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一小时”之外,我们还该做些什么?北京凤凰中心上演“头脑风暴”

北京时间3月26日,2022年“地球一小时”活动在北京凤凰中心隆重举行。本次活动以“行动!共创未来”为主题,围绕关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广受公众关注的生态保护议题,结合市民生活和行业发展,开展论坛和熄灯仪式、沙龙和市集等一系列环节。风直播与凤凰秀直播双平台线上直播,凤凰网财经全程报道。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全球总干事马可·兰博蒂尼(Marco Lambertini)在主题发言中表达了自己对支持和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的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朋友们的感谢,并呼吁大家团结在一起,继续为人类和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创造一个更安全、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而不懈努力。

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卢伦燕表示,希望各国领导人可以本着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思路,引领全球疫后复苏,在发展的同时,履行应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全球承诺,于2030年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

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副总干事周非在开幕致辞中指出,环境保护与我们的衣、食、住、行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保护地球不止一小时,共创未来需要大家共同行动。

欧盟驻华代表团环境/气候参赞帅俊伟也在开幕致辞中提到,世界上每天仍有8亿人挨饿,并且,食物浪费还造成了额外的气候和环境负担。减少和更好地管理食物浪费,是减轻食物系统对环境影响的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除此之外,北京市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戴建军、世界自然基金会减少食物损失及浪费倡议全球负责人皮特·皮尔森(Pete Pearson)、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北极事务特别代表高风、国家林草局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唐小平、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张劲硕、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袁昕、三亚市旅游推广局局长叶家麟、安踏集团副总裁李玲等社会各界的重磅嘉宾也通过线上视频或者现场出席的方式参加了本次活动,并发表了精彩的观点。

马可·兰博蒂尼:团结一起 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而努力

此次论坛上,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总干事马可·兰博蒂尼表达了自己对支持和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的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朋友们的感谢,“来自世界各地的个人、社区,以此表达我们愿意彼此关爱、愿意携手照顾共同地球家园的美好愿景。”

马可·兰博蒂尼呼吁,“让我们团结在一起,保持这一势头,继续为人类和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创造一个更安全、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而不懈努力。”

戴建军:以实际行动参与碳中和,“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

北京市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戴建军表示,保护地球,应对气候变化,共同抵御气候变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他提到,京促会拥有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观察员身份,多次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宣传北京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贡献,以及建设生态北京、绿色北京的成功经验。

戴建军倡导,以实际行动参与建设一个公平的、碳中和的、自然向好的未来,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

帅俊伟:食物浪费造成了额外的气候和环境负担

欧盟驻华代表团环境/气候参赞帅俊伟表示,食物浪费是一个普遍和多方面的挑战。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食物浪费指数,2019年有9亿吨食物被浪费,其中61%来自家庭,26%来自食品服务,13%来自零售。

然而,在世界上每天仍有8亿人挨饿,并且,食物浪费还造成了额外的气候和环境负担。

帅俊伟认为,减少和更好地管理食物浪费,是减轻食物系统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可持续地养活社区的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因此,一个地球基金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牵头实施的“舌尖上的骄傲”项目旨在通过预防、减少和转移食物浪费,增强中国酒店业的中小微型企业应对食物浪费挑战的能力。

周非:保护地球不止一小时,共创未来需要共同行动

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代表处副总干事周非表示,环境保护与我们的衣、食、住、行都有着紧密的联系。食物与人类和自然息息相关,相互依存。

在全球尚未消除饥饿人口的同时,每年仍有约三分之一,高达16亿吨的粮食遭到损失或浪费。

周非认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很多粮食系统面临严峻挑战,一触即溃。“建立一个健康、可持续、有韧性的食物系统,成为了各国当下的重要议题。”

周非表示,作为一个粮食生产与消费大国,我国政府深知保持长久、稳定的粮食生产与供应,对构建国家粮食安全‘双循环’,和保障人民福祉的重要性。减少食物浪费是提高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周非还认为保护地球不止一小时,共创未来需要大家共同行动。“我们希望看到一个食物价值得到充分尊重和认可的世界,也希望大家通过有效的行动,减少食物浪费、消除饥饿,并减轻地球压力。”

皮特·皮尔森:人类浪费了全球30%-40%的粮食产量

世界自然基金会减少食物损失及浪费倡议全球负责人皮特·皮尔森表示,据估计,70%的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来自于农业的扩张。与此同时,人类大约浪费了全球30%到40%的粮食产量,因此,人类必须改变食品生产和消费行为。

皮特·皮尔森介绍了2017 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启动的“酒店厨房”项目,该项目旨在帮助酒店和旅游业减少食物浪费,并提高人们对农业影响地球的认识。

皮特·皮尔森表示,在农业和自然之间找到和谐,可能是本世纪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问题。如果人类希望在为时已晚前实现这种和谐,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是当务之急。

高风:中国在北极的政策目标是认识北极、保护北极、利用北极和参与治理北极

外交部北极事务特别代表高风在论坛上介绍中国在北极的政策目标可简单概括为:一是认识北极,二是保护北极,三是利用北极,四是参与治理北极。

第一就是认识北极。要想保护北极,利用北极,参与对北极的治理,它的先决条件就是要认识北极。不认识北极,不搞清楚北极是怎么回事,在北极要做的所有事情都谈不上。

第二是保护北极。北极的生物具有多样性。有北极白狐,北极理事会徽标就是白狐,还有北极熊,北极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是全球非常关键的一部分。

