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秦皇岛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秦皇岛市司法行政系统法律援助扩面提质工程新闻发布会。
秦皇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法律援助工作,市领导对此项工作多次进行批示,2024年市级法律援助政府预算经费在原基础上增加20万元。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法律援助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坚持以提升办案质量为核心,以稳步增加办案数量为前提,以优化服务方式提高服务供给为抓手,强力推进民生工程落实。
优化服务网络,推动法律援助便捷服务可知可感。
以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建设为基础,巩固市、县、乡、村“四位一体”、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全市的法律援助服务网络体系。市、县法律援助中心配齐配强工作力量,依托乡镇(街道)及重点行业部门建立的法律援助工作站增加至110个,并强化服务功能,2447个村(社区)法律援助联系点更新了信息,实现了法律援助服务窗口前移,群众就近办理法援更有保障。进一步优化“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7*24不打烊服务机制,热线接听座席由3个增设到5个,落实热线回拨回访制度,加强接线律师服务管理,今年以来热线已解答法律咨询2.3万余人次,热线接通率达到98%。
强化协调联动,推动服务重点人群应援尽援。
加强与公检法、人社、住建、民政、妇联、残联、共青团等部门合作,形成信息互通、数据共享、工作联动的长效机制。拓宽服务渠道,聚焦农民工、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军人军属及退役军人等重点服务对象,加强与相关行业部门协调联动,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工作站平台作用,持续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重点人群法律援助得到应援尽援。做深做实“春暖农民工”“法援护苗”“法援惠民生关爱残疾人”“法律服务 助老护老”“拥军优属”等品牌活动,满足重点人群法律援助服务需求,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优化内部机制,推动法律援助服务提质增效。
巩固窗口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容缺受理”制,畅通“绿色通道”,对农民工、未成年人、老年人、军人军属等重点人群提供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三优”服务。搭建“法律服务云平台”,以视频方式实现远程援助服务“面对面”。巩固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措施,满足服务对象特殊需求,解决受援人困扰。山海关区推行“私人订制”服务,制作《法律援助私人订制产品名录》,提升法律服务的精准度。加强服务全程监管,强化法律援助人员“质量就是生命”意识,坚持以规范促质量、强监督保落实,严格执行全国法律援助服务“两个规范”、全国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两个规则”,紧紧盯住申请、受理、审查、指派、监督、回访、质量评估、卷宗归档、补贴发放等关键环节,推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加强工作台账统计管理,规范通知辩护类、申请类、值班律师法律帮助类、咨询登记类、代书类等五类台账,每周统计台账信息,确保工作数据适时、准确、真实。加强案件质量评查评估,常态化开展案件质量评估和督导检查,实施“一案一卷一评”,对案件质量不合格坚决退回整改,坚守“不合格卷不归档”的底线,落实补贴发放与案件质量挂钩措施,有效促进了办案质量提升。加强法律援助队伍建设,有效统筹全市律师资源,组建秦皇岛市法律援助律师库,分设民事行政、刑事两个子库和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服务团、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团两个专门团队,精选全市符合条件的254名律师加入法律援助库,为市县两级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律师提供了保障。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法律援助知晓率和首选率。
开展“法律援助乡村行”宣传活动、“法律援助进企业”走访活动,组织法律援助进社区、进集市、进学校、进军营等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册、现场解答法律咨询、帮助企业“法律体检”、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等,推动法律援助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今年以来,全市组织形式多样的法律援助宣传活动66场,发放法律援助宣传资料、宣传品13600余份,接待解答群众法律咨询1000余人次。
政府法律援助扩面提质民生工程,维护的是人民群众合法权益,送去的是政府的温暖,展示的是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下一步,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将牢牢把握服务民生导向和群众需求,坚持“应援尽援、应援优援、应援快援”,进一步强化措施、扎实作风、狠抓落实,不断优化工作网络、建强工作机构和工作队伍,加强法律援助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努力扩大援助数量、提升援助质量,积极发挥法律援助在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保障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的作用,切实把政府温暖及时有效地送到群众手里,把民生工程办成民心工程、暖心工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