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智能驾驶、车规级芯片等不同领域的智能驾驶概念企业集中开启“上市潮”后,智能座舱领域已经成为技术、人才、资本竞相争夺的“新高地”。特别是在汽车行业持续内卷的大背景下,谁能率先夺得智能座舱领域的先机,并为汽车智能化产业链的成熟应用,带来可参考的应用案例,无疑本轮智能座舱企业集中递表的另一项重要意义。
量产规模亮眼 累计交付超1600万
据四维图新(002405)6月30日公告,公司重要参股公司、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四维智联(AUTO AI)已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启动港股IPO进程。
据招股书显示,四维智联成立于2018年,具备卓越的创新软件开发能力和从端到云的全面产品覆盖能力,依托自主研发的全栈式软件平台,为客户提供智能座舱软件解决方案、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及其他相关服务,已成为中国智能汽车产业链的核心技术供应商。其智能座舱软件核心产品包括AI助手、Welink3、地图导航等,软硬一体方案则涵盖标准域控制器、高级域控制器等,满足不同车型的智能化需求。
截至2025年6月20日,四维智联量产规模数据亮眼,累计交付超过1590万套智能座舱软件解决方案、155万套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四维智联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已达到行业领先地位,服务客户覆盖中国前十大车企(按销量计)及中国约250家车企中的20%。于 2022 年、2023 年及 2024 年,四维智联为中国前15大最畅销乘用车品牌中的12款车型提供智能座舱软件解决方案和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
踩准资本风口 盈利潜力巨大
在四维智联启动上市进程之前,市场已有不少智能座舱先行企业。最早进入中国智能网联市场的企业之一、并得到雷军参投的智能座舱龙头博泰车联网已于今年4月二次递表港交所;深耕汽车仪表行业20年的天有为同月登陆深主板;四维图新参股公司、部分业务涵盖智能座舱领域的佑驾创新也于去年底登陆港交所。
从招股书中的财务表现来看,四维智联的业绩稳定,同时盈利潜力巨大。在2022年度、2023年度及2024年度,总计分别实现收入约人民币5.388亿元、4.772亿元和4.788亿元。其中,智能座舱软件解决方案和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是其经营业绩的核心组成。
当前,智能座舱作为汽车智能化的重要交互入口,正加速向多模态感知、个性化交互及舱驾融合方向演进。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至2029年全球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将达7746亿元,中国市场将超过3000亿元。智驾与座舱的深度融合,也将加速汽车智能化领域协同进化。
成长逻辑清晰 顺应智能化潮流
当前,中国制造业正加快“自主可控”步伐,核心技术国产替代步伐显著提速。智能座舱作为汽车智能化领域较为直观的系统性体现,无疑受到行业高度关注。从投资视角来看,四维智联的成长逻辑清晰,呈现为“技术突破+国产替代+全球化扩张”的综合共振,其未来投资价值值得长期关注。
四维智联致力于保持行业前沿地位,凭借自主研发能力,逐步推出高计算能力产品,旨在提升市场份额。基于SA8155P 芯片,四维智联通过整合专有计算能力提取技术,对舱泊一体解决方案进行了增强与优化,并新增了泊车辅助功能。另外,公司计划基于 SA8255等多款芯片的高计算能力,实现智能座舱体验的全面升级。这些举措将基于驾驶功能的整合,并生产具有竞争力的舱行泊一体的产品。
目前公司正在开展的研究与开发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多屏交互,单芯片支持五块座舱屏幕,实现内容共享并支持多种多屏显示;3D实时HMI,通过整合车辆姿态信号与环境数据,结合3D引擎生成的实时视图以 1:1 比例缩放,实现交互式实时体验;AI全景视觉与语音交互、停车记忆辅助及智能驾驶伴侣。
此外,四维智联将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为顺应中国汽车企业海外扩张的大趋势,公司计划为全球顶尖的汽车企业提供符合国际市场要求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助其顺利打入欧盟、东南亚及其他地区的汽车市场。同时,在全球智能座舱市场上,公司将与国际整车厂客户合作扩展其海外市场。
合纵连横的豪华股东阵容 四维智联有“底气”
当前,汽车产业正经历“电动化+智能化”的双重变革,汽车电子成本占比从传统燃油车的20%提升至新能源车的50%以上。正是看到行业巨大的机遇,在经历短暂的“低潮期”后,与智能驾驶概念有关的企业自2024年开始,迎来集中加速期。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有超过20家中国智能驾驶相关企业在各大交易所上市或推进上市流程。具体来看,这些公司业务涉及智能驾驶、出行服务、激光雷达、智能驾驶芯片等多个细分领域。然而,如此密集上市的背后,量产落地与业务拓展成为关键词。
不久前,两家明星企业之间的“口水仗”,在行业里引发了不小的讨论。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楼天城在接受采访时暗讽部分企业技术落后,从而引发文远知行CFO李璇公开反驳。根据公开资料,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迄今都保持着较为健康的现金流。然而,以Robotaxi服务作为主营业务的两家企业,都受困于业务模式较为单一所导致的存量下滑、增量萎缩的风险。
尽管所处领域不同,但聚焦于智能座舱领域的四维智联较之前者,情况无疑大相径庭。当前,全球智能座舱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落地能力持续提升,行业红利短期不会退潮。此外,自2024年完成B轮融资引入滴滴以来,除四维图新集团外,四维智联的股东还包括MTK(联发科)、腾讯和蔚来资本基金等。这些投资者为四维智联提供了在汽车、科技和车载级芯片领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深刻理解,从而增强了四维智联业务模式的协同效应。
作为四维智联的第一大股东的四维图新,不仅在高精度地图领域具备极强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车规级芯片、高精度定位等领域长期布局。据公开资料显示,四维图新通过加速生态建设,与包括华为云、阿里云、火山引擎、卓驭、航盛等龙头企业的合作,破解产品创新与成本平衡的难题,持续实现生态降本。在智能座舱领域,四维智联将有望利用与四维图新双方的技术资源以及在协同研发方面的优势,持续实现互惠互利。
四维智联与滴滴科技的战略合作,则是去年8月四维图新与滴滴对四维智联同期追加巨额投资的成果体现。据招股书披露,四维智联与滴滴将在多个领域开展,包括为滴滴网约车定制生产滴滴科技的自主研发车载数字视频摄像头、实施多项策略以支持滴滴科技综合汽车服务平台的推广以及与滴滴科技合作研发下一代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等。双方的合作将强化对创新轨道的投入,拓展研发能力,并扩大市场覆盖范围。
最近一段时间,包括四维智联在内的多家智能座舱企业集中开启/登陆IPO进程,精准契合行业增量方向。在体现智能驾驶行业增长红利或已发生改变的同时,也映射了中国汽车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必然趋势。背靠四维图新、滴滴、MTK、腾讯、蔚来资本等众多巨头的四维智联,战略纵深逐渐显现,技术溢价能力无疑将进一步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