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中国过去40多年快速增长的经验,西方应该反过来学

凤凰网财经讯 6月16-18日,由凤凰网主办、凤凰网财经承办、青花郎独家战略合作的“2022凤凰网财经(夏季)云峰会”召开,本届峰会以“明日的世界”为主题,盛邀近60位海内外政商学界顶级嘉宾,解读大变局下的世界与中国经济增长之路。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

受新冠疫情和乌克兰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面临极大的风险与挑战,新一轮逆全球化潮流席卷世界。中国经济如何保障快速增长的态势?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在“全球产业链变局:中国制造会被替代吗?”主题对话环节表示,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主要聚焦两个关键的少数。

第一个少数是投资者。受疫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受到了打击,如果不能够恢复投资者的信心,新企业不能创立,老企业跟不上后续的投资,更谈不上就业与未来企业的发展。

第二个少数是地方政府以及主管经济的领导干部,他们的精神气应该重新回到经济工作上,要以经济发展为重点、核心,紧抓不放。

中国经济40多年以来快速增长的经验,与西方有很大的一点不同,西方应该反过来学。长期以来各级政府以及经济部门,想方设法培育市场、匡正市场,让市场发挥作用,市场跟政府的力量是同向而行的。地方的税收、经济规模的上升、就业等,都与经济发展是绑定在一起。出于各种原因,这部分聚焦度有所下降。

此外,李稻葵还强调,蓬勃发展的现代市场经济,一定是全社会的经济共同体,谁也缺不了谁。不能为了保护民生、保护民众,对投资者进行一定的限制,不一定是正确的思路。一个健康的蓬勃向上的经济体,一定是投资者积极投资,获得自己应有的回报;辛勤工作的劳动者,获得自己应有的劳动回报;地方政府,包括整个经济工作部门获得税收,组成一个相得益彰的利益共同体,这个利益共同体的均衡一定要维持。

“我希望、我坚信中国经济能够比较快地能够恢复到应有的增长态势,只要恢复到应有的增长态势,中国就有充分的底气应对当前逆全球化的趋势,不用过分担心中国的产业链会转到东南亚,会被转到一些西方国家自己的经济体,应对逆全球化的关键是做好自己的事情。”李稻葵说。

以下是李稻葵演讲视频完整版: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以下为演讲实录:(本文根据速记整理,经编辑,未经作者审核)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跟大家分享: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新的一轮逆全球化潮流这一话题。我的核心观点是:做好自己是应对这一轮的逆全球化潮流,包括产业链转移的最好策略。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我们看一下新一轮逆全球化浪潮产生的根本原因在哪里?我分析了两个原因:第一个,很多发达国家的国内治理出了问题。那些在全球化过程中获益的企业和地区,没有按照一个国家的治理原则把自己的部分收益通过某种方式转移出来,补贴给那些这在全球化过程中受损的利益群体。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看美国哪些地区、哪些部门、哪些人群体在全球化过程中受益的呢?毫无疑问,东西海岸。比如说,东海岸的人工智能公司,大家听说过波士顿,波士顿这个机器人,那牛得不得了的。还比如说在波士顿哈佛和MIT中间的很多生物制药的公司,他们是这一轮全球化的极大的受益者,这些地区的房租也在提高

同时在西海岸,硅谷也是重要的受益者,这个我就不用仔细解释了,做软件、做媒体、元宇宙的,都是受益者。再比如说美国南部,南部德克萨斯州的奥斯丁地区他们相关的企业,相关的这些群体是受益的,房价在涨,收入在涨。但是美国的治理出了问题了,它很难从这些地区获得的更多收入补贴中西部,像威斯康星州、底特律、密西根等。

为什么2016年特朗普能够选举成功,为什么特朗普还可能卷土重来?为什么马上11月就要举行的中期选举,拜登的民主党有可能大败,根本原因在这里。他们不能够从全球化中再分配利益,导致了国内形成了一股反对全球化的浪潮。

