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中: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建设制造强国

12月24日,第七届中国制造强国论坛在河北保定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在“补短板·锻长板·固底板”的主论坛演讲中表示,应该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建设制造强国。

李毅中指出我国工业制造业存在的九大问题,比如工业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出现了过早过快下降的趋势,工业被边缘化、被空心化的现象仍然存在;比如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基础研发只占总投入的6.2%,而发达国家是15%-20%等等。看到问题和差距,才能去落实解决办法。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主动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应对外部势力的封锁打压。

李毅中: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建设制造强国

以下为演讲实录:

首先祝贺第七届中国制造强国论坛在河北省保定市成功举办。我想就学习领悟二十大报告中关于问题导向的论述,如何分析看待和解决我国工业制造业存在的一些问题谈点体会。准备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说问题和差距,第二个讲讲怎样针对这些差距来落实战略措施。

先说第一个问题,充分肯定成绩,坚持问题导向,剖析工业制造业存在的问题。二十大报告在论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重大命题的时候,特别强调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彻好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具体转为有六个必须坚持。其中之一是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二十大报告中论述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一句名言: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这句话概括得十分精辟,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发生的问题和矛盾,是实际的客观的存在,在现实和时代要求之间存在的差距和矛盾又可以转化为发展的动力。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时代的呼唤,能够觉察发现查找并解决问题,要具有清醒的、镇静的定力,与时俱进的认知和求真务实的精神。发现问题的目的在于不断找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观念、新思路、新办法,并身体力行地去贯彻落实学习领悟这一段教导。

在充分肯定我国工业制造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在大变局下再次审视一下我国工业发展的风险挑战,问题差距,然后去努力地破解。

我大概概括了这么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国工业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出现了过早过快下降的趋势,工业被边缘化、被空心化的现象仍然存在。从06年到去年,工业和制造业占GDP比重过快下降,从06年的42%降到2020年的30.9%,最低点在去年有所回升,32.6%。制造业占GDP比重在06年是32.5%,然后降到2020年的最低点26.3%,去年有所回升,27.4%。我们仍需要在认识上、政策上、措施上加以纠正。

第二个问题是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强,一些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科技投入的绝对量很大,去年是2.78万亿,世界第二,GDP的比重是2.44%,很有潜力。其中的基础研发只占总投入的6.2%,到2025年要力争达到8%。发达国家是15%~20%。我国成果转化率各种版本最高是30%,这个数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

第三个问题,我国的产业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虽然是全世界门类最全的,但是结构还不够优化,产品低端过剩,高端不足,质量品牌差距还比较大。

四是工业基础能力仍然比较薄弱。一些基础的零部件元器件及关键材料重要设备等还要依赖进口,存在不少被卡脖子的问题,重点产业链的安全存在风险。

第五是地区行业企业的差异比较大,工业2.0、4.0并存,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不够,区域产业同质化低水平重复重复建设这个现象仍然比较突出。

第六是绿色低碳转型比较迟缓,比如单位GDP能耗,虽然每年都要降低,但仍然是发达国家的2.1倍,严重污染有了扭转,但是还没有根本改变。我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的30%。碳达峰碳综合任务相当繁重。

第七个差距是数字化智能化正在起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滞后,深度广度还不够,两化深度融合,企业的跨界融合还需要走深向实。

第八个问题是部分能源资源短缺。原油对外依存度73.5%,天然气44~43%,铁矿石按含铁量计算的话,85%是进口。另外铜、钴、镍90%左右进口,铝70%进口。

第九个问题,产业国内国际循环还不够畅通,国内市场存在着地方保护市场风格,国际多边双边合作还有待加强。国际经贸合作的话语权参与权仍然不够。

看到这些问题和差距,但也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去付诸实施,去落实,这是我们自信有实力的表现。

第二个问题讲讲针对这些问题,怎样落实战略举措,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大变局下,超预期的事件增多,不确定不稳定的几率增加。要把握住我国经济结构性和深层次的矛盾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治本的问题,才能筑牢基础,才能内生动力,才能抵御风险,加快发展,关键是遵照二十大的指向和要求。工业制造业领域,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去努力。

