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3,中美关系跌宕起伏,但总体呈现“低开高走”态势,从年初“飞艇事件”跌入冰点,到年中互访增加接触,再到年底元首会晤,激烈博弈后形成了平衡态势。 站在岁末年初, 我们不禁会问 ,旧金山会晤的成果能否落实? 面对2024年美国大选的冲击,中美关系是否会再起波澜? 就此,《凤凰大参考》推出“展望中美关键年”系列策划,从经济、人文交流、安全、科技的维度详解中美关系,本文为第四篇。
回顾2023,中美安全态势如何,有哪些问题是安全热点?放眼2024,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美国大选的结果,是否会影响中美关系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凤凰大参考》对话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研究员刘卫东。
核心提要
1. 刘卫东认为2023年初的“飞艇事件”是中美安全方面前所未有的大事,为两国今后的安全交往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不过中美关系往往都是由一些突发事件引导而出现起伏,之后都会回归正常状态。 美国对于与其他国家的军事冲突通常十分慎重,因此非常 重视与中国在军事上的密切沟通,这也是2023年末两国在安全方面达成共识的重要原因。
2.关于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刘卫东指出,中美在台湾问题上既有分歧也有共识。美国希望台湾维持现状,因此会阻止大陆动武和阻止“法理台独”。不过2024美国大选给美国对台政策的连续性带来了变数。拜登政府在是否武力介入台海争端问题上是“去模糊化”的, 然而,他的最大竞争对手特朗普一旦上台,却会让这个问题重新“模糊化” 。
3.关于美国围绕中国周边构建的一系列军事同盟关系,刘卫东认为,相关国家与美国在军事上越走越近, 并不一定是美国自身加强了攻势,而是相关国家自身发生了变化,但 我们也不能忽略美方的能动性。这些军事同盟使 南海、朝鲜半岛等地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紧张局面,是美国向中国施压,迫使中国有更多顾虑。 但这种屏障本身又不能以引发中美的直接军事对峙为前提。 因此,刘卫东判断: 2024 年南海地区局势可能还会进一步紧张,但会是一种受控的紧张化。
4.刘卫东指出, 2024 年对中美关系来说是一个挑战年,每次大选美国政客都会拿中国作为一个相互攻击的工具。但 我们也不应对今年的局势过分悲观: 美国执政者对华的强硬态度是一种“有分寸的强硬”,而中国也应当会在自身的行动上更加谨慎。 刘卫东判断称,今年中美在安全方面可能会有更多的沟通交流,保持关系稳定。
对话丨屈功泽
编辑丨胡雨凡、刘锦恩
中美关系的起起伏伏,都由一些突发事件引导
《凤凰大参考》:回顾2023年中美之间的安全形势,年初的“飞艇事件”让22年11月巴厘岛会晤后有所缓和的两国关系再入僵局;6月香会前夕,美军又先后在台湾海峡、南海区域实施干扰;下半年11月中美元首会晤,双方同意推动和加强各领域对话合作。那么回顾全年,中美安全方面的哪一个事件最让您印象深刻?您能否概括一下2023年中美安全形势的主轴是什么?
