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跃出渤海湾:石家庄分行金融特派员的破冰行动

碧波荡漾的渤海湾畔,一尾尾圆润饱满的河豚在网箱中游弋。这片半封闭海域风平浪静,水中氧含量丰沛,黄河、海河裹挟的养分滋养着浮游生物,为河豚生长提供了天然温床。在唐山曹妃甸,河豚养殖面积达1.4万亩,年产量约1000吨,土池养殖产量占全国九成以上,鱼苗供应占据全国六成份额,“唐山河豚”不仅成为了国家地理标志产业,更是托起了“中国河豚鱼之乡”的金字招牌。

“刚开始外地朋友都不敢吃,怕中毒,都得我先夹起来吃一口他们才敢吃。”唐山海都水产的工作人员打趣道。“现在不一样了,我们的科研团队每天都在实验如何让河豚长得更肥,肉质更鲜美,有的时候甚至供不应求。”河豚毒0.5毫克即可致命,近年来养殖技术手段的提升让河豚毒不再可怕,可海都水产又迎来新一轮的难题。

和传统养殖业一样,海都水产也面临着资产难抵押,无法有效获取银行融资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而这个问题随着兴业银行石家庄分行金融特派员的到来有了转机。为了破解传统种养殖企业资产“难监管、难抵押”问题,兴业银行石家庄分行自2024年起就开始打造“国家地理标志产业集群方案”,将企业的金字招牌转化为信用凭证,助力企业腾飞发展。经过金融特派员的走访了解,海都水产是国家地理标志产业“唐山河豚”的代表企业,承担了唐山近一半的河豚产出。为尽快帮助客户解决资金周转压力,金融特派员联合该行相关部门形成敏捷小组,三位一体精准对接企业融资需求,量身打造金融服务方案,缩短业务沟通环节,最终为企业批复信用贷款1000万元,实现项目高效落地。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北宋苏轼笔下的江鲜之魅,千年后在渤海湾续写了新篇。兴业银行石家庄分行打造的“国家地理标志产业方案”,带动的不只是企业轰鸣的生产线,更是碧波之上的乡梓未来。该行近百名金融特派员恰如丝线,将银行与企业紧密的联合在一起,把金融服务传递至最后一公里,奏响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进行曲。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