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阳光保险守护中国智慧农业时代

当无人机掠过万亩良田实时监测墒情,当人工智能为每一株作物“把脉问诊”,当区块链技术让农产品溯源精确到分钟——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场景,正在中国广袤的田野上成为现实。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尖端技术,已悄然撕下“实验室专属”的标签,与农机、稻穗深度交融,将“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推向“知天而作”的智慧时代。

如果说科技赋能成了农业产业手中无坚不摧的矛,那么农业保险则是站在产业背后的最坚固的保护盾。如今的农业保险,早已经不是传统的经济补偿那么简单,而是同样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成为了稳定农业生产、维护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关键性制度安排。

时值两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农业保险作为护航“三农”工作的重要利器,近年来已成为中央一号文件中的“常客”。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五次提及农业保险,从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保费补贴承担比例调整等多层面提出了明确指导意见,要求“强化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完善农业保险体系”。《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亦将“提升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列为重中之重。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黑龙江自古是中华粮仓,承载着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使命。为稳固黑龙江这一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阳光财险以农业保险筑盾,打造了一套覆盖广、赔付快、全流程守护的健全保障机制。

2024年,绥化农户杨波的玉米田被暴雨冲毁后,来自阳光的2.4万元理赔款大大减轻了他的损失;讷河市大豆因干旱绝产,114万元完全成本保险赔款迅速到账,帮助农户们及时恢复生产,当地农户们也终于展露了笑颜,“得亏有阳光保险啊,要不这一年辛苦可全白瞎了!”据了解,2024年全年,阳光财险在黑龙江的保障网络已覆盖27个乡镇、2.25万户次农户,累计提供风险保障8295.83万元。

从黑龙江到鱼米之乡,阳光财险对农业的守护可谓无死角。在湖北,去年的一起水产鱼养殖险赔付案例中理赔金额达农户自缴保费的2.64倍;武汉市某鱼塘因高温暴雨受损,来自阳光创新打造的鱼天气指数保险将16.73万元赔款一天内送到农户手中;2025年以来,阳光财险还为小麦、油菜种植户提供了超2.2亿元风险保障……这串数字还在不断随着阳光的足迹延长。

当前,赔付快已经成为阳光财险的一块金子招牌。“报案1.5小时即完成结案,赔款24小时支付到账,阳光速度真日辣(厉害)!”,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养殖户感叹。为解决传统农险理赔时效受制于查勘地理因素的问题,阳光财险推出“阳光95510”视频查勘小程序,、即便是在山高路远的山区,养殖户也可以借助“线上视频”新技术,享受到足不出户完成赔付的便捷体验。

不只是传统的理赔服务,现在的阳光财险已经对农业产业形成了全流程守护,防灾、救援、重建“一条龙”。在黑龙江七台河,阳光财险的“防灾突击队”汛前巡查河道,第一时间预警;灾情发生时,青年突击队蹚着齐腰深的洪水查勘定损;灾后,快速理赔让生产及时重启。阳光财险以“保险筑盾”为使命,在广袤乡土间织就一张“从防灾到重建、从生产到市场”的全方位保障网。

(图注:阳光财险工作人员进行农险查勘)

(图注:阳光财险工作人员进行农险查勘)

激活县域产业振兴动能

全面、高效的农业产业保障也在无形中成为了我国广大县域产业的振兴动能,让一些特色农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比如,受广大网友喜爱的小龙虾就是湖北的富民支柱产业。但小龙虾养殖受气候影响很大,在以前,也像传统农业一样是看天吃饭,为此,阳光财险创新推出“小龙虾天气指数保险”。去年,湖北蔡甸区的某农业合作社为850亩虾塘上了此保险,获得170万元风险保障。去年夏秋季节,当地强降雨与高温天气交替出现,虾苗面临严峻挑战,阳光财险充分站在客户视角,且考虑到客户保险期即将到期,于是马不停蹄在收集材料后一天之内完成赔付测算,将9.18万元赔款迅速支付给养殖户,有力保障了养殖户的切身利益。

