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财经讯 北京时间3月25日,2023年“地球一小时”活动在北京凤凰中心隆重举行,凤凰网财经全程报道。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主任 张玉军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主任张玉军在致辞中表示,过去几年,新冠疫情全球性地地缘政治危机、粮食与能源短缺、供应链中断给全世界数十亿人带来了灾难性经济及社会影响。今年1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更新了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对全球增长预测从2022年3.4%降低到2.9%。根据联合国统计,过去1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温暖的十年,平均每年大约有2300万人因天气相关事件而流离失所。
按照世界银行分析,全球约四分之一温室气体排放与国际贸易活动相关,而每年食物、建筑、快销等八类供应链活动贡献了全球半数以上温室气体排放,张玉军表示,相信困难是一时的,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不可逆转,与绿色发展和可持续价值链为核心经济发展历史性变革即将到来,实现经济、社会、能源、粮食、环境、健康和气候变化等多领域协同发展。
张玉军介绍道,作为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环境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平台,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承担了国际环境公约履约、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区域与南南环境合作等具体工作,在各国政府环境部门、国际发展合作伙伴等多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和支持下,不断加强与东盟、澜沧江湄公河、非洲、欧洲、北美洲等区域国家交流与合作,启动了中非环境合作中心共同编制并积极落实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与行动框架,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战略等区域合作战略,实施绿色价值链伙伴关系,韧性城市与减速合作网络、低碳与可持续基础设施评估、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知识共享等一系列的合作旗舰项目,不断拓展南南环境合作深度与广度。
张玉军表示,未来期待中心与区域和全球各界机构加强合作,推动更多行动落地,推进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借此机会,也为未来合作提出三方面的建议。
一是推动绿色贸易和可持续价值链的构建,推进高质量公正转型。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挑战下,我们要通过联合研究、试点示范等共同努力,探索政策、科学、商业良性合作模式,加强低碳转型过程中的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和周边生态安全,推动全球价值链框架下的区域投资、贸易绿色联通、促进区域绿色韧性复苏。
二是推进南南知识共享,构建低碳经济新格局,加强南南合作和南北南合作,广泛共享南方发展解决方案,激发东盟、非洲等区域方案和区域智慧的多重互动。通过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知识共享平台,聚焦绿色价值链、气候经济与发展政策等领域,支持构建低碳经济新格局。
三是全面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推进气候变化与绿色发展合作,气候变化与绿色发展是全球发展倡议八方面具体重点合作领域之一,是实现更强劲、更绿色、更健康的全球发展重要内容,我们要凝聚倡议共识,共同参与形成强大合力,各展优势、各施所长、共同成长、共享收获,并将发展共识转化为务实合作,不断构筑全球发展倡议气候变化的公共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