第三是利用北极。北极变暖使得人类在北极的活动逐渐增加,它的经济活动名目繁多,有航海、采矿、旅游、渔业各种各样。

第四是参与治理北极,促进北极的国际合作。北极理事会是管理和治理北极的政府间机构,北极理事会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有拘束力的国际协议推动北极的国际合作和其他的关键事项。2013年中国成为了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开始参加有关北极的国际合作,为北极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卢伦燕:希望于2030年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

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卢伦燕在发表演讲时表示,2022年是地球一小时活动进入中国的第14个年头,在过去的一年中,利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和联合国《气球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推动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达成人与自然和谐新共识,充分发挥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增效作用,为未来十年的生态系统恢复奠定基础。

谈及未来,卢伦燕指出,2022年将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她呼吁,希望各国领导人可以本着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思路,引领全球疫后复苏,在发展的同时,履行应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全球承诺,于2030年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2022年“地球一小时”呼吁大家立即采取行动,保护地球家园,用行动塑造未来。

张劲硕:要感受野生动物的美,而不是把它身体某部分据为己有

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张劲硕不倡导大家在旅行过程当中接触野生动物,不要刻意投喂或者接近它们,这都是有风险的。

张劲硕认为,过多的去接触,可能会引起野生动物对人类的依赖,从而改变他们的自然属性行为,产生很大的问题。所以守护濒危物种践行可持续旅行,非常重要一点就是要和野生动物保持距离。

张劲硕指出,我们去野外可持续旅行,就是欣赏美的过程。所以我们在野外旅行过程当中,如果接触到野生动物就感受它的美,不要把它身体某部分据为己有。在旅行过程当中千万不要携带任何跟野生动物有关的东西。

张劲硕和WWF共同倡导,践行可持续旅行,坚决反对购买、消费、运输、使用野生动物制品,共同来守护濒危野生动物,守护我们的家园。

唐小平:要把“四最”纳入国家公园体系实行严格保护

国家林草局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唐小平表示,我国从2013年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2015年开始实行国家公园体制试点,2021年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

他认为,五个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的自然禀赋具有很好的国家代表性,现在新型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分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三个层级,其中国家公园保护等级是最高的。

我们要把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足的部分纳入国家公园体系实行严格保护。第一批五个国家公园都具有国家乃至全球的代表性,符合“四最”标准的核心价值。

袁昕:城市只占地球陆表面积的2%,却产生了超过75%的碳排放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袁昕表示,目前全球人口接近80亿,超过55%的人都居住在城市里面,城市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重心。尽管城市只占地球陆表面积的2%,但是却产生超过75%的碳排放,对城市及其周边以外的地区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印象中城市似乎与自然是个对立的空间环境。

他认为,过去30多年时间里,人类的努力虽然成功阻止了部分物种濒危的趋势,但总体来看,并未能遏制生态系统退化和物种濒危灭绝的整体趋势。

袁昕表示,在建设正式的保护地之外,建立其他区块的保护措施(OECMs)的思路赢得了普遍的认同。这些区块在土地的利用上可能主体功能是自然保护,也可以是其他的用途。

也就是说,这些区块具有更灵活的治理机制,可以更好地去因地制宜适应不同管理的特点,最重要的一点,它并不排斥人类在其中的活动。

叶家麟:让下一代还有未来很多代看到绿水青山

三亚市旅游推广局局长叶家麟在论坛上表示,地球只有一个。在全面倡导可持续发展、可持续旅游的年代,我们的责任是爱护我们的环境,为我们下一代保护好这个美好的地球。

叶家麟认为,旅行是当今工作还有生活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旅行过程中,体验海底色彩斑斓的珊瑚、东南亚古老迷人的景观;体验传统文化的同时,要确保旅行地受到保护,这不仅是我们获得更好的体验,也是为了我们下一代的旅行者。

叶家麟还表示,希望到三亚旅行的旅客可以适度点餐,够吃够饱就好,响应光盘行动,希望大家能够遵守国内国外的法律法规,拒绝消费非法野生动植物和它们的制品,减少不必要的一次性塑料的使用还有垃圾的污染,用实际行动保护好野生动植物和栖息地,让下一代还有未来很多代都还能看见绿水青山。

李玲:安踏有责任通过品牌影响力推进全球绿色变革

安踏集团副总裁李玲在发表主题演讲时指出,作为一家制造、生产、销售体育用品鞋服配饰的一世界级体育用品集团,安踏集团一直以来都在思考如何通过品牌影响力推进全球绿色变革。

李玲介绍到,2020年疫情出现后,基于上述思考,安踏集团与世界自然基金会携手合作诞生了新概念“Moving to Nature(与自然同行)”。而在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之前,安踏已经连续六年发布了ESG可持续发展的报告。

李玲表示,到现在为止,安踏集团已经累计推出环保面料服装1800多万件,无氟防水面料的服装超过400万件,有机棉的面料服装超过293万件,这些环保创新的商品也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追捧,也是安踏继续推动环境友好型商品,跟消费者产生共同共生价值观念的强大动力。

而对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李玲指出,“到2030年前,我们希望推动整个公司在ESG全球评级,真正巩固我们在行业领先的水平。除了自己做,我们还期待影响自己上下游超过3000家企业能够共同提升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带动3亿的消费者践行可持续性的消费。”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