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之所起 一往而深|左琦:我这样读《一路还乡》

和黄耀红老师只匆匆聚过一次,这一次,他给了我八个字的评价——深情如文,豪情似酒。

仅是一瞥,便把我拿捏得八分有八,更遑论生他育他,念之咏之的故乡?

黄老师是一个有情的人。叶嘉莹先生说:“只有有情之人才有敏锐的心灵和感受,才有觉悟的灵性。”黄老师观人于微,观物于微。山、水、云、天、树、屋、荷、鱼、菜、果……无不在他的思索与描绘中流溢生命的华彩。有影的、无踪的、有缘的、无故的、有拘的、无束的……这本书里的文字,在形与象、言与意、道与术间随意切换,情往思返,蜂去蝶来。他笔下的植物带着动物的感性,动物带着人的心性,世间万物包容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整本书浑然天成,气象万千。

田间劳作的水牛,才是它最美的样子。它从紫云英花间走过的时候,蜜蜂在阳光里如一朵小雾,而黑色的八哥鸟在它身边低低地飞过,偶有胆大的,甚至会站在它的背上……

——《水牛》

我喜欢这样的融洽,我愿在这物我两忘的境界里沉醉。

云天上,除了云,还是云。没有屋舍,没有道路,没有温暖的灯火与炊烟。看不到远山,看不到树木,看不到飞鸟,整个世界只留下云。

——《看云》

我钟爱这样的纯粹,我愿在这天人合一的感发中丰盈。

黄老师是一个温情的人。龚旭东曾谈到:恒常与庸常的生活就是柴米油盐、锅碗瓢盆,日复一日、循环往复。这样的日常会对人的精神与心灵造成侵蚀损耗,但也能滋养人的精神和心灵。艺术最好的状态是真实的自然,是自然而然。

所以你会在黄老师的文字里,读到恒常中的异变,读到简单后的繁复,读到最自然而然的真实的自然。

今夜的这一轮秋月,如此宁静,恍然初临人间。它若有记忆,是否还记得那个叫李白的天才,记得他的“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是否还记得那个叫苏东坡的贬官,记得他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婵娟”?

——《水木清秋》

悠闲可亲的月夜,您是在邀我一同望月吗?

想到晋代那个叫王子猷的人,雪夜里忽生访戴之念,便泛舟而往,不见戴又连夜返。人不解其故。道是:乘兴而来,兴尽而归。想到晚明张岱,居西湖,大雪三日,独划小船至湖心亭,看湖上雪景。

——《雪夜》

轻灵静谧的雪夜,您是在邀我一同赏雪吗?

黄老师是一个深情的人。不同于双脚离地、建造天马行空的空中楼阁,他站立于大地,仰望于星空,就着生活的纹理,探寻与抚摸几近被遮蔽、被遗忘的部分。他在重寻一种文学精神在人生中呈现的情境,重建一种以反刍情怀为标的美的历程。人究竟是活在真实的感情和感情的真实之中的,一座朽弱的老屋的温煦,足以卸去钢筋水泥裹挟的空冷。

湖湘是我们的土地,语文是我们的家园。土地与家园,既为我们肉身的居所,亦是我们精神的皈依。我们注定与湖湘的天地人文共在,朝乾夕惕,念兹在兹。于此,则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成就语文湖湘》

黄老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位语文人,他懂得内心的坚守与自净才是最该可为之事。

那片古老的土地,叫桃源。在我心里,细雨中的桃花源,恍惚而迷离。我不知道眼前的桃花源,究竟是陶渊明采菊东篱的心灵归隐,还是武陵人梦断的山水遗踪。这一趟青春作伴的行走,到底是按图索骥的文学游历,还是时光之外的生命眺望。

——《何处是桃源》

也许,黄老师的心一直在桃花源守候,融入真纯,达入天籁。蝶兮庄兮?都已不再重要。

黄老师是一个长情的人。他的长情不光是对地理意义上的故乡、精神意义上的故乡,更是对他所有的遇见永怀感激与深情。时移事往,影像如烟,九年的长沙市第一中学教书经历让他萦萦于心,一中百年的积淀、百年的沧桑、百年的底蕴让他萦萦于心。

只记得那天离开学校的时候,天正下着蒙蒙春雨,马校长硬是将他手中的那把折叠伞塞给我。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知马校长是否还记得那一幕?

——《挥不散的记忆》

同为“一中人”,我确能感受到一中教育人的善良与热情、精干与务实。一中育人精神始终与教师自身勉力成为品格高尚之人的志意息息相关,始终与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息息相关。这样的传统,这样的氛围,很难让人不想到一个词,那就是“幸福”。

每逢栽菜的时候,父亲会将箢箕放到菜畦一头,里面齐崭崭立着瓜秧。子叶厚厚的,根须上粘着黑的土。父亲从箢箕挑出一根菜秧的时候,那粗糙的手掌却是格外轻柔,仿佛它们是睡在摇篮里的婴儿。栽下去,再掩上松软的泥。那么简单的一个动作,于父亲而言却是一场庄严的仪式。

——《父亲的菜地》

深蓝的天空中、金黄的明月下,少年闰土在一片碧绿的西瓜地里看瓜刺猹,这样隽永的画面在鲁迅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更在读者的心里挥之不去。父亲倾力躬耕的画面,定然在黄老师的心里挥之不去,更牵起了读者心里的一片柔软。这样的父亲又何曾不像是我们的父亲?这样勤劳、善良、憨厚、朴实的品质又何尝不是父亲们共有的品质?人已去,物恒春,留下的是平凡人间世里深沉的激动和广阔的平静。

诚如黄老师在后记中所说,“乡是生命的情感时空。”“乡是一次又一次的家园回望。”我们在他描摹的情感时空里,在他牵引的家园回望中,找到了自己的那份心安与踏实。

文学的极致是能达到与创作者同游,游于心淡,也游于心动。情,大概是由此而起,一往而深吧!

【相关阅读】

序《一路还乡》 | 十年砍柴:总有一条小路通往故乡

荐读《一路还乡》|王立新:故乡是人心发酵出的浓酒

读《一路还乡》|李真微:迎着日出一路还乡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