曦
枪击事件导致的印巴紧张局势还在升温。印度军方28日称,两国已在边境地区连续四晚发生交火。而据印度《德干先驱报》报道,总理莫迪已与十多位国家领导人通话。同时,100多名驻印外交官听取了印度外交部简报。莫迪暗示将对巴基斯坦进行军事打击。
枪击事件打破克什米尔“和平形象”
莫迪为何会如此愤怒?事情要从近6年前说起。2019年8月,印度取消了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特殊地位,并将其拆分为两个中央直辖区,导致当地不满情绪被激发,各类武装暴动频频发生。印政府下令在克什米尔增兵50万维稳控局,同时对政治活动采取高压态势,逮捕社会活动人士和意见领袖千余人,并连续关闭互联网500余天。在一系列强力手段下,当地局势得到了一定改善。
推动旅游就是莫迪政府塑造克什米尔和平发展形象的重要举措,也是莫迪的一大“政绩”。根据国际危机组织网站数据,2024年克什米尔地区接待游客量超过30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被誉为多年冲突后的可喜迹象。莫迪政府试图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其强硬的行动已经结束了克什米尔地区长期的暴力冲突。但枪击案戳破了这一形象,让这几年的努力功亏一篑。
▎帕哈尔加姆枪击案造成至少26人死亡,20多人受伤,是当地近年来最严重的一次针对平民的袭击。图为克什米尔达尔湖的船夫在袭击后举着标语牌进行抗议。图源:印度教徒报
莫迪政府的愤怒可想而知,尽管没有公开提供任何证据,但新德里立即将枪击事件与巴基斯坦联系起来。并采取了强硬的反制措施。而巴基斯坦否认参与其中,并指责印度的无端控告。
尽管事发后一个名为“克什米尔抵抗阵线”组织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声明称对此事负责,但该组织随后又撤回了声明。根据资料,该组织对印政府取消印控克什米尔自治地位并大量引进外来人口表示不满。印度内政部认为该组织与活跃在印巴边界地区的伊斯兰极端主义恐怖组织“虔诚军”有紧密联系。印度根据《非法活动(预防)法》于2023年将其认定为恐怖组织并予以取缔。这是印度认定此次枪击事件背后黑手是巴基斯坦的原因。
▎印度陆军人员在帕哈尔加姆恐怖袭击现场。 图源:印度报业托拉斯
此外,印度安全机构表示,一些重大袭击事件恰逢外国高官访问印度,可能是为了吸引国际社会对克什米尔问题的关注。此次事件发生前一天,美国副总统万斯携其印度裔夫人乌莎抵达印度开启了为期4天的私人访问。而在二十多年前,2000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印前夕,恐怖分子在此次袭击发生的帕哈尔加姆镇附近村庄杀害了36名锡克教徒。
▎2025年4月21日,美国副总统万斯一家抵达印度展开为期4天的访问,万斯夫人乌莎·万斯为印度裔。图为万斯一家参观泰姬陵。图源:Hindustan Times
印巴局势大规模升级的可能性较低
印巴当前剑拔弩张。但梳理下来,几乎每隔几年印巴就会有一次小规模冲突,起因多是边境问题或恐怖袭击。这其实是印巴关系的一个常态。
而在目前局面下,几个大国的态度也不会给目前的摩擦提供“燃料”。美国正受制于关税战和处理俄乌冲突,巴基斯坦一直以来也是美国的安全和反恐伙伴。从美国自身角度来说,它不希望南亚再有什么擦枪走火,这不利于美国围堵中国的战略布局。印度与中国关系正处于转圜的关键节点,此时印巴大规模冲突也不利于改善对华关系。俄罗斯更是身处俄乌战场无暇顾及。
印巴两国的自身形势也决定了冲突难以大规模升级。从印度自身来说,印度正在聚焦经济发展,也不希望在印度崛起道路上出现大规模冲突,阻挠其崛起之势。从巴基斯坦来说,更没有理由与印度发生冲突。一方面是巴基斯坦政局不稳,经济发展缓慢;另一方面,巴基斯坦与印度力量越来越悬殊,与印度大规模冲突伤元气不说,打赢打不赢尚难预料。
到目前为止,印度也没有给出确切的证据表明,巴基斯坦就是这次枪击事件的背后黑手。这也是巴基斯坦底气比较足的主要原因。巴总理夏巴兹4月26日表示,巴基斯坦愿意对印控克什米尔游客被袭击事件进行中立、透明的调查。他还表示,巴基斯坦主张和平,但这种愿望绝不能被误认为是软弱。
▎在印度阿姆利则附近的阿塔里-瓦加边境口岸,载有巴基斯坦公民的车辆在综合检查站附近排队,准备离开印度。此前,印度撤销了已发放给巴基斯坦公民的签证。 图源:路透社
按照印巴以往冲突套路,剑拔弩张必须有,而且要全套强硬,就像两国边境地区降旗仪式一样,腿一定要踢得比对方高。这包括莫迪提前结束原定访问沙特行程回国等。按惯例,后续印度还会有军事报复,当然,这都是在可控范围内的。双方都伤亡一些人,都把气出了,该做什么还做什么。因此,从当前各方面态度来研判,印巴局势还会有“激烈”动作,但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可能性较低。正如印度政治分析家拉贾·莫汉在《印度快报》上刊文所称,鉴于袭击的可怕性质和震惊全国的愤怒,总理可能别无选择,只能探索一些重大风险。巴基斯坦伊斯兰堡真纳大学政治学教授喜玛雅认为,巴基斯坦和印度都意识到进一步升级的风险,并将致力于避免“一场全面的战争”,但“为了向人民表明,印度和莫迪政府可能会采取一些有限的行动”。