刘卫东:2023年,中美两国在安全方面的形势出现了像过山车一样的先低后高的变化,它没有一个平稳的主轴。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飞艇事件”。中美建交以来,无论是在友好的还是不那么友好的互动中,彼此都已经建立了默契,但“飞艇事件”属于突发事件,中美历史上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件。如果处理得不好,对于当时和今后的中美关系,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2023年初,飞艇在美国蒙大拿州上空出现。
“飞艇事件”的前所未有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美国民众认为国家领空不安全,这一定程度上是民间媒体炒作的结果。 最早是美国老百姓在地上用望远镜看到了这枚飞艇,然后一个名气很小的当地报纸开始炒作,后来才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其中也有政客炒作,尤其是国会议员——共和党人肯定会拿这个事情攻击拜登,政府不得不去面对它。在美国人当时看来,这个中国民用无人飞艇,如果想变更为军用的功能,几乎轻而易举。
▎2023年2月,一架美国战斗机在南卡罗来纳州海岸击落了飞艇。
第二,飞艇造成了软性的伤害,带给美国民间很大的心理冲击。 最终的事实,以及美国国防部的声明也表示,这个飞艇没有任何“实质上的安全危险”。但作为世界上科技最发达、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了击落这个持续漂流的无人飞艇,费尽周折寻找合适的办法,最终居然需要动用美国最先进的战斗机F-22,还要动用 AIM-9X响尾蛇导弹 ,成本巨大。还得出于风险考虑,保持跟踪、监察,“护送”这枚飞艇离开美国国界才击落。
▎美国空军第1战斗机联队的F-22猛禽战斗机从弗吉尼亚州基地起飞。
其实此前美国领空曾出现多次高空气球或飞艇目击事件, 直到这次真正要处理起来,美方才发现击落这个飞艇需要这么高昂的代价。
第三,一定程度上也提醒中国要准备预案。 从随后的一些报道可以看出,我们国内后来也对这枚飞艇进行了调查。这提醒我们,在今后需要更充分意识到此类意外事件会给中美关系带来什么冲击,同时要准备好更多的预案,这也是对我们的一个提醒。
▎2023年2月22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表示中国民用无人飞艇误入美领空完全是由不可抗力导致的一次意外、偶发事件。但美方悍然出动先进战机和导弹击落民用飞艇,这是百分之百滥用武力、百分之百过度反应、百分之百歇斯底里,严重违反国际惯例和有关国际公约。
《凤凰大参考》:“飞艇事件”发生在23年初,如您所说给中美安全形势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我们也注意到年底11月中美元首在安全方面的对话上取得了一些突破,尤其在军事安全领域达成了三项主要共识,分别为:恢复两军高层沟通、恢复中美国防部工作会晤,以及恢复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会议,开展中美两军战区领导通话。中美关系在年初出现风波,而年尾出现上扬和继续发展的势头,您觉得对比这两则新闻,它们体现出了中美在安全形势上一种怎样的大势与倾向?
刘卫东: 作为一个老牌的霸主国家,美国对于跟其他国家发生军事冲突保持着非常理性的思考。从二战到目前为止,它介入的军事争端几乎都是跟比较弱的国家。而和大国的军事冲突,尤其是紧随其后的世界第二强国,美国的态度一般非常慎重。
回顾冷战期间,美国跟苏联一直强调保持有效的沟通机制,强调防止误判。即使在当时的东西德一线,华约、北约军队对垒、剑拔弩张时,美苏之间也保持着非常成熟的热线沟通机制。
▎1986年的柏林墙。柏林墙的建立是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两大阵营之间冲突导致的。拍摄者:Thierry Noir
这种态度与美国自身的安全战略有关:美国只打它认为成本很低的仗,成本高的则需要止损。 而和苏联或者目前中国这样的对手,一旦发生军事冲突,后果不堪设想。美国把中美关系定义为“竞争”,并非意味着战争,拜登政府也认为如果处理不好“飞艇事件”,也会对美国带来伤害。“飞艇事件”激起的美国民众巨大的舆论声浪,在某种程度上促使美国重视和加紧恢复与中国在军事上更密切的交流。
在这个背景下,再去看23年底中美军事恢复交流,可以看出,中美双方在保持安全方面的理性交流、保持沟通机制畅通上,达成了共识。共识并不是要妥协,但是一定要防止冲突,那么最好的做法就是保持密切沟通,以防止误判,和误判导致的极端性突发事件,这样的话谁都没有办法控制它的逐步升级。现在中美双方逐渐发现,保持一种竞争的状态,至少比战争状态,都更容易接受。在和平时期,避战是双方共同的责任。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15日,中美两国元首在旧金山斐洛里庄园会晤。图源:新华社
再往前看,在2022年佩洛西窜台期间,中国大陆围绕着台湾岛进行了历次演习中力度最大的一次。根据后来透露的消息,这个过程中中美是保持着密切沟通的,只不过这种沟通不是机制性的,而是就事论事的。但从这样的沟通就能体会到,中美对于保持密切的沟通其实早有共识。而在去年11月双方达成了这些共识与成果,也是很正常与适宜的。
从这些事件可以看出,中美关系的起起伏伏,都由一些突发事件引导着。 一般出现一个突发事件,像“飞艇事件”、美国对台售武、佩洛西窜台等,中方必须要作出反制的回应。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只要没有持续的挑衅,中美关系又会回到正轨上。这是因为从负责任的角度来说,中美两方不能允许双边关系始终处在这种不确定的状态下,恢复到正常的状态是对于中美关系一种负责任的表现。因此,也才会表现出起起伏伏。
▎2022年8月2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表示中美双方在各个层级、通过各种渠道在北京和华盛顿保持密切沟通。中方多次明确无误地向美方阐明了中方坚决反对美国众议长窜访台湾的坚定立场。
美军是否介入台海?要看特朗普上台这一变数
《凤凰大参考》:我们把目光转向1月13日即将开始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就目前的选情而言,民进党上台执政可能性要更高一些。那么根据这一预测,您认为,选举结果会对中美关系以及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造成哪些影响,台海地区是否会爆发冲突?