除此外,阳光财险还为湖北巴东县柑橘种植户提供柑橘种植保险保障,在山西落地全国首单大棚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在四川犍为县为农户量身打造特色樱桃种植保险……2024年全年,阳光财险累计为蔬菜水果、畜禽水产、中药材等地方特色产品提供风险保障63.92亿元,服务覆盖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支付赔款近2.3亿元。

(图注:阳光财险走进巴东县开展柑橘种植保险宣传与投保服务)

(图注:阳光财险走进巴东县开展柑橘种植保险宣传与投保服务)

近年来,阳光财险还在持续深入推进“保险+期货”模式,通过锁定期货价格对冲市场风险,形成“灾后修复+价格托底”的闭环。二者协同既减轻农户承担风险的压力,又为农户提供可持续收入保障,这也正在打开县域经济的新格局。

去年,辽宁葫芦岛宏泽猪场因暴雨损失超百万元,阳光财险3日内完成查勘并预付96万元助其重建,养殖场2个月内便恢复生产;今年初,生猪价格暴跌触发“保险+期货”保障赔付,阳光财险最终核定赔付金额为166.21万元,显著缓解了养殖户因生猪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

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阳光保险守护中国智慧农业时代

(图注:阳光财险农险工作人员趟过急流赴受灾养殖场查勘)

(图注:阳光财险农险工作人员趟过急流赴受灾养殖场查勘)

阳光保险不仅用理赔为农户兜底,还在想办法帮农户“赚钱”。近年来,阳光财险在为“土特产”撑起防护网的同时,还在官网、官微、“阳光车生活”APP帮助推介定点帮扶地区特色农牧产品,进一步拓宽产品销路,从需求端助力县域富民产业发展。

科技赋能农险新生态

广覆盖、快赔付、全流程守护,以及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和深化的背后,是阳光财险越发浓厚的科技底色。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牲畜动物保险都是困扰整个行业的大难题,因为“验猪难见猪、保牛难识牛。”如今,这个行业痛点也被科技攻克。阳光财险运用“牛脸识别”技术,通过3D特征数据库为每头牛赋予“数字身份证”,由此简化了承保验标流程,也提高了理赔精准度与效率。

在黑龙江,卫星遥感技术正在助力查勘理赔的开展。此前,受连续强降雨和台风影响,黑龙江省内多地农业受灾严重。台风过后阳光财险及时启动重大灾害应急预案,公司理赔人员第一时间进行灾情查勘工作,积极配合政府部门进行抗灾、救灾工作。由于受灾地域广,查勘难度大,阳光财险通过应用分析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影像,结合作物承保地图,快速准确对受灾总体情况进行了计算,对后续损失情况进行了预估,及时完成了定损、核赔工作,为28981户参保农户发放赔款8679万余元,助力受灾农户及时恢复农业生产。让受灾农户真正感受到了“阳光关爱”和“阳光速度”!

科技给农业保险带来的更大突破是防灾、减灾,在灾害来临前做到风险减量。阳光财险专注于“保险+服务+科技”模式创新和实践,自行研发了基于位置智能、灾害大数据技术的“阳光天眼风险地图平台”,实现对保险标的地理风险的智能、精准分析,对承保农户的风险监控和快速预警,对防灾减灾服务的及时响应。这让当地农户如同有了“外挂”一般,最大限度地防范和降低损失。

(图注:阳光天眼风险地图平台)

(图注:阳光天眼风险地图平台)

农业保险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再出发

从黑土地的万亩良田到湖北的千湖鱼塘,从“牛脸识别”的科技赋能到“保险+期货”的风险对冲,如今的农业保险,已不仅是灾后赔付的“及时雨”,更是灾前预警的“瞭望塔”、产业振兴的“助推器”。它用数据代替经验,用科技突破传统边界,让“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迈向“知天而作”的智慧时代。

阳光财险也在政策指引下,持续深化服务网络,守护每一份耕耘!未来,阳光财险将继续以国家战略为纲,以科技为翼,以农民需求为本,织密织牢农业“安全网”。从防灾减损到产销联动,从风险兜底到价值赋能,农业保险正以创新之姿,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稳定锚”和“加速器”。

阳光普照,沃野丰饶——这是中国农业迈向现代化的坚实脚印,是乡村全面振兴征程中铺展的壮阔图景,更是阳光保险以专业与担当守护大国粮仓的初心使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