▎自印巴分治以来,两国士兵每天日落前都在 边境瓦加口岸举行降旗仪式,比拼军队气势和抬腿高度。图源:印度报业托拉斯
此外,国际社会关注局势是否升级,同时更关注事件的真相。国际危机组织专家普拉文·东蒂指出,将最近的暴力事件定性为完全由巴基斯坦一手造成的安全危机或许出于政治上的权宜之计,但不太可能给该地区带来持久的和平。这将使印度陷入困境,几乎没有回旋余地,并将危机推向双边武装冲突。虽然此次枪击后各国对印度给予的支持是完全合理,但外国政府也应该向新德里表明,对巴基斯坦采取军事行动将充满太多不必要的风险,尤其是考虑到两国同为核大国的地位。
印度全套“强硬功夫”背后剑指南亚水资源
在这次印度的反制中,搁置《印度河水条约》位列反制措施第一条,引人注目。而据BBC报道,这也是该条约第一次被暂停。事实上,印度借机图谋控制印度河流域水资源,已引发地区国家巨大担忧。
约束印巴的《印度河水条约》已经过去60多年。尽管该条约经历多次印巴战争和冲突的考验,但在气候变化,农业灌溉,人口变迁和水力发电等多重因素推动下,该条约也面临诸多挑战。美国《保守主义》网站报道,2011年至2020年,兴都库什-喀喇昆仑-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融化速度比十年前快了65%,这对该条约长期有效性构成了重大挑战。此外,该条约另一个缺陷是,它只涉及地表水分配,不包括地下水开采条款,而地下水占印度河流域取水量的约48%。条约起草者忽视的不仅是气候变化和地下水,还忽视了克什米尔问题及地位。因此,印度政府一直在寻求重新谈判该条约。
▎珠峰附近的昆布冰川正在融化。喜马拉雅冰川是约2.5亿人的水资源来源。图源:ICIMOD
路透社报道,两名匿名的印度政府官员称,印度可能未来几个月内开始利用运河将水引到国内农场,同时计划修建水力发电站。印度《经济时报》报道则更直白地称,印度此举与其说是为了眼前的改变,不如说是为了长期的筹码。本质上,这是一个地缘政治信号,通过解除条约限制,新德里获得了战略灵活性,即印度长远控制印度河流域水资源。
印度正在建设系列大坝,引流印度河流域水资源,这次恐怖袭击为印度提供了一个大规模实施计划的接口。随着该条约的暂停,印度可能会加快其水电建设的步伐。据《经济时报》报道,印度至少已经建设了六七座大坝,将本应流向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流域水引流至印度,在建和筹建的还有多座大坝。《亚洲时报》报道引用分析人士认为,印度此举象征意义的力量是巨大的,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孟加拉国和尼泊尔等国家对印度在水资源分配上产生巨大担忧。巴基斯坦农业研究中心的加沙里布·绍卡特表示,印度的行动给“一个从未设计为不可预测性的系统”注入了不确定性。英国《泰晤士报》则称,《印度河水条约》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其他河流条约的标杆,如果该条约解体,其他河流条约也可能破裂。人们对气候变化和供水安全日益增长的担忧,都可能加速新一轮水战时代的到来。
▎4月27日,巴控克什米尔地区杰赫勒姆河水位迅速上涨,引发当地居民恐慌。图源:阿纳多卢通讯社
此外,印度这个举措目前也效果不佳。BBC报道称,印度几乎不可能在丰水期拦截西部河流数百亿立方米的水。印度既缺乏大规模的蓄水基础设施,也缺乏分流如此大流量水所需要的广泛运河。由于海拔较高和国内反对等诸多因素,印度河流域水利设施建设进展缓慢。
美国《外交学人》杂志网站报道称印度中止与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水域条约》,这开启了一个危险的先例,可能适得其反,对印度产生不利影响。印度的决定可能迫使巴基斯坦加快与中国合作在巴控克什米尔地区修建水坝的步伐。巴基斯坦和中国已经在合作建设大型水坝项目,包括迪亚莫-巴沙水坝、达苏水坝和莫赫曼德水坝,而印度最近的威胁可能会使这些项目更加受关注,并更加紧迫。分析认为,印度这一举措让其局部可能受益,但战略受损,开了一个危险的先例,会导致孟加拉国,尼泊尔等与印度有水资源问题的国家的猜疑,并引发地区局势的动荡。
▎雅鲁藏布江是世界上最大的跨界河流之一,是一条国际性水系, 拥有亚洲最丰富的未开发水资源。图为中国 西藏自治区墨脱县雅鲁藏布江宏伟的马蹄形转弯。图源:中新社
同时,对于印度这张“水牌”,中国也要加以警惕。此前在雅鲁藏布江水资源问题上,印度多次指责上游的中国限制水源,如今看来,印度对于巴基斯坦的先行“限水”,显示出了其在“水资源外交”的一些思路。这些信号对于身处更上游的中国来说,也值得仔细研读和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