刘卫东:中美在台湾问题上有分歧,也有共识。 美国要求和平解决,中国大陆要求台湾放弃台独,否则就保留武统的选项,而台湾目前台独势力盘踞,这导致了一切都难以确定的局面。
但从战争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保留了武统的选项,并不意味着一定就是通过武力的方式去把台湾夺回来。其实我相信大陆已经做了很多的预案,比如沙盘演练,肯定也考虑到了地区局势、全球局势。
而美方也在做评估,并不断通过媒体、智库,刻意放出评估结果,声称美国的联盟体系会惨胜,这种声音的放出有其政治目的,对大陆施加舆论影响。
不过,我相信美国不希望台湾实现法理“台独”, 因为一旦发生,就相当于没有武统之外的选项了。美国有两个底线:一个是阻止大陆动武,一个是阻止台湾追求法理“台独”。而在这两个底线之间,美国有大量的工作可以做,包括向台湾售武、敦促台湾的高科技企业向美国转移等。
▎被奉为台湾“护国神山”的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首府凤凰城设厂,有台媒形容为“台湾半导体史上最大人才迁移”。
美国认为应对台湾问题需要控制两个因素,一个是台湾因素,一个是中国大陆因素, 而它有自信控制得住台湾因素,要求对方绝不能宣布法理“台独”,因为一旦这样,大陆就不可控了。台湾问题上中美力量相互对峙,如果一方要放弃台湾,另外一方就是压倒性优势。台湾这些“台独”人员再想追求“台独”,也得首先要考虑自己的生存。
《凤凰大参考》:您提到美国对自己的控制力非常自信,但是您之前也提到了2022年出现了一个类似于“飞艇事件”的、对拜登政府堪称突发的事件——佩洛西窜访台湾。拜登也曾表示“(美国)军方认为这不是一个好主意”,那么佩洛西窜台这种突发事件会如何影响美国对台海局势的所谓“控制”?
刘卫东:美国的控制力能应用于控制台湾,但控制不了它自己国内因素。 三权分立这个模式明显变数很大。甚至佩洛西还是拜登的同党人士,拜登都控制不了,更别说现在众议院议长是共和党的了。
▎2022年8月2日,美国国会众议长南希·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中方对此强烈谴责、坚决反对。
不过在控制台湾这个问题上,美国的行政机构比国会更有影响力。主导美国外交的一直是行政机构,虽然现在国会开始越来越多地去插手外交议题。不过外交最终还要通过行政机构去落实,因此,如果行政机构在这个问题上相对慎重低调的话,这可以很大程度上去减缓国会利用炒作这个问题来对华施压的力度。中美关系经历过比较友好的时期,但单纯从国会这样一个机构的对华立场而言,它对华始终都是不友好的。
但是为什么中美关系有时候,比如在小布什阶段,能相对比较友好呢?就是因为行政部门发挥了一个“润滑剂”的作用:即使国会不友好,但行政部门会尽量淡化可能伤害中美关系的行为的影响。所以,在美国真正有能力去处理台湾问题的,还是行政机构,我们要看白宫究竟怎么做。
▎2023年2月,拜登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演讲。
《凤凰大参考》:您刚才提到小布什,我们也知道小布什在任期间曾对当时陈水扁的一些台独举动进行警告。就目前选情预测,自诩为“务实的台独工作者”赖清德较有可能当选领导人。您能否设想一下,针对赖清德有可能进行的一些举动,美国政府会有什么样的处理方式?
