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新知|阿童木:探讨机器人与人类地位的先驱

作者 | Talk君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1952年4月7日,24岁的年轻漫画家手冢治虫创作了其一生最著名的代表作《铁臂阿童木》,这是国内引进的第一部动画片。点亮了无数人童年之光 。但你可能不知道,《铁臂阿童木》也是一部探讨“父子间的隔阂”和“代沟”的动画片,更是探讨机器人与人类地位是否对等的先驱动画。

一代漫画大师手冢治虫,其漫画哲学和创作惯性以父子代沟作为主线,在手冢治虫的漫画作品中,“父子间代沟”的人性问题被人为放大,几部漫画中父亲对待儿子的态度到了近乎残酷的地步。

在阿童木的故事里,天才科学家天马博士因为痛失爱子“飞雄”(Tobio),于是制造了一个一模一样的机器人“阿童木”,但是天马博士很快就发现,无论阿童木多么像飞雄,都只是个永远不会像人类一样成长、无法拥有人类感情的替代品,因此逐渐对阿童木产生了厌恶,最后将其卖给了马戏团。

因为漫画《铁臂阿童木》的日文名字Atom,所以在很多地区被直接翻译成音译的阿童木,但是在有些地区也根据漫画的内容,将其译作《原子小金刚》,因为根据手冢治虫的解释,原子在当时是不可分割的最小物质,几乎和虚无一样,也隐射出漫画中的阿童木在父亲心中的地位。

手冢治虫自己是医学博士,父亲对自己的成长毫无帮助,父亲与自己的矛盾,父亲与祖父母的矛盾,都在漫画《铁壁阿童木》中得到了释放。

《铁臂阿童木》让手冢治虫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手冢治虫也将“父子代沟”的手法更加进化到“父子反目”的地步。

在手冢治虫的漫画中,阿童木被天马博士抛弃,而之后,漫画中的阿童木又被手冢治虫第二次抛弃,后期的阿童木几乎蜕变为手冢的一个存钱罐。

人类作为机器人的创造者,一方面扮演着父亲的角色,但是另一方面又对自己创造的机器人的强大抱有复杂的感情,像极了人类之间的父子关系。手冢治虫在《铁臂阿童木》公开探讨了机器人与人类关系的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

在1964年手冢治虫发表的《铁臂阿童木》番外短篇《地上最大机器人》中陆地上的超级大国纷纷扩充军备、制造机器人进行战争,终极机器人PLUTO(冥王)被制造出来,对同样是机器人的同胞展开了无情杀戮,最后他冰冷的内心突然唤醒了,反思自己被制造出来的目的不应该是杀戮的机器。

而阿童木更是象征性反问了一句:“为什么机器人要互相残杀呢?”

很多以机器人为主角的动画和漫画作品无一例外的涉及到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所引出的矛盾,机器人在服从人类命令的同时又该怎样保护自己?如果人类的命令是伤害人类,他到底该怎么做?机器人如果自我觉醒是否会对人类造成威胁?

在手冢治虫去世13年后的2002年,一位42岁的中年漫画家拜访了手冢治虫的长子手冢真,他因为在少年时代看到《地上最大机器人》深受震撼,因而立志要成为一名漫画家,他是漫画作者浦泽直树,经历了被手冢治虫抛弃的命运后,阿童木受到了浦泽直树的怜爱。PLUTO在与阿童木的决战中得到了机器人之间的共鸣,觉悟到杀戮的毫无意义,用自己的身体阻止了世界被毁灭。

PLUTO的父亲亚伯拉创造了他,但并不是用于战争,而是用于和平,父与子的矛盾也许在PLUTO与亚伯拉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