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青藏高原天气多变,让人有一天之内经历四季之感。
在青海共和县的广袤“草原”上,一排排光伏板如黑色的风帆般绵延至天际线,光伏板下青草丰茂,“光伏羊”成群结队,悠然地吃着牧草。
共和光伏产业园(青海黄河公司供图)
这幅现代工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背后,是中国人寿旗下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国寿资产”)以90亿元股权投资为杠杆,助力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青海黄河公司”)绿色发展的金融实践。
据凤凰网财经了解,2019年12月,国寿资产受托实施90亿元青海黄河公司股权投资项目,其秉持长期投资理念,为黄河上游水电滚动开发、清洁能源发电、西电东送、西部大开发等重大使命保驾护航。
1、光伏赋能:戈壁荒滩的绿色变革
很多人都不知道,共和县如今这广袤的“草原”原本的名字叫塔拉滩戈壁,曾经是风沙肆虐的荒漠之地。
命运的齿轮在2008 年开始转动。这一年,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大型综合性能源企业青海黄河公司成立,开始逐步从事电站的开发建设与生产运营管理和太阳能发电设备的生产销售等业务。
十几年来,青海黄河公司助力地方政府在塔拉滩戈壁建设了全球最大的光伏产业园区——青海省海南州生态光伏园。这里有全球最大的单体光伏电站、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电站、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实证基地和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分布式调相机群。
目前,青海黄河公司在海南州生态光伏园拥有21座光伏电站、光伏装机容量6244兆瓦,储能总容量238.9MW;运维管理21台50Mvar分布式调相机、7座330kV汇集站、1座110kV汇集站、4条330kV线路。
除了完美的实现了发电使命,总占地超过600平方公里的海南州生态光伏园还获得了一个意外之喜——因为大面积铺设光伏板减少了水分蒸发、促进了水汽凝结,加之清洗光伏板的水流滋养土壤,一步一步改变了海南州生态光伏园的生态环境,使得昔日荒滩变成了优质牧场。
据青海黄河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随着“光伏+生态”模式的推广,光伏子阵区植被覆盖率增加80%,减少荒漠化土地面积100平方千米。光伏企业邀请周边村民进入光伏园养起“光伏羊”,既减少了光伏企业维护园区的成本,也助力农牧民增收,实现了“绿电+生态+民生”的三赢局面。
为了削峰填谷,更好的发挥光伏清洁绿色的发电优势,青海黄河公司还在光伏园内建设了一座超级充电宝——贡玛储能电站。2025年5月30日,贡玛储能电站正式并网。至此,青海黄河公司储能装机容量增加至473兆瓦/1168.23兆瓦时。
贡玛储能电站(青海黄河公司供图)
据凤凰网财经了解,贡玛储能电站是“青豫直流”外送通道的重要配套支撑项目,电站投产后将与新能源联合互补运行,能够有效提高电网调峰能力,为受端提供夜间电力支撑,在有力保障青海“绿电”源源不断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区域能源结构优化和生态环境改善。
2、水电基石:传统电站的民生使命
青海生态环境的改善,既见于戈壁荒滩蜕变为牧草丰茂的牧场,也体现在上游黄河两岸重现的绿水青山。
如今,有万里黄河第一坝之称的龙羊峡水电站和其下游100多公里的拉西瓦水电站两侧的荒山早已变绿,“水库的存在改变了局部地区的气候环境,使得附近的荒山慢慢长出植被。龙青河段增加湿地面积600平方公里,发挥了巨大的生态调节功能。不仅如此,整个黄河上游的水质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现在黄河干流80%以上河段在非汛期保持清澈,保障了黄河两岸人畜饮水安全。”青海黄河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道。
黄河水清澈
作为国寿资产90亿元股权投资项目之一的黄河龙头工程,龙羊峡水电站承载着防洪屏障、粮仓命脉、绿电中枢的重大使命。“通过调度控制龙羊峡水库和刘家峡水库联合运行控制下行流量,有效解决了下游凌汛危害。龙羊峡水库的综合利用保障了沿黄9省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供水安全。(龙羊峡)水库的调节,使下游省区年灌溉保证率由56%提高到80%,引黄灌溉面积逐年扩大,保障了沿黄9省区承担的全国13.4%的粮食供给安全。”龙羊峡水电站的工作人员介绍道。
龙羊峡水电站(青海黄河公司供图)
拉西瓦水电站是黄河上游龙青段规划中的第二座大型梯级水电站,最大坝高250米,总库容10.79亿立方米,安装6台70万千瓦机组,总装机容量4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102亿千瓦时,是黄河上大坝最高、装机容量最大、发电量最多的水电站。电站主要承担西北电网调峰调频和事故备用任务,是西北电网骨干电源点。
拉西瓦水电站(青海黄河公司供图)
3、国寿模式:绿色金融的国家队逻辑
共和光伏产业园、贡玛储能电站、龙羊峡水电站、拉西瓦水电站只是国寿资产践行国家“两山”理念,助力国家绿色转型的几个典型案例。据凤凰网财经了解,截至2025年3月末,中国人寿资产公司绿色投资规模超4500亿元。
尽管绿色能源投资前景广阔,现实挑战也依然存在,收益相对较低和股权退出机制不畅是整个行业都面临的难题。但是,“保险资金不能只算经济账,更要算民生账。保险资金来自千家万户的保费,取之于民自当用之于民。可以说,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是保险资金与生俱来的使命。”国寿资产副总裁赵峻表示。
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引下,国寿资产积极实践普惠金融,探索出“双线配置”方法论——“基于保险资金资产配置方法论,逐步探索形成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又与委托方投资指引相融合的双主线资产配置方法论体系。”国寿资产办公室主任王宇龙介绍道。
这一方法论在青海项目中得到充分验证:国寿资产通过股权投资替代传统债权融资,受托将90亿长期资金注入青海黄河公司,既满足清洁能源项目长达15年的投资回收期需求,又通过“耐心资本”属性陪伴企业穿越技术迭代周期。
正如国寿资产直接投资事业部执行董事林华所言:“保险资金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改善民生方面的主要优势是长期、有耐心,而且比较灵活,可以选好行业、选准合作伙伴、选对资产。经过时间的验证,保险基金有能力且有耐心去挖掘、培育长期的投资价值。”
4、两山答卷:绿色投资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
作为金融国家队,除了青海黄河公司项目外,国寿资产公司在“医”食住行、消费、能源保障、乡村振兴、助力小微企业等民生关键领域积极布局,通过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投资项目,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当龙羊峡、拉西瓦水电站的电流照亮千家万户,共和光伏园的“光伏羊”成为牧民的致富羊,国寿资产用金融“活水”浇灌的绿色事业,正在青藏高原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从黄河上游的水电明珠到戈壁滩上的光伏矩阵,从“双线配置”的方法论创新到“耐心资本”的长期坚守,国寿资产这家金融国家队成员以 4500 亿元绿色投资的体量,不仅构建起“生态+经济+民生”的良性循环,更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金融服务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正如那些在光伏板下悠然吃草的羊群,绿色发展的红利正通过国寿资产的投资实践,悄然滋养着广袤国土上的万千民生。这既是金融报国的初心使命,更是国寿资产献给新时代的“两山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