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绵延了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里,儒家思想放射出的璀璨光芒,照亮了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轨迹。凤凰网国学特此推出专题《穿越两千五百年,寻找儒家14位圣贤》,呈现中南大学刘立夫教授“立夫讲国学”儒学篇系列课程,带您追寻儒家贤达们的身影。
周敦颐是连接孔孟“道统”的第一人,宋明理学本来就是儒学,为什么叫它“理学”或者“道学”,甚至西方人还叫它“新儒学”呢?一起来看。
编者按:在绵延了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里,儒家思想放射出的璀璨光芒,照亮了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轨迹。凤凰网国学特此推出专题《穿越两千五百年,寻找儒家14位圣贤》,呈现中南大学刘立夫教授“立夫讲国学”儒学篇系列课程,带您追寻儒家贤达们的身影。
周敦颐是连接孔孟“道统”的第一人,宋明理学本来就是儒学,为什么叫它“理学”或者“道学”,甚至西方人还叫它“新儒学”呢?一起来看。
先给大家出一道测试题:你知道岳麓书院最“霸气”的一副对联是什么吗?可能有人回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因为它正好写在书院的正门上。但是,我得告诉你,正门上的这句话虽然“大气”,但不“霸气”。如果你走到书院的孔庙,你会发现还有更厉害的: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这是清代大学者王闿运写的,道出了湖南人的真正自信。湖南自古都是“南蛮之地”,文化一直比较落后。我们前面讲了那么的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从先秦诸子到汉唐经学,基本上是北方人,没有一个湖南人。但是,从北宋开始,湖南人开始走到中国文化的前台。这副对联的上联,“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说的就是这样一个典故。“濂溪”是湖南道县的一条小河,代指周敦颐,也就是濂溪先生;“吾道南来”是指程朱理学从北方的二程传到南方的朱熹,但二程的老师又是周敦颐,所以,程朱理学这个“道统”的源头还是“濂溪一脉”。这确实是湖南人的骄傲。正是从北宋开始,我们湖南才称得上“有文化”,宋代的著名书院,湖南就占了一半,除了长沙的岳麓书院,还有衡阳的石鼓书院,湘潭的碧泉书院,南岳的邺侯书院等等。
顺便给大家科普一下:很多人将“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这句话理解为:“只有楚国有人才,而岳麓书院尤其兴盛。”这是吹牛。吹牛虽然不罚款,但全国其他省份的人看了情何以堪啊。其实,“惟”字在这里不是“惟一”意思,而是一个语气助词。所以,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楚国真是出人才啊,这里的人才尤其兴盛。”好了,我们言归正传,谈周敦颐。
我们讲宋明理学,先要搞清一个问题:宋明理学本来就是儒学,为什么叫它“理学”或者“道学”,甚至西方人还叫它“新儒学”呢?说白了,就是儒学本身有缺点,它得提升层次,搞一个升级版。
1、儒学的缺陷在哪里?
就像市场里的产品,都会面临竞争压力,质量不行就有被淘汰的危险。这句话我现在可以这么说,但是如果是在宋明时代,那些正统的儒家学者会非常生气,大骂我诋毁圣人。其实,任何一种思想理论有优势,就有短板。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即使你是圣人,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儒学的短板在哪里呢?相比于佛教,它的精神境界没有开发出来。所谓精神境界,按照中国哲学的说法,就是心性论的问题。心性论就是孔孟思想的短板,《论语》上面说孔子“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孔子不谈性与天道,孟子只说了一句“知性知天”,然后就没有下文。汉唐以来的儒学之所以门庭冷落,正是因为佛教修心养性的功夫境界比它厉害。知道了这个背景,也就是知道宋明理学的目的所在。宋明理学是儒佛道三教竞争的产物。
2、宋明理学是一次漫长的“集体攻关”
在宋元明三个朝代600来年中,理学就是一个巨大的“社会思潮”,它不是某一个人心血来潮、或突发奇想,就搞出一个理学。理学是一种群体行动,是一次漫长的“集体攻关”。在数百年的时间里,一大群学者在做同一个事情,也就是给儒学升级。从学派上讲,主要有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简称“程朱陆王”。此外,还有张载的“气学”,邵雍的“数学”。从地域上分,又可以有濂学、关学、洛学、闽学,濂指湖南的周敦颐,关指关中的张载,洛指洛阳的二程,闽指福建的朱熹,简称“濂洛关闽”。
3、周敦颐是连接孔孟“道统”的第一人
我们前面讲到唐朝中期的韩愈、李翱,他们都抬出了儒家的“道统”,攻击佛教的“法统”,其实就是想强化儒家自身的品牌优势。但是,韩愈是批评有余,建设不足。李翱呢,他的《复性书》有点“山寨”版的味道,讲的那套修心养性的“复性明诚”流于佛老,正统儒家很不满意。韩愈、李翱在思想上的贡献,就在于虽然把问题提出来了,但工作做得有点粗糙。所以,韩愈、李翱不能算是理学家。
宋代的理学家应该从谁算起呢?应该从周敦颐算起。有人会问:宋朝有很多文化名人,比如说范仲淹、苏轼、欧阳修、王安石,他们也很厉害,为什么不能算作理学家呢?这是因为理学是讲“专业”的,它有自己的专业术语、话语系统,不是你有名气、有学问就可以称为理学家的。中国有“道统”,没有“文统”,文章是为道服务的,你的文章写得再好,但思想境界不高,那叫“词章之学”,是雕虫小技,这种人只能叫“文人骚客”,跟那些“有道之士”还差一个层次。
还有,西方人叫宋明理学为“新儒学”,那是他们的看法,最正宗的称谓应该是“道学”,因为元朝人写的《宋史》,很明确地用了“道学传”三个字。前朝人做过的事情,后朝人来总结。《宋史· 道学传》重点介绍6个人:周敦颐、二程(程颢、程颐)、朱熹、邵雍、张载。这6个人虽然都有贡献,但是,周敦颐有首创之功。按照儒家的“道统”理论,儒家从孔子传到曾子、《大学》的作者,再传到子思、《中庸》的作者,然后是第四代孟子。孟子以后,儒家的道统失传了。后来的儒家学者要么偏了,要么歪了,都不正宗,这个时候佛教、道教和各种“异端邪说”大行其道,儒家衰败不振。直到一千多年后,周敦颐“得圣贤不传之学”,才把儒家孔孟的道统接上来。所以,正史将周敦颐看成是公认的连接孔孟思想的“道学正脉”,他应该坐上宋明理学的第一把交椅。
后人认为周敦颐是“道学宗主”、“理学开山”,评价很高。之所以有这么高的评价,我认为有两点最关键:第一,他的精神气质成为儒者的榜样;第二,他提出的一些思想理论对理学的发展影响深远。我们先来看他的精神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