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5至16日,凤凰网大型文化品牌活动“致敬国学:华人国学大典”走进陕西汉中留坝县,举办“张良会客厅:在秦岭深处读懂中华智慧”系列活动。文化、旅游、康养、研学领域的多位知名学者专家共同见证了文化IP“张良会客厅”的诞生。他们通过主旨演讲和跨界对话,分析阐释张良进退行藏的人生智慧,探讨人文资源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策略路径。
当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声量前所未有,如何将抽象意义上的传统文化具象化并下沉于生活中?在地文化资源的价值挖掘与市场转化,如何在日常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找到可行性路径?从绿色驱动到人文驱动,留坝的人文资源如何通过进一步的价值开发和国际传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在跨界对话中,知名主持人蔡紫提出了一系列现实议题,文旅研究专家、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郑焱,陕西理工大学研究员冯岁平、悟空研究院院长罗晴秋以及西安一鸣实景创始人祝成成,分别从文旅消费、文史挖掘、文化登场以及国际传播等角度建言献策。
悟空研究院院长、留坝县政府顾问罗晴秋在“张良会客厅”系列活动中发言。
罗晴秋:将“张良会客厅”打造成留坝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悟空研究院院长、发展经济学与公共政策专家罗晴秋与留坝颇有渊源,他已担任留坝县政府的顾问多年,是留坝的老朋友了。
罗晴秋首先对留坝县坚持绿色发展取得突出成就表达了钦佩。实际上,“留坝的发展历程也可以用张良的进退知止来解读。在2011年留坝县决定不挖矿、不砍树、不挖山的时候,意味着就要牺牲短期的增长速度而着眼于长期的目标,这是很英明的。而且十多年来完全没有动摇。这也是一种文化自觉,所以我认为张良知止进退的哲学,启发、引导留坝人做对的事、正确地做事。绿色发展在留坝取得了巨大成效,这极大提升了留坝的发展信心。”
活动当天,正好也是全国生态日。留坝的绿色发展给与会嘉宾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外,留坝丰厚的人文资材也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可。罗晴秋说,“这次留坝邀请凤凰网来创办‘张良会客厅’,就是想借着文化的驱动力,文化引擎为地方发展赋能,这是一个主动行为。今天是第二个全国生态日,留坝在‘两山转化’取得相当好的成效的时候,主动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建设的需求,来挖掘、激活老祖宗留给留坝的人文资源,并服务于时代,这事善莫大焉!”
人文资源的激活与转化是一件严肃而专业的事。罗晴秋表示,“社会上普遍比较浮躁,一些地方为了追求出圈,想尽一切办法吸引眼球,但不得要领,网红几天最后不了了之,一地鸡毛。人文追求是要认真思考、谋定后定的。”
从绿色驱动到人文驱动,留坝的人文资源正在驱动新一轮发展转型。“留坝已经不是汉中的留坝了,我认为也不完全是陕西的留坝了。它完全可能在我国推进‘两个结合’的进程担当大任、彰显作为”罗晴秋如是说。“‘萧何月下追韩信’,这个故事发生在留坝的马道镇,讲的是重视人才;知止知足,功成身退,张良的人生智慧也在告诫有事功的人们不能居功自傲。”
“张良会客厅”这个文化对话平台是留坝重要的IP,应建立常态化的运作机制,开展专业化运营,要将这个品牌做起来,走出去,持续发声,让更多的人们因为张良而来到留坝。
陕西理工大学研究员、汉中市博物馆原馆长冯岁平在“张良会客厅”系列活动中发言。
冯岁平:留坝要用好两个文化品牌
冯岁平先生是陕西的地方史研究专家,主持编著过《留坝文史丛书》。谈及汉中以及留坝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冯岁平如数家珍。他认为留坝要做好两个文化品牌的文章。
“一是栈道。蜀道是从长安到成都,穿越秦岭、大巴山的一个交通网络,它是中央王朝有效统治的一条大动脉。在这些道路里面有穿越秦岭的子午道、褒斜道、陈仓道等。在留坝境内,从汉代开始有确切纪年的,一直到1937年开通的川陕公路宝汉道,都是国家级道路。”冯岁平强调了留坝在栈道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强调栈道本身也是自然与人文融洽的产物,如果没有自然风光也就不可能有人为的栈道遗址。
