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财经讯 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于3月28日至31日在海南博鳌举行。3月29日,由凤凰网财经、北大国发院联合主办的“2023博鳌•凤凰网梧桐夜话”同期在博鳌举办,活动汇聚博鳌与会官员、学者、企业家及媒体人共聚一堂,就“开放共赢,构建美好未来”这一主题进行展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中国进出口银行前董事长胡晓炼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中国进出口银行前董事长胡晓炼在凤凰网梧桐夜话上介绍了金融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持以及对解决一路一带相关国家债务问题的思考。
胡晓炼表示,十年来,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过去十年的经验和挑战进行总结,有利于继续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更好地行稳致远。
胡晓炼提到,在妥善处理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债务问题上,我们面临一些挑战。有的西方国家试图占据道德高地,借各种机会要求中国对欠债国减债、免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也极力推动中国参与对欠发达国家的债务重组,且必须达到一定水平,才能获得国际组织提供的新融资。
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国际金融组织作为主要债权人是不参加债务重组的,这些债务国家的商业类借款也不参与谈判,虽然中方债权在欠发达国家总体债务中占比不高,但把矛盾集中到了中方身上。胡晓炼提醒。
对于解决好这个问题,胡晓炼也给出了一些思考。
胡晓炼认为,在处理债务问题上,应该和国际组织进行有效沟通,认可中国对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事实上,他们也承认,如果没有中国这些年的投入,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难达到现在的水平。但是,他们受到美西方国家施加的压力。我们要呼吁国际金融组织秉持客观独立立场,借鉴上世纪拉美非洲地区债务重组经验做法,动员各方资源共同努力,公平负担。
要把处理债务与这些国家未来的发展有效结合起来。对于斯里兰卡等国,中国不逼债,而是采取延期的方式,使其在新冠疫情、国际地缘冲突、西方主要货币利率飙升冲击下,获得喘息的机会。这一做法获得了这些国家的高度认可。
胡晓炼提到,解决债务问题,在技术上还可以探索以人民币替换美元的方式。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贷款以美元为主,现在美元利率高涨,可以把债务置换成人民币,既有利于降低债务成本,也可扩大双边贸易。这种方式过去因美元处于极低的利率环境,而人民币的利率相对较高不易实施。现在人民币的利率水平低于美元,是一个机会。当然,这里面还有技术问题需要深入探讨。胡晓炼表示。
以下为胡晓炼的演讲实录:
十年来,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对过去10年的成功经验和面临的挑战进行总结,有利于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更好地行稳致远。
一带一路倡议刚提出时,获得了金融部门的热烈响应。金融机构积极走出去,在境外设立机构,抢抓业务先机,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大量的融资。从当时各个机构在不同场合对外披露的合作项目,以及对企业走出去提供的融资规模来看,有的在一个国家短期内就签署了上百亿美元的投资项目。
起步阶段普遍重视做大项目、做标志性项目,做中国有优势、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项目,比如说铁路、公路等项目。实际上,铁路项目不管在哪一个国家都是重大投资。中国这些年铁路发展非常快,交通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个重点投资领域。但铁路项目投资期限长,中国施工单位由于建设能力超强,建设周期很可能是世界上最短的。几百公里的铁路,中国可能用3年、4年就能够实现全线通车。在国际上,特别是在一些不发达的地方,是很难想象的。
这就造成了建设投入快,但对建成之后的运营管理、短期投资效益及贷款偿还等,造成了比较大的挑战。我们常面对着一些质疑,这些大型项目投资效益到底在哪里?对当地的中小企业和就业带来什么好处?对带动当地产业发展、改善当地经济发展基础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作用?这些都需要我们讲好中国故事并进一步改进工作。
对于主要以贷款方式支持的建设项目,还需要解决好融资可持续问题。
在未来“一带一路”建设中,要从过去10年的实践中总结成功经验,迎接新挑战,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
首先在一带一路项目建设中,中方企业要更多以投建营(投资、建设、运营)一体的方式,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国家相关项目投资建设,做好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维护,确保项目高质量稳定运行并实现效益,而不能只做承包商。
再就是建设项目要从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使项目更好契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不超越当地发展水平追求“高大上”项目。多做惠及当地民生、规模相适度、有助于当地产业发展和经济基础改善的造血项目。
第三要妥善处理债务问题,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有的西方国家试图占据道德高地,借各种机会要求中国对欠债国减债、免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也极力推动中国参与对欠发达国家的债务重组,且必须达到一定水平,才能获得国际组织提供的新融资。这里最大的问题是,国际金融组织作为主要债权人是不参加债务重组的,这些债务国家的商业类借款也不参与谈判,虽然中方债权在欠发达国家总体债务中占比不高,但把矛盾集中到了中方身上。
在处理债务问题上,应该和国际组织进行有效沟通,认可中国对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事实上,他们也承认,如果没有中国这些年的投入,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难达到现在的水平。但是,他们受到美西方国家施加的压力。我们要呼吁国际金融组织秉持客观独立立场,借鉴上世纪拉美、非洲地区债务重组的经验做法,动员各方资源共同努力,公平负担。
要把处理债务与这些国家未来的发展有效结合起来。对于斯里兰卡等国,中国不逼债,而是采取延期的方式,使其在新冠疫情、国际地缘冲突、西方主要货币利率飙升冲击下,获得喘息的机会。这一做法获得了这些国家的高度认可。
解决债务问题,在技术上还可以探索以人民币替换美元的方式。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贷款以美元为主,现在美元利率高涨,可以把债务置换成人民币,既有利于降低债务成本,也可扩大双边贸易。这种方式过去因美元处于极低的利率环境,而人民币的利率相对较高不易实施。现在人民币的利率水平低于美元,是一个机会。当然,这里面还有技术问题需要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