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集市、卖食材、拼团购……酒店餐饮业为“自救”各出奇招

据了解,鄞州区东郊街道辖区企业新舟宾馆员工从1月24日(大年三十)开始在朋友圈将店内的新鲜食材、半成品菜、成品菜、甜点、酒水饮料等全部以成本价售出的方式减少损失。为了最大程度降低人传人的风险,同时为保证食材更安全更健康,新舟宾馆所有线上订单均由酒店工作人员直接配送到家,且承诺全程消毒处理,保证每一个环节的安全卫生。

不仅为了“自救”,也为了公益。石浦酒店集团从1月26日(大年初二)起,为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以成本价提供保温盒饭套餐,当时日销量在2000至3000份。基于酒店餐饮的良好品质和采购单位的相互告知,在2月初团购形式的套餐订单逐渐增加至日均1万份。此外,还在酒店门口设摊开设了“美食集市”,热菜冷盘、主食小吃一应俱全,品质和酒店堂食并无二致。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不少“吃货”纷至沓来。

与社会餐饮相比,酒店外卖无论是价格、客群还是用户模式,都没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卖不过社会餐饮也很正常。“艰难模式”下,酒店做外卖实是一种无奈之举。“营收与成本付出以及亏损相比,还是相差悬殊,”郝加泰说,“但酒店餐饮也不能仅仅依靠线下实体店,线下线上双花并开,抵抗风险的能力才会越高。”

随着宁波各地企业陆续复工,疫情之下,员工就餐成了“关键小事”。相比企业食堂、周边餐厅等人流密集地,工作餐直供成为一种合适的选择。开元大酒店顺势而为,于2月23日在某外卖平台开启“复工安心吃”活动,不仅上线外卖餐食“无接触配送”,还提供3公里以内免费配送服务。石浦大酒店万达店还推出了15元快餐,让普通人都能吃得起。

这几天餐饮企业虽然陆续复工,但线下门店短期内可能还是会遇冷,“目前堂食每天大概有近20桌。”郝加泰说,毕竟相较其他行业,餐饮业的恢复期更长。酒店餐饮的及时转型不仅能实现增收,更像是一种练兵,加强对员工管理和任用,保持员工工作状态,稳定军心增强信心,更有利于增加客户黏性。

除了转型提供外卖服务,各大酒店还为顾客提供更多便捷、安全的服务。对每位顾客测量体温并记录,提醒其佩戴口罩并提供免洗手消毒液。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保持室内通风,增加清洁消毒频次,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及索证索票制度,严格规范菜肴加工制作全过程。

据介绍,为避免人员集聚,确保客人安全,暂停承办各类宴席,就餐大厅减少桌椅摆放,餐桌实际使用数量不超过平时的50%,餐桌间距不小于1米。每个就餐包间(包厢)只开一桌,用餐人员隔位相坐,面对面距离不少于1米,每桌用餐人员人数不超过平时额定标准座位数的50%。

“胜在先行,等待全面复苏那一天。”在采访中,酒店管理者纷纷对酒店在疫情之后反弹增长和行业复燃充满信心。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