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丨
徐久钦丨
无论是否存在炒作,时不时出现在新闻热点的电子烟总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在从来不缺热点的流量时代,电子烟却成了许多人口中一个新的风口。
但不可否认的是,越来越多的新型电子烟创始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永远知道应该去做什么。
“我走过很多路,包括弯路;我碰到了很多人,包括一些很坏的人;经历过很多事情,包括一些糟糕的事情。但是我还是很开心,因为到现在,我还是我,还是我自己。有人说,我很野。其实没有啦,可能一点点而已。不要那么野,小野一下就好。”
8月27日,陈冠希在微博上发布了一个电子烟广告视频,锤子科技和锤科前创始人罗永浩纷纷转发,在电子烟业界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浪。
其中的广告词不仅十分适合陈冠希的人生经历,恰巧也和电子烟回归国内市场的路途经历完美贴合。
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聊聊电子烟的坎坷路程。
走过的弯路
目前普遍被电子烟行业认可的是,第一代电子烟的发明创造是由中国著名药剂师韩力完成的,他研发的初衷是想寻求一种有效的戒烟方法。
关于第一代电子烟的原型是怎样的,大多人可能都不知道,而网络上流传的是这样的:
图源来自网络
这种外形也与没接触过电子烟的人们想象的样子大相径庭。
从2008年开始,电子烟市场在国外开始火爆起来,电子烟器具和功能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想要续航时间更久,那就加入更大容量的电池;
想要吸烟次数更多,那就加大烟油储存的容量。
起初还只是为了迎合市场产生的升级策略,到了后期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图源来自网络
全彩显示屏、防水防摔防震、儿童锁、多模式切换等各种花里胡哨的功能越来越多,甚至各大厂商都开始把这些当做卖点。
“我有的功能你没有,我就是比你好。”看似很有道理,但并没有花心思解决产品器具最原本的质量问题,也早就脱离了第一代电子烟所追寻的初衷。
碰到了很多人
在2018年的IECIE电子烟展上,几千平方米的展馆里,三点式清凉着装的模特在人群里走来走去,身体敏感部位都印上了品牌LOGO,居然还有模特可供人体艺术彩绘……
彼时还是大烟雾的主场,而今年疯狂涌入的小烟品牌,让一些大烟雾的厂商有的措手不及。
图源来自网络
前有滴滴/优步高层汪莹创立的RELX 悦刻,后有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的vvild 小野、001号员工朱萧木创立的FLOW 福禄,又有王思聪投资3000万给vitvape 唯它入局电子烟。
只用了一年时间,悦刻电子烟估值24亿元,是知乎摸爬滚打做了8年才做到的成绩。
图源来自网络
于是上百个小烟品牌疯狂入局。据深圳沙井一家代工厂透露,他们一天最多会收到8家品牌的订单。
与其说是这些人认识到了电子烟是创业风口,不如说是电子烟遇上这些人产生了质的改变。
糟糕的事情
最糟糕的莫过于央视在3·15上对劣质电子烟的曝光,直接导致了大量未曾尝试电子烟的潜在用户心惊胆战,谈及电子烟就是垃圾,就是有毒化学品。
在事件曝光之前,驱动中国对烟民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2%的人群考虑未来使用或者已经使用过电子烟。
而在不满意程度上,超过半数的使用者都表达了不满意的意见。
图源来自网络
越来越多的烟民在使用一次电子烟产品后就没有后续了,大都选择了放弃。新一代的年轻人热衷的也只是一个新潮的事物,以大烟雾电子烟为主,但尼古丁用量的控制又是需要严格把控未成年人使用的。
在国家政策上面,监管电子烟一直处于一个很尴尬的问题。它既不属于烟草,又不属于药剂类别。香港的做法是直接全面禁止电子烟,深圳也出台了公共场所禁止使用电子烟的规定。
我还是我
其实无论是大烟雾还是小烟产品,都是作为商品存在的。
韩力创造的第一代电子烟产品和他的公司(如烟科技),执着于让烟民戒烟的后果就是跟不上电子烟发展的速度,沦为时代的眼泪。
目前市面上还有很多打着“戒烟”噱头的电子烟产品,曾经淘宝上销量第一的三无产品也被检测出各项质量指标不合格。
电子烟的本质还是烟,逃脱不了上瘾的本质,烟油厂商还在持续推出更大尼古丁含量的烟油,依托电子烟来戒掉香烟就是一个伪命题,其实就是更换上瘾的介质。
要说电子烟有没有危害,还能否尝试,在2018年1月份BBC发布的纪录片《电子烟:奇迹抑或威胁》是最有说服力的。
可能就像陈冠希说的那样,“其实没有啦,就一点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