第二个文化品牌是张良庙。“张良庙成为全国纪念张良最大的一个纪念地或者建筑群,肯定有它的价值,它的古建群是陕南最大的建筑群,在我看来也是蜀道沿途最大的建筑群。同时从康熙年间一直到现在,它所形成的匾额、楹联以及石刻,都是很重要的文化遗产。在整个蜀道沿途,它的石刻也是最有价值的。而且,它处于紫柏山中,这也是人文和自然很好的融合。”冯岁平认为,这二者都是留坝很重要的文化品牌,需要围绕它们做好文章。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湖南省旅游首席专家团专家、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网上老年大学特聘导师郑焱在“张良会客厅”系列活动中发言。
郑焱:迎接旅居时代,如何打造“生活留坝”
资深历史学者、旅游研究专家郑焱教授是第一次走进留坝,此前他翻阅过不少有关资料,对留坝的发展情况充满好奇。在活动当日的清晨,他还特地到沿河的街市上考察当地特产。
“今天我带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了张良庙。来之前我做了一个调查,发现旅游者大多提到去狮子沟、紫柏山,但很少去张良庙。其实这种状况很普遍,很多文化历史遗迹并不具备明显的旅游吸引力,历史文化价值不等于它的旅游价值,比如湖南的柳子庙(柳宗元)也是这样的。”
郑焱就文旅融合发展的诸多要素分享了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历史古迹的活化利用,如何增强年轻人的接受度?郑焱教授表示,“如何让年轻人体悟张良的故事?这几年沉浸式体验极为流行,比如西安的大唐不夜城。是不是可以在留坝的某一个地方,比如说老街,营造一种楚汉时期的历史文化氛围呢?另外,现在年轻人喜欢剧本杀,假如在留坝老街上能够以楚汉故事为背景,比如说鸿门宴、萧何月下追韩信、张良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等,在这里打造一个剧本杀的群,也许年轻旅游者愿意来体验,通过这个方式了解张良,了解楚汉故事。”
作为退休教授,郑焱了解老年人的旅游偏好。“留坝在文化旅游方面是不是准备迎接旅居时代的到来?”他从消费视角给留坝发展旅居产业提出建议。
“旅居时代到来了。这些旅居者来到留坝,他们除了去自然景区、人文景点参观以外,还喜欢深度体验当地生活。比如他们对乡村集市感兴趣。‘生活留坝’是留坝文旅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印象最深的是去年11月份,在留坝举办的秦岭乡集,不但展示了留坝丰富的土特产,而且牵动了许多与乡村农副业有关的精品。我建议,如果可能,每年秦岭乡集举办一次,完全可以做成中国的、至少中国北部乡集的典型,甚至可以成为留坝的又一个品牌,而且是一个很重要的IP。”
西安一鸣实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祝成成在“张良会客厅”系列活动中发言。
祝成成:讲好留坝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祝成成创办的“一鸣实景”,是一家教育互联网公司,每周都要面对198个国家的近万所华人学校开课,已经成为国内面向海外华人子女进行中文教学、传播中华文化的典范。在第五届华人国学大典上她的项目获选“国学活化计划”。此次参加“张良会客厅”活动,祝成成特意准备了一个“小彩蛋”:在来之前专门做了一次小调研,并录成视频在现场播放,让观众了解张良以及楚汉故事在海外华人子女中的熟悉程度。
对于第一次来留坝,祝成成坦言有两个感觉,一是归属感,二是勾起了乡愁,“我出生在湖北宜昌的一个小镇,从小就种下了文化的种子,我一直在问自己来留坝干什么?今天早上到了张良庙,看到一块招牌,上面写的是我们经常承办的品牌项目,即中国侨联的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作为一个海外教育工作者,我有一种使命感,就是要做好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这些年做实景课堂,祝成成的团队逐渐掌握了海外华人华侨青少年的学习密码,即人、场、物、文、武、医等因素的组合,她认为这些因素在留坝都具备,“张良庙是非常典型的学习场景。10月份我们会带25位华侨来到留坝,以后我们会多花心思把国外学生带到中国,带到留坝来参加活动。这也是我此行的目的,我跟我的小伙伴们找到了‘中国心’、‘世界眼’。”
“您会如何跟身边人推荐留坝?”在对话环节的最后,主持人蔡紫抛出一个小问题。对此,郑焱表示,不仅要来,还要来旅居,并向身边好友推荐,多了解张良的故事,不仅体验“生活留坝”,还有“隐居留坝”。祝成成说,在留坝感受到了很强的松驰感,将组织更多的海外Z世代小记者来留坝,讲好留坝故事,留坝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冯岁平则说,自己来留坝考察不下100次了,今后还会要来,要把自己的思想和灵魂都交给留坝。罗晴秋也表示一定会常来,他希望留坝与凤凰网华人国学大典这样的品牌活动加强合作,建设好“属于明天的文化道场”,普及好“属于世界的文化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