刘卫东: 美国政府肯定希望保持台湾的一种“独立状态”,并且对此会有自己的规划。那么就看美国的规划跟赖清德的规划在多大程度上是重合的:如果是双方的一些规划是一样的,他自然就接受赖的做法;如果是赖清德的做法更加激进,美国一定会警告他,你再往前走就越线了,你越线了我就不支持你了,你看你自己能不能走得下去。我觉得他们肯定会有一个评估,在这些问题上拜登政府应该是有分寸的。
▎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
《凤凰大参考》:拜登政府会有分寸地处理台湾问题,但我们都知道2024年美国将要举行大选,特朗普现在被认为很有希望和拜登角逐总统席位。我们都知道特朗普以不按常理出牌为特色,如果他上任,这是否能够保持美国台海政策的连续性?
刘卫东: 特朗普给人的感觉或许也是他希望留给世人的印象:“我是不可预期的”。他在第一任期内有一个名言:一切选项都在桌面上。这意味着“我可以做出任何你们想不到的选择”。我觉得如果有第二任期,他还会这么说。
但这只是他的一个口号。其实在台湾问题上,这四年里他曾经表态,说台湾在高科技方面对美国形成了太大冲击。如果他能够连任,他可能会更多从商业角度去考虑安全问题,而不像拜登政府更多地从安全领域考虑。他目前的表态就是:如果我上台了,我会进一步制裁中国,因为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逆差反倒扩大了。那么具体到台湾问题上,他可能首先会叫台湾多购买武器,要求台湾到美国投资,否则也会以制裁威胁台湾。
在是否会派美国军队介入台海争端这个问题上,特朗普会进一步地模糊化。 原来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就一直都是模糊战略:我不告诉你我会怎么办,给你增加压力。而拜登这4年尽量想去模糊化,说如果有战争,美国一定会介入。特朗普反倒有可能连介入都不提了,按他的行为逻辑,他可能会认为:为了一万多公里以外的一个小岛,只为了面子和声誉,去牺牲美国军人的生命,他可不干那个傻事,他只会关注是否有收益。所以他可能再度回归模糊战略。
美国和盟友怎么处?拜登重长远,特朗普重眼前
《凤凰大参考》:把目光转向台海的南边,南海也是风波不断。去年年初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访华,中菲同意双方就南中国海问题建立直接沟通渠道,然而自2月美国防长访菲后,菲律宾为美军增设四个基地,美军在南海海军训练区域实施干扰,下半年更是争端频发,年底美菲还在南海联合“巡逻”,加剧了南海的紧张局势。对于中美在南海地区的竞争,您怎么总结?接下来中美在南海地区的竞争还是否会加剧?
