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琳:绿证和碳市场衔接将极大降低全社会履约成本

凤凰网财经讯 11月1日,由凤凰卫视、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WWF)主办,落基山研究所(RMI)、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大道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心(C Team)联合主办的“零碳使命国际气候峰会2022”在北京召开,凤凰网财经进行全程报道。本届峰会以“绿色发展,碳路中国”为主题,盛邀近70位政商学界顶级嘉宾,共商低碳转型与应对气候变化,推进切实有效的有关行动。

艾琳:绿证和碳市场衔接将极大降低全社会履约成本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信息中心副主任艾琳

在“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下,绿电和绿证是业内关注焦点。所谓绿电,是指在生产电力过程中,其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或趋近于零,绿电的主要来源为太阳能、风力、生质能、地热等。而绿证,是代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环境价值,是独立于物理电量之外环境价值的载体。

在“双碳”政策下,如何打通碳市场和绿电市场?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信息中心副主任艾琳认为可以分成两个问题看。第一是绿证和碳市场是否要衔接,衔接的必要性是什么。绿证和全国碳市场里面的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具有很强关联性,这点可以从两方面看,一个是从供给侧看绿证下一步计划纳入所有的可再生能源。CCER里面有70%都是来自于可再生能源发电;二是从需求侧来看绿证的购买需求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制定百分百绿电消费目标和零碳排放的企业,二是承担了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的企业。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衔接,怎么做?艾琳认为包括三方面:一是推进绿证纳入到碳交易顶层设计框架里面。目前,对于购买绿证的用户,他们没有办法直接把碳减排量用在碳考核里面,所以建议下一步要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的顶层设计里面考虑纳入绿证。

二是建议推动绿证参与碳排放核算的机制和方法学。三是做好绿证和碳交易在交易渠道方面的衔接,鼓励碳交易机构开展绿证交易,给市场提供更高便利性。

而绿证和碳交易机制的衔接也会发挥政策合力,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艾琳表示,首先将有利于实现碳减排的目标,有利于形成全社会绿电消费水平提升和碳减排的共识。其次有利于降低全社会的履约成本,因为绿证与碳市场在买方市场是高度重合的,如果能够实现两个机制的有效衔接,对于社会履约成本会有极大的节约。

最后,二者衔接有利于降低碳关税对于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对于出口欧美等地的外贸型企业,二者衔接有助于他们达到碳减排的目标,满足出口需求,最大程度节省总体成本。

以下是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信息中心副主任艾琳发言实录:

主持人:今天我们的话题不只是谈充电,也要谈到充绿色电,什么是绿色电?肯定离不开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这样的角色,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同时也是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与管理中心对绿电绿证领域的研究和管理机构,特别想请艾琳主任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相关情况。

艾琳:谢谢主持人,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高兴在北京最美的秋日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在绿证、绿电相关工作的经验和思考。我主要是从我们最近开展的相关工作情况进行介绍,首先我介绍一下绿证机制的背景,绿证其实是代表风电光伏等这些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环境价值,是独立于物理电量之外环境价值的载体,通常绿证交易和电力交易是在两个独立的市场中开展的。

绿证机制其实也是世界各国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降低碳排放的一个重要政策措施。绿证机制其实从2000年开始就已经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等这些国家实施了,经过二十年的实施,绿色电力消费这样一个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包括我们所熟知的苹果、亚马逊这些知名的外国企业都宣称要百分之百使用绿电。

在中国绿证机制在2017年的时候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能源局三部委共同推动建立的,里面明确中国绿证是我国绿色电力消费的唯一凭证,这就给我们国家开启了一个绿色消费的途径。

在绿证交易之初把风电光伏纳入到了合法范围,从绿证交易价格来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因为最初进入绿证交易的主要是补贴项目,出售绿证之后相应的国家补贴就不再享有了,所以交易价格也比较高,大概的价格是每个证书两百多块钱,也就是合一度电两毛钱左右,这个水平是大幅高于国际的水平,也在比较大的程度上限制的绿证的购买需求。

前面四年交易的总量不到8万张,从2021年开始平价项目大量上网以后,绿证补贴价格不受约束了,平均是三十块钱一张,每度电三分钱左右,极大地释放了绿证的购买需求,从交易量来看基本上实现了百倍的增长。

另外从绿证的消费结构来看,目前99%的绿证是由企业购买,这些企业主要是集中在制造、科技、信息科技、电气、化工、服务等等行业,其中制造业占的比重最大,达到80%以上。当然因为今天是来参加咱们新能源汽车的论坛,我也特意看了一下,目前新能源车企购买绿证还不多,主要是欧亚汽车一家率先购买,所以今天应该说在这里跟大家共同探讨绿证,倡导绿电消费也是非常及时、非常必要的。

大家知道新能源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政策,在国际上都是这样,对于我们国家来讲从政策趋势来看,前十多年国家是通过基于固定电价的补贴机制来引导新能源的发展。从2021年开始,风电光伏全面进入平价以后,后期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的促进,在后补贴时代要怎么样保持一个良好的势头,来保障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施,这个就是摆在眼前一个比较重要、比较难的问题。

我认为绿证作为绿色电力、可再生能源电力环境价值的载体,在一个新时期就赋予了新的使命,承担了新的责任。近年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能源局等等相关部委也是密集出台了多项政策,在引导全社会绿电消费,包括从2019年对于平价项目核发绿证,2020年对补贴项目全证明周期以外的电量核发绿证,2021年国务院国发4号文里提出要推广绿证交易引领全社会绿色电力消费,也明确了绿证对于未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重要作用。2022年,今年国家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的文件,以及后续系列文件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绿证在落实新增可再生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以及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权重考核等等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并且提出需要加强对谈派、碳交易的衔接。