第二个原因,西方少数的精英人士认为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得到了最大的收益,因此中国的军事力量、国家控制能力、百姓的自信心等都得到了极大提升。他们基于意识形态的考虑,对美国、对整个西方国家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冲击,有一种意识形态的恐慌感,这是这些人反对全球化的基本的原因。

美国财长说“我们宁肯要自由,我们也不要自由贸易”。你看她把自由贸易跟自由对立起来了,她认为自由贸易是打引号的,她认为不自由的国家搞强了,所以这是两方面的原因。

分析清楚这两个原因了,那么,中国该怎么办?我们应该心知肚明,全球化进程对全球的老百姓,包括第三世界国家、中国、发达国家老百姓,整体上讲是好事。我们应该坚持为全人类的老百姓谋福利,应该坚持全球化。同时中国也应该明白,应对上面讲的那两个原因,我们要各自发力。

我倒过来讲,首先关于意识形态的这些压力,我们必须非常耐心地、持之以恒地跟西方这些国家进行理论上、媒体层面、舆论层面的沟通,比如拍电影。要解释中国的崛起不是对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崛起不是当年日本、德国的崛起,对英国、美国的挑战。中国的的确确是一个非常平和的国家,你看我们40多年了没打仗,对吧?我们在海外没有任何一个军事基地,美国有375个军事基地,我们中国是的的确确是一个非常热爱和平的国家,这是我们的文化传统,我们的旗帜,我们集体意识所形成的。所以我们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和耐心,我恐怕需要花十年时间跟国外沟通,告诉大家,中国的的确确是一个不干涉外国内政的国家,中国是真正谋求全世界人民共同发展的一个新型的、现代化的一个典范。

这需要花时间、需要耐心,不可能一朝一日就能有所收获,这里面也需要社会科学研究,包括经济学研究的工作者,要想方设法把中国的发展机制,我们发展的想法讲出来,一定要讲出来,不仅要讲中国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讲中国的理论。

第二个方面,怎么应对目前逆全球化的趋势?我们必须做好中国经济自己核心的事,这是我今天讲的一个核心观点。

中国经济自己的核心的事情无非就是两条,如果你要高度简单化的话,第一条必须保持创新能力,不断升级,比如芯片、人工智能、高端材料,我们必须要追赶。那么怎么保证我们的创新能力能够持续提高呢?那无非就是两条,第一条保持开放,在创新的过程中,如果不开放、闭门造车,怎么可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呢?怎么可能领先?即便领先很快就被别人赶上了。

第二个,除了开放之外,必须要强调我们一线的科技人员和企业的主导权,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不可能由某一个部门、某些领导集体开一个会就能够定下来。这是一个长期的试错的过程,政府领导,包括国有企业,其实是一个评球的人,在篮球运动场上来看哪个运动员行,哪个运动员不行,或者说是一个看赛马的人,真正赛马的是科技人员,是这些企业。

所以政府、国有企业,我认为原则上讲不适合“下场踢球”。不能踢球,相反,你把联赛搞好、把赛马办好,你在赛马会上、在篮球联赛的一场一场比赛中,锤炼出哪些是球星,哪些是能够带动我们创业升级的,这就是我们的中国经济做好自己第一件事情。产业必须升级、科技必须创新,必须相信尊重我们的科技人员,相信尊重我们的一线的企业,相信尊重我们搞投资的,搞风险投资的,搞股权投资的这一部分的企业。他们是拿出自己的钱去赌的,他们不是空口无凭,如果赌赢了有收益,赌输了会受到损失的,所以这一部分人必须没日没夜地为自己的投资操心。

中国经济第二件事情,应对全球化要怎么办?我们必须快恢复经济总量的增长态势,刚刚我说科技创新,是指质量,对吧?那是产业升级。但同时也不要忘记,我们的基数还要继续做大。如果按照我们的消费品总量,从汽车、家用电器,到粮食、布匹,到各种各样的原材料,我们都是世界第一了,但还要继续上升。毕竟我们人口多,如果经济总量不能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那么一定意味着有一部分人群要失业,一定就意味着有一部分人群的收入就不能快速增长,一定就意味着有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的税收会碰到困难,一定就意味着历史上出现了很多的积攒下来的问题,包括地方债等有可能会爆发。房地产的价格过高的个别地区,如果经济增长的速度不能维持一定的程度的话,这些问题都可能泥沙聚下,都可能暴露出来。