刘卫东: 其实中国周边这些地区的安全局势再度进入紧张状态,我们需要去找原因:究竟是美国加强了它的攻势,还是相关国家自己发生了变化?比菲律宾更典型的例子是韩国,尹锡悦上任后,韩国外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本美国就会施压,要求这些中国周边国家增加对华压力,但如果这些国家自己愿意发生变化,美国就更容易顺水推舟。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再去看2023年已经发生的事和2024年可能发生的事,不仅应该从美国的角度去观察,还应该从这些国家自身着眼。
▎当地时间2023年4月26日,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在菲北部赞巴莱斯省海军基地视察美菲“肩并肩”联合军演。
同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忽略美方的能动性。在南海问题上,对于如何介入这样的问题,美国自己有尺度。美国介入,无非是希望在中国周边逐步建立起来一个防御体系,这个体系需要通过跟当地的国家有更密切的合作,但是这种屏障本身又不能以引发中美的直接军事对峙为前提。即使是在台湾问题上,我也相信:美国不会因为第三方来跟直接引发它跟中国的军事冲突,不会主动挑起战争。
美国与中国之间在菲律宾的问题上也是这样,美国更多是通过一些基地驻军、和菲律宾的联合巡航等行动来向中国大陆施压——如果中国这时候要采取行动,行动风险会增加,这迫使中国有更多顾虑。而并非美国真的要支持菲律宾去跟中国大陆进行正面对抗。
▎当地时间2023年5月1日,美国华盛顿,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与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举行会晤。
从这个角度而言,以后美方在中国周边,包括今后在印度的问题上都会增强这种态势。增强的前提是,所在国自身必须要接受、要把美国当成朋友。但是印度的独立性比这些国家要更强,不想被美国利用,所以美国没有在印度打开新的局面。
因此,2024年南海地区局势可能还会进一步紧张,但会是一种受控的紧张化。 因为美国知道菲律宾有自己的目的,不会被菲律宾拖入它和中国的对抗,美国会根据自己的规划去布棋。
《凤凰大参考》:您刚才提到了韩国以及尹锡悦,我们知道最近朝鲜半岛发生了炮击事件。虽然您刚才说,美国并不会主动挑起战争,但是围绕中国周边构建的一系列军事同盟,例如美日、美韩等双边同盟,还有南太平洋的AUKUS、美日印澳的四边安全对话QUAD,不可避免会引发像朝鲜半岛一样的小规模摩擦事件,在这种威胁之下,美国如何去把控这些同盟关系,控制这些第三方盟友有可能引发的安全上的不利局面?
刘卫东: 美国的目的很明确:并非主动挑起冲突,而是通过动员更多的盟友,来增加中国应对的成本,同时让盟友分担美国自己的成本。比如说, 中国在欧洲对北约国家完全没有直接的军事威胁,但是美国不断渲染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威胁,现在甚至有北约亚太化的倾向。它的目的很简单,在中国周边建网络,让中国无论往哪个方向走,哪怕走一点,都会有其他国家给你找麻烦,来以此控制中美博弈的力度。
不过这种态势不会失控, 因为美国这些盟友在力量上都远远地弱于中国,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他们没有办法独立跟中国进行对抗。所以美国可以通过调整自己支持这些国家的力度,来调整它们跟中国之间的紧张度。
▎当地时间2021年9月15日,美国华盛顿,美国总统拜登与英国首相约翰逊及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举行视频会议,三方宣布达成历史性的防卫协议。
《凤凰大参考》:刚才我们提到美国与诸多盟友建立关系需要把控成本,但前总统特朗普曾有过很一些很经典的“退群”言论,和对于美国盟友的抨击,这让很多盟友怀疑是否还能与美国形成稳固的联盟。那么接下来一年里,如果特朗普上台,美国构建一系列军事同盟的政策是否会被这种变数打断,从而影响接下来的安全结盟态势?
刘卫东:可能性很大。 特朗普的政治哲学和拜登完全不一样,“美国优先”“让美国再次伟大”这些第一次任期内的口号他一定会重提,因为这就是他的标志。在国际上他的商人思维一直没有改变,考虑的是投入和收益的比例,尤其是眼前利益,他主要只关注眼前利益,并不考虑远一点的利益。
对于美国来说,很多国际投资没有眼前利益,但是它有长远利益,这样的问题怎么去处理?拜登会为了长远利益而牺牲眼前利益。而特朗普为了眼前利益可以去牺牲长远利益,这必然会带来美国政策的调整。比如,特朗普第一任期内最著名的政策,就是要求所有的盟友国家要把国内生产总值的2%拿出来用来做国防预算,如果你做不到,美国就不再保护你。
包括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也说了,如果特朗普再次当选,他有可能会退出北约,这可能是一个更加激进的做法,因为北约离开美国就不再是一个有价值的机构。他有可能会威胁“退群”,以满足自己的需求;究竟做不做,这个还不好判断。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28日,比利时布鲁塞尔,北约外长会举行。
其实,欧洲国家对于特朗普上台以后可能导致的一系列风险也有预期,重要的是如何更有效地应对美国的总统行政令。因为美国国内的变化是外人控制不了的,而总统行政令不需要通过国会。如果特朗普一意孤行,他完全可以通过行政令的方式去避开国会对他的控制。所以无论从意识上,还是从可行条件上,特朗普如果上台,很有可能全盘推翻拜登政府的政策。
不过特朗普可能跟第一任期的做法有一些区别,因为第一任期他有一个目标是连任,而第二任期他不需要连任了,所以他也许会稍微顾及一点长远的利益,幕僚也可能会提醒他如何在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取得一个平衡。
▎2021年1月,特朗普的支持者冲进美国国会大厦。
《凤凰大参考》: 如今俄乌冲突还在继续,中东局势也急剧升温。美国在欧洲、中东都有军事压力的情况下,对于中美之间的安全态势,是否会做出某种战略调整,进行重心转移,或者诸多冲突并行会导致美国精力不足?