第一,要保持工业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也就是说我国工业化还要走一个相当长的历程,中央明确要求保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

第二,二十大再次强调,要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要澄清认识,强化措施,充分发挥工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支撑保障作用。怎么来实现这个目标呢?要力争工业增加值的增速比GDP的增速略高或者相当。再一个,工业投资的增速比全社会投资的增速也要略高或相当,这样才能够保持制造业的占比基本稳定,来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注意量的合理增长。

第三,要提高创新能力,加快成果转化,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行业共性技术的攻关。在完成第一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基础之上,布局一批新的重大专项国家实验室和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据了解,现在全国已经有23个制造业创新中心,到2025年要达到60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和足量的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2020年是1.35%,到十四五,要提高到1.6%左右。注意这里指的是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要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落实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第四,要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二强调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工业基础能力包括哪些?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再加上一个基础工业软件合成。5G产业基础的高级化,是工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基石,也是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的前提。

必须下苦功夫去做扎实,还要按行业梳理,被卡脖子的那些痛点和节点,专项或者是协同攻关,强链补链。

第四件事情,需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要走深向实,数字产业化是手段,产业数字化才是目的,这个关系要摆正。要适度超前开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而且要延伸到行业,延伸到企业。要数字化转型,必须要有适合自己的数字基础设施,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十四五期间要由7.8%提到10%,写入了十四五规划。一项重要的指标,发展智能制造,5G加工业互联网,开发各种硬场景,并且进行示范推广。要把数字化深入到生产制造的核心环节,一开始是在表层表象,但是不能停留在表层,要向生产制造核心环节去延伸,促进转型升级。这里有个照片,数字福建产业园在福州,你看这个规模很大,现在各个省几乎都有自己的各类的数字产业园。

第五件事是要推行绿色低碳先例,稳步安全地降碳,深入节能降耗和减碳治污。要全面把握双碳的内涵和工作部署。中央和国务院都发了文件,其中关键几句话,要因业施策,要分类推进,要先立后破。能源是个源头,工业是个重点,立足国情,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

要梳理碳排放,查清碳足迹,落实碳排放的总量和强度,双控责任,还要加强资源勘探开发和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大中初级产品要保供稳价,这是中央的要求。要吸取去年一度因为缺煤拉闸限电这种不正常现象的教训,要保障能源和经济的安全。

第六件事是提升优质制造,提品质、增品种、创品牌,也就是我们说的商品。商品是先从消费品工业提出,但应该扩展到全部的工业产品,商品的原动力来自于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因此要提高质量,增加品种创品牌,首先从研发设计抓起,要落实到绿色智能改造中,要建立与智能制造相适应的质量管控体系。要与智能制造相适应,向前发展,比如采取数字孪生、在线监测、过程控制、质量追溯以及大数据市场细分,个性化规模定制等等这些新的方法、新的模式。建立全寿命周期的服务,注重用户的体验和市场的评价,推进各个层级产品技术标准升级、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不断提升质量水平。

第七件事是把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去构建现代产业集群。有哪些产业集群呢?一个是发展壮大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一个是十大重点先进制造业,还要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如期完成国家规划的一些重点建设项目,据实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优势产业。这些优势产业要成为各个城市群的经济的支柱。

还要实施领航企业培育工程。十四五全国要培育100万家创新企业,10万家专精特新企业,累计1万家专精特型小巨人和大约20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还要涌现一批产业链的龙头企业。这样,大中小企业可以融通发展。

第八件事要持续扩大对外开放,适应全球经济的新变局。我国进出口总额是世界第一,工业是进出口贸易的支撑,因为进口的95%都是工业品出口的,72%都是工业品,剩下还有不少工业用的原材料等等。要发挥产业优势,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要发挥市场优势,要积极改善国际交往的环境,还要对外开放,积极改善国际交往的环境,开展多边双边的交流合作,吸引外资。还要走出去,特别是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共赢,开拓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内外循环的协调畅通。

我们要主动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应对敌对势力的封锁打压,还要注意应对借绿色低碳可能会产生的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要维护国家利益。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