国家可再生信息管理中心是我们国家指定的绿证合法管理机构,目前在水电总院进行管理,我们也是致力于做好相关的各项工作,为大众提供更便捷的绿证交易服务。为了适应新的政策和形势要求,目前我们也是配合国家在开展相关的一些工作,包括对于完善绿证政策机制以及优化核发交易体系,建设计量核算体系等等。

第一方面是在供应端拓宽绿证核发范围,研究逐步将风电光伏以外的其他可再生能源品种也纳入进来。

第二是在需求端进一步研究做好绿证与绿电交易,与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与消纳责任权重,与碳交易等等相关政策的衔接,进一步拓宽需求侧。

第三是拓宽交易渠道,目前除了在中国绿证交易平台和微信公众号上面购买以外,已经拓宽到了各个电力交易中心。下一步我们还考虑进一步拓宽到包括电商平台、环境交易所等等更多的渠道,来方便公众购买。

聚焦到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如何为电动汽车提供绿电消费的可行性方案,我想可以从两方面来看。

第一方面,toB端推动电动汽车企业全产业链来购买绿电。国际上绿电消费的典型案例包括苹果公司,就是要求上下链的产业链全部实现百分之百的绿电消费。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包括了上游的稀土矿产,中游的动力电池,下游的车企,以及后期市场里面的充换电设备等等,链条长、企业多,耗电量、碳排放量都很大,如果能够推动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消费绿电,实现零碳排放,这将对我国的碳减排做出巨大贡献。

第二方面,从toC端考虑推动电动汽车消费者购买绿证,在充换电里面使用绿证、绿电。一个绿证对应的是1000度电,相当于827克碳减排量,可以实现电动汽车行驶5000公里的零碳排放。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保有居世界首位,如果充换电都采用绿电,在一方面会极大拓展绿电消费在toC端的应用,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增长,后期减排效果将十分可观。

所以基于以上两点我相信未来电动汽车将成为我国绿电消费增长最快的领域。

最后我也向电动汽车的朋友们提出倡议,五年前在绿证启动的时候我们当时提出的宣传口号是绿证让世界更清新,今天我想再加两个字,叫绿电出行让世界更清新。中国的绿电消费途径已经开启,下一步就靠你我大家共同努力,购买绿电生产的电动汽车,使用绿电充换电,用我们的行动绿色出行,让世界因我们而更清新,谢谢。

主持人:我们谈到碳市场、绿电市场,各方面还没有完全打通,包括我们相关领域碳的核算体系,甚至产品碳足迹的认证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如何打通壁垒,有请艾主任介绍您的建议或者下一步您认为应该怎么推动。

艾琳:谢谢刘秘书长,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今天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我把它分成两个问题。第一个是绿证和碳市场是否要衔接,衔接的必要性是什么。绿证和全国碳市场里面的CCER是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的,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个是从供给侧看,绿证下一步计划将所有的可再生能源都纳入。CCER里面有70%都是来自于可再生能源发电,我们看到供应侧具有很高的重合度。另外从需求侧来看绿证的购买需求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制定百分之百绿电消费目标和零碳排放的企业,另外一个方面是承担了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的企业。

对于CCER的需求侧主要包括制定碳中和目标企业和重点碳排放的企业,所以我们看到在需求侧也是高度一致的。因此我认为其实是很有必要加快推动绿证和碳交易机制的衔接,这也会发挥政策合力,带来三方面的好处。

有利于实现碳减排的目标,因为电力行业其实是碳排放的重点行业,而绿证又代表着绿色电力的环境价值,是绿电消费的唯一凭证,能够比较直接、准确的计量每一千度电带来的碳减排属性,两者的衔接有利于形成对于全社会绿电消费水平提升和碳减排的共识。

有利于降低全社会的履约成本,因为绿证与碳市场其实在买方市场是高度重合的,如果能够实现两个机制的有效衔接,对于社会履约成本会有极大的节约。比如说在供应侧可以降低CCER核证的成本,在需求侧对于认购绿证以后可以实现双向履约,既实现绿电的消费目标又实现碳减排的目标,无论对于时间还是经济成本都是极大的节约。

3.有利于降低碳关税对于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我们在绿证交易里面发现一个现象,就是有些国内制鞋的企业在持续购买绿证,虽然量不大,但是每个月都有。我们就问他们为什么要买,制鞋企业很多是分布在浙江、福建这些地方,他们提出的理由是他们都是出口型的,要出口到欧洲,欧盟对他们有碳关税等等的要求的,他们通过购买绿证能够实现绿电消费,所以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到,如果能够实现绿证和碳交易的有效衔接,对于我们国家出口型贸易也是非常有益的,基于以上三点觉得还是要加快衔接。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衔接,怎么做?我也初步考虑从三个方面。

推进绿证纳入到碳交易顶层设计框架里面,刚才刘总也介绍了绿证虽然有碳减排的属性在里面,但是跟碳衔接方面还没有纳入到顶层设计。对于购买绿证的用户来讲其实没有办法直接把碳减排量用在碳考核里面,所以我们建议下一步要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的顶层设计里面考虑纳入绿证,也是在相关的评估标准和监测计量体系里面建议纳入,做到有效的衔接。

建议推动绿证参与碳排放核算的机制和方法学,目前对于绿证代表的环境价值我们建议可以参考之前可再生能源项目申请CCER的方法学,专门对绿证参与碳交易的机制,制定统一的碳减排核算原则。这样做可以避免同一个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既申请CCER又申请绿证,避免重复计量的问题。

做好绿证和碳交易在交易渠道方面的衔接,鼓励碳交易机构开展绿证交易,给市场提供更高的便利性。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观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