刘卫东:我们要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去看。 如果从量上去看,就取决于是拜登连任还是特朗普重新上台。如果从质的方面去看,那么美国把重心放在中国身上是大势所趋,俄乌冲突、巴以冲突都无法扭转这个大趋势。美国可以通过调整对于其他事情的应对力度,来尽量把注意力始终放在中国身上。
比如,俄乌冲突发生以后,美国对乌克兰主要提供军事援助,但是很有意思的是,俄乌爆发冲突大概8个月以后,拜登政府才发布了《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这个报告明确把中国视为唯一的对手,这很能说明问题。我听到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美国把俄罗斯当成一个飓风,摧枯拉朽,特别厉害,但是飓风一旦走了就没事了;而中国像气候变化,温水煮青蛙,一开始不觉得,等你意识到以后,海平面都上来了。
▎2022年10月,拜登政府发布《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2024年大选之后,如果还是拜登连任,他会按部就班地往前推;如果特朗普回来了,他可能更多会关注美国国内的问题,与中国之间则更多关注经济问题。但是美国国内的主流还是把中国视为美国唯一主要的、甚至于是唯一的挑战,这个不会因为特朗普取代了拜登就被彻底改变。
2024中美关系的机遇年还是挑战年?
《凤凰大参考》:去年11月中美恢复了安全问题上建立交流沟通的共识。今年恰逢美国四年一届的大选,也是中美建交45周年。展望2024年,中国会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您认为中美关系的下一个破局点可能在哪里?
刘卫东:2024年是一个挑战年,不是一个机遇年。因为一旦进入大选,美国国内就必然拿中国说事儿。
但是我们也不用过于悲观。从历史上来看,其实每次大选我们都事先预料到美国会拿中国作为一个相互攻击的工具,但是实际上其实大选年中美关系往往并不是很差。2020年可能是个例外,因为特朗普认为新冠疫情导致他无法连任,而他一直认为是中国向美国输出了新冠疫情,所谓他的“国仇”和“家恨”加在一起,让他在2020年出台了很多非理性的对华强硬举措,或者喊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陷入一种歇斯底里的状态。
▎2021年1月,特朗普支持者闯入国会大厦的圆形大厅。
但是美国历史上其他的大选年,对于中美关系肯定有冲击,但是并不很显著。 反华最积极的一个是国会议员,一个是竞选中的反对者。在这些冲击下,执政者出于国内政治的考虑,需要去做一些对华强硬的事,但是他又是有分寸的。而从中国而言,在美国大选的背景下,中国一般行事比较慎重。
而且在“飞艇事件”这种突发性事件发生之后,中美双方的高层也都会在很理性的基础上更加谨慎。所以,黑天鹅事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两国的关系走向。比如台湾地区选举,即使赖清德真的获胜了,也不意味着他马上要开始挑衅“一中原则”、追求法理台独。政客竞选过程的做法和上台之后有反差,这是世界范围内常态化的事。
而对于美国究竟是谁能够上台的问题。这两个人都会对中国强硬,只不过有的人“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有的“侮辱性不大,但伤害性极强”。因此,我们现阶段总是要避免激进的行为,因为大选环境会迫使候选人和现任政府做出强烈反应。
所以,今年安全交流的方面,中国可能会跟美国有更多的沟通交流,保持求稳。11月的APEC也表达了这个意向。今年的中美关系,应该还会在一个平稳的状态下运行。
系列文章目录:
1.解读2023中美竞争关系:一词之差,今年美国对华定位悄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