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校友会董事谈特朗普禁令:像贸易战一样 雷声大雨点小

凤凰大参考|“我从六月份开始,将代表学校主持一系列意见收集,倾听校友的声音,帮助院长制定接下来的政策。”

编者按

5月22日,美国政府宣布取消哈佛大学获得的学生和交流学者项目资质,禁止该校招收国际学生,同时,现有的外国学生必须转学,否则将失去合法身份。根据美国国土安全部发表的声明,此举是因为哈佛大学涉嫌助长暴力、反犹主义以及支持恐怖主义行为。对此,哈佛大学回应称这一行为“非法且有害”,学校正在迅速行动为学生群体提供指导,并将通过法律渠道应对。

消息一出迅速引发舆论热议。哈佛大学目前约有6800名国际学生和学者,来自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举措将对他们带来怎样的影响?哈佛师生如何看待国际生禁令?中国留学生将面临怎样的局面?凤凰大参考特别邀请哈佛大学毕业生、校友会董事邓莹晶,为我们传递禁令风暴中来自哈佛的声音。

凤凰大参考特约作者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公共管理专业毕业生、校友会董事 邓莹晶 目前供职于麻省理工学院

编辑丨侯逸超 高雨曦

特朗普政府取消哈佛招收国际学生的消息,让哈佛的学生和校友感到深深的震惊和不安,但很多人相信我们能度过难关。作为校友领袖,我对我的母校挺身而出,为学术独立和言论自由而战感到无比的骄傲。因为如果哈佛不带头抗争, 没有人会带头。如果任其摆布,这对美国高校的打击是巨大的。

自2018年从哈佛肯尼迪学院毕业那天起,时任院长道格·埃尔门多夫在毕业典礼上的这段话就一直贴在我办公室的墙上,激励着我。当世界分崩离析,作为哈佛的毕业生,我们必须要有站起来反抗不公的勇气,以及坐下来倾听不同声音的勇气。

有时你必须找到挺身而出的勇气——为某事挺身而出,或对抗某事而挺身而出。

我衷心希望并期待你们能够拥有这样的勇气:

为真理与正直挺身而出,对抗欺骗与腐败;

为知识与证据挺身而出,对抗无知与捏造;

为被边缘化与排斥的群体挺身而出,对抗为服务权贵阶层而集中的权力与财富;

为法治、新闻自由、充满活力的公民社会与高效治理挺身而出,对抗对这些制度的攻击;

为自由挺身而出,对抗压迫;

为卓越挺身而出,对抗偏见与不公。

但勇气不仅在于捍卫你的信念。有时勇气也在于静心倾听那些你最初可能并不认同的声音。

——道格·埃尔门多夫院长

2018年5月24日 @哈佛肯尼迪学院2018届毕业典礼

这段话现在非常适用。面对特朗普的极限施压,我觉得作为哈佛的一分子,我们现在一个是不能低头,一个是倾听。

上周在哈佛肯尼迪学院校友董事会上,院长给每个人发了一个同时印有哈佛标志和美国国旗的徽章,代表着对美国政府支持高等教育的期望。在这个艰难的时刻,我们能做的,就是和自己的社区在一起,倾听人们的挣扎、痛苦、期待,以及那些未曾说出口的千言万语。我从六月份开始,将代表学校,主持一系列Listening session(意见收集), 倾听校友的声音,帮助院长制定接下来的政策。

一个月前,我在华盛顿和哈佛肯尼迪学院的一名好友相聚。他曾经是奥巴马时期白宫的技术官员。卸任的时候,他获赠了一株从20世纪中叶起,就一直摆放在美国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内的瑞典常春藤。特朗普今年重回白宫的时候,刚刚把它们换成了金制物品,这株常春藤就成了绝版。他特意赶回家一趟,给我剪了一片叶子,作为礼物。我把它一路捧回波士顿,重新栽培在花盆里,摆在我的办公桌上,带给我生生不息的希望。

我把这个故事分享给所有的哈佛校友和学生。我想让大家知道,特朗普认为他可以扔掉或者杀死所有他不喜欢的东西,但人们总以某种方式,默默地保留了希望的种子。就像这株绿植一样,只要我们不放弃,不妥协,绿色的希望就永远存在。

对中国留学生和访问学者而言,现在需要保持镇定,听从学校的指引,一切都会过去。我估计(这个禁令)跟贸易战一样,就是雷声大,雨点小。

(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哈佛肯尼迪学院校友会及MIT官方立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