所以一定要想方设法保持我们经济总量,如果我们经济总量能够保持一个比较健康的增长速度的话。我们直接就能够应对逆全球化的趋势了。为什么呢?比如说,我们每年开的进博会,今年六月份还要开,据我了解,是第五届进博会。你的经济总量如果能够持续提高的话,进博会就对国外那些出口商、生产商有足够的吸引力。他如果搞逆全球化,自己怎么能出口?我们就可以对等的说,你不打开你的国门,我们就不给你对等开放,我们也要考虑,对吧?所以这一切的一切,应对逆全球化必须把我们的经济增长的基数保持一个健康的增长速度。

那再追问一下,怎么能够保证我们的经济,它基本的增长态势呢?我想当下聚焦两个问题,我称之为关键的少数。一是投资者的信心。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疫情,受到打击的必须要尽快恢复。投资者如果不能够恢复他的信心,那么新的企业不能够创立,老的企业它跟不上后续的投资?那哪来的就业呢?哪来企业的发展?投资者的信心必须要恢复。第二个就是地方政府以及经济工作,主管经济部门的这部分领导干部,他的精神气应该聚集,重新回到经济工作上。还是要以经济发展为重点、为核心,紧抓这个不放。

我们中国的过去40多年的快速增长的经验,如果说有什么跟西方、跟其他国家不同的地方,我们很大的不同的一点也是我们宝贵的经验,西方应该反过来学的。那就是长期以来我们是各级政府以及经济工作部门,我们是想方设法培育市场,匡正市场,让市场发挥作用。市场跟政府的力量是同向的,为什么呢?因为地方政府的激励是跟经济发展捆在一块的,它的税收,它的地方的经济规模的上升,它的就业等等,都是跟经济发展是聚集在一块的。但是出于各种原因,这部分的它的这个聚焦度现在有所下降,所以必须要抓住关键的少数。一是投资者,二就是我们的地方的负责的领导人员、工作人员,一定还是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

这两件事如果能够做到的话,我坚信中国经济的的基数,这个大的这个底盘还是能够,继续能够有比较好的成长的前景的。毕竟我们中国经济人均GDP刚刚过1万美元,刚刚达到全球的平均水平。我们的城市化,城镇化率也就是60%多一点。我们还有非常好的前途,非常好的发展潜力,毕竟我们现在的人口,我们受教育水平,健康水平还在提高。我们一定要有信心,但是关键的少数一定要把它抓住。

那么这个方面,我在最后讲一个观点,就是一个蓬勃向上的市场经济,它一定是全体人民的利益共同体,你不能说我为了保护民生,为了保护民众,我为了搞被误解的共同富裕,因此就要对这个投资者进行一定的限制。这个不一定是正确的思路,一个健康的蓬勃向上的经济体,它一定是投资者积极投资,他获得自己应有的回报。想就业的、想参与劳动的人、劳动者获得自己应有的回报,辛勤的工作。那么我们的地方政府,包括整个经济工作部门获得税收,是一个相得益彰的利益共同体。这个利益共同体这个均衡一定要维持,你可以做点微调,你说前阵子某些时候,个别的企业家、个别企业也许在某些市场竞争方面行为不对,但总体上讲必须要维护这个经济利益共同体。蓬勃发展的现代市场经济,一定是全社会的经济共同体,谁也缺不了谁。所以我希望,我也坚信中国经济能够很快的,或者说比较快的能够恢复到它应有的增长态势,只有恢复到它应有的增长态势和创新态势,我们就会有充分的底气应对当前逆全球化的这个趋势,我们也不用过分担心我们的产业链会被转到东南亚,会被转到一些西方国家自己的经济体中去,关键应对逆全球化是做办好自己的事情。谢谢各位!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专题:

大变局下世界与中国经济增长之路在哪?林郑月娥携多位重磅嘉宾建言献策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