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吉庆:高质量发展时代,家居业的智造变革与思考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能参与凤凰网财经峰会的发言。今年活动在上海这个见证中西文明交融的地方举行,“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 这里处处都能让人感受到创新之风。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上海是金融重镇,是时尚中心,但事实并不止于此,上海这个城市有非常强大的硬实力,除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位居全国第一之外,在先进智能化制造业和高端制造领域都具有领先优势。其实除了上海外,在中国很多地方,都刮起了智能制造的转型之风,可以说,国民经济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由制造向“智造”转型,已经从“选择题”演变为“必答题”。为什么说这是道“必答题”呢?

首先,从国家的宏观政策指导来看,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是不可逆的长期主题。党中央把创新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在11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就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决议》强调“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创新驱动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定义性特征,高质量发展就是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的发展,只有创新驱动才能推动我国经济从外延式扩张上升为内涵式发展。

其次,从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以及对比其他部分国家的历史发展经验来看,“创新智造”将占据重要地位。中金公司对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十大趋势的分析做出了预测,第一,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趋势方兴未艾,中国数字经济成为全球重要的一级。第二,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趋势加速,“新中国制造”上台阶。所以为改革开放带来第一桶金的中国传统制造业,迎来向高端制造业发展的春天。

那么从我所处在的家居行业来看,家居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相对其他行业而言,家居行业一直是一个智能制造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的行业,传统家居制造企业重度依赖于人工,产品质量比较难保障,材料、能量浪费难以管控,这是很多大品牌家具都存有共同的痛点,即我们常说的重手工、非流程化、产量少、成本高。

市场层面,迈入全面富裕建设时代,需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消费升级加快,消费者对产品的品牌、质量要求更高。同时,消费者对家具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烈,千篇一律的家具越来越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近年来,不少家居企业通过探索形成了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为引领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通过实现产品模块化设计、构建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平台和个性化产品数据库,让消费者柔性化需求得到满足。

慕思是全球首家在软体家具行业,按德国工业4.0标准,打造数字化智能工厂的企业。在慕思总部新工业园,通过数字化实行柔性化的大规模生产,一条生产线就能产出80个型号的床垫,每天最高有5000个床垫被生产出来,型号、软硬完全不同,原先一千人的工作量如今不超过600人即可完成,平均一张床垫的生产周期较之前缩短了45.2%。

慕思想要探索的,传统家居制造企业在经济新常态下提升品质、铸造品牌的“破冰”之旅。这条路径,在让消费者个性需求得到最大化满足、打通上下游链条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绿色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举足轻重作用。

我认为其实对于整个家居行业而言,工业4.0超级工厂不应只是某个工厂的建立,而是以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技术支撑,以安全环保、智能高效为目标,在相对集聚的产业带上形成工厂矩阵,进一步提升家居行业的智造能力,以便能够对市场变化做出更迅速的反应。

工厂矩阵的本质是共享的数字化系统,而每个企业则是矩阵中的一个节点,首先是需求端,如何用数字化的手段,将客户的需求、订单、产品进行数字化,进行可视化分析;其次是供应端,如何把资源数字化,实现资源共享;最后是如何利用数字化的系统,把每个节点,供应端、数据端匹配起来,打破行业壁垒。那么概括来说,就是企业之间彼此实现资源共享、技术协同,从而最大限度形成优劣互补,以此提升整个家居行业的智能化服务水平。

而这也意味着,超级工厂背后所屹立的企业,不仅需要是耕耘好自己“一亩三分地”,还必须要拥有全球化视野,能在全球产业链中找到更高的定位,就像国家地理系列纪录片《超级工厂》提到的法拉利、波音飞机、万吨邮轮等每个领域的制造业集大成者一样,背后都影响了一整个产业链条。

这次疫情面前,传统分工的全球产业链体系脆弱性被放大,产业链条环节过多、运输距离过长等问题加剧了整条产业链断裂的风险,未来,制造业供应链或将呈现出短链条、本地化、近岸采购等趋势,对一个个超级工厂“引领者”与其周边配套企业的协同作战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疫情就像是一次针对全行业“数字化”程度的突击摸底考试,不论是生产端的智能智造转型、零售端的“人、货、场”重构,还是渠道端的大变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科技加持,用数字化打通整个“设计——生产——销售”曲线。

智能制造,除了打破原有桎梏、打通资源协同之外,另一个重要利好就是提升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今年的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中共中央、国务院也在10月份正式印发了《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明确了要推动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以加快构建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未来企业自身碳排放管理将会有一个清晰参考标准,以制度引领和保障绿色发展,企业碳盘查工作也有据可循,这对于很多制造企业来说,是个值得重视的时代命题。

从此前的东北限电等事件中可以看出,当前掣肘高能耗制造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能源供给,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以保障安全为前提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着力提高能源自主供给能力,用绿色低碳转型和创新来获取可持续发展。再次以慕思工业4.0工厂为例子给大家进行说明,早在规划之初可以考虑企业今后的低碳运维需求,利用数字化的智能设施进行高效率能源管理。

从空中俯拍慕思新工业园,能看到厂房屋顶布满了一排排光伏发电板,首期光伏发电站已经投入使用,每年可发电近200万度;智能数字配电房会根据实时生产情况智能调配,冰、水蓄冷中央空调会在夜间非生产时间把冷量储蓄起来,白天生产时再释放降温,实现了高效的错峰用电、降低能耗,减轻了所在电网日间的用电负荷。

慕思能源利用的加法,除了“光”,还有“水”。慕思建设了冰/水蓄冷中央空调系统,此外,我们还配有智能数字配电房、智能空压站、电厨房项目等,将节能减排落实到每一个环节绝对不是一句口号。慕思用过这些节能减排方面的新探索,除了进一步完善智能制造体系,归根结底就是形成企业的可持续竞争力,践行企业公民的“双碳”担当,为行业构建永续发展生态率先破冰。

我们相信中国家居制造业的未来,必然是借数字化、智能制造力,实现高效高质低能耗的生产,向高端制造挺进,打造中国的行业高端品牌,抢战全球家居产业链的高端市场。

深度践行工业4.0,从“制造”到“智造”,是制造业的长续之路,中国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也是全球最大消费市场,这于我们而言是一个重要的机遇。因此中国制造业应更有信心抓住时代风口,抓住市场大趋势所创造的转型升级机遇,回到市场需求本身,打造更高质量的产品。在未来,我们也坚信制造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将顺利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进而以更好的发展态势为中国经济增长赋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