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财经讯 9月21-22日,为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竞争力,在内地与港澳金融市场合作日益紧密大背景下,“凤凰湾区财经论坛2022”在香港、内地同步举行,论坛由凤凰卫视、凤凰网联合多方发起,并获得十余家学术机构的支持。围绕“变局与信心”主题设置多场论坛,深入探讨大变局下的全球经济挑战、中国金融开放下的大湾区使命、金融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香港资本市场引领与驱动等重要议题。
在此次论坛的“地产周期:前景与困局”环节上,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就“土地财政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发表了重要观点。王小鲁表示,土地改革前,土地不是商品,政府从农民手里征地,然后无偿划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了土地有偿出让和住房商品化改革。
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
王小鲁认为,按早期设计,住房改革实行双轨制,为中低收入居民提供保障房,为高收入居民提供商品房,但在实行过程中,保障房受到挤压。土地收入越来越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源,因此形成了土地财政体制。
王小鲁指出,80年代推进市场化改革,政府放权让利,全口径政府收入1978年占GDP的40%,1995年降到16%以下,市场配置资源占比上升。土地收入自然成为地方政府的补充收入来源。后来各地搞大规模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收入成为政府重要的资金来源。
王小鲁进一步指出,但土地收入规模越来越大。2001年全国土地收入近1300亿元,相当于地方财政收入的10%,2021年高达8.7万亿元,相当于地方财政收入的78%。全国平均地价20年间上涨16倍,房价也被同步推高。
对于地价、房价上涨,王小鲁认为主要有几个方面原因:
一是城市规模经济的溢出效应带来的城市周边土地升值;
二是城市化快速发展,房地产需求上升,而土地资源有限,拉动了房价地价上涨;
三是货币增长长期大幅度快于经济增长,从2001-2021年实际GDP增长4倍,而M2增长14倍。
本次论坛由东方豪华旗舰MPV红旗HQ9首席战略合作支持,并获得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德鲁克管理学院、法国里昂商学院等学术机构支持,以及本论坛指定用酒赤水河左岸庄园酱酒青花郎的特约支持。同时邀请到中国基金报、星岛新闻集团、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明报、香港商报、亚洲周刊、紫荆杂志社等媒体机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