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全球化遭遇严重打击,世界经济陷入衰退,价值和族群空前撕裂。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由凤凰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办,人民日报出版社协办,凤凰网财经、中华网财经承办的“2020凤凰网财经峰会”在北京举办,本届峰会以“破局与新生”为主题,盛邀政商学界顶级嘉宾,围绕全球和中国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凝聚共识。
2020年,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全球化遭遇严重打击,世界经济陷入衰退,价值和族群空前撕裂。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由凤凰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办,人民日报出版社协办,凤凰网财经、中华网财经承办的“2020凤凰网财经峰会”在北京举办,本届峰会以“破局与新生”为主题,盛邀政商学界顶级嘉宾,围绕全球和中国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凝聚共识。
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上市公司信息造假、债券市场恶意违约、信贷市场逃废债务等问题是困扰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痼疾,增加了市场摩擦,抬高了交易成本,侵害了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尚福林表示,信用不足是我国金融市场的短板。一是大力建设公平、透明、法制化市场环境。尽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营造公平诚信的社会氛围,更好发挥聚集资本、配置资源等作用。二是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息披露、失信惩戒等关键制度,强化市场约束,严厉打击失信行为,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竞争
尚福林还表示,随着金融市场广度和深度持续拓展,金融风险的复杂性、破坏性不断加大,统筹发展与安全二者关系。一是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大力整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强化股东股权和关联交易监管。特别关注当前因疫情等各种因素影响出现的宏观杠杆率攀升,信用风险反弹等问题。二是加强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建设。提高跨区域、跨市场、跨行业交叉金融风险甄别防范能力。提升金融监管的科技水平。
以下为尚福林演讲全文:
尊敬的梁振英主席,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2020凤凰财经峰会。
当前中国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十四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经济金融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借这个机会,谈三个学习体会:
第一,探索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之路,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我国金融业取得的成就是在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当中取得的。金融业在为创造经济奇迹提供支撑的同时,也推进了自身的现代化建设。“十三五”期间,金融业围绕“支持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这两大主题,不断深化改革,综合实力不断提升,风险防范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完善货币政策框架,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发挥了货币、跨时空配置资源的作用。
二是积极构建多层次的金融机构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银行体系,设立了理财子公司,开展了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民营银行、直销银行、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等试点。
在这儿特别说一下,2014年创新试点的民营银行,坚持差异化发展战略和特色化经营,利用其独特的股东优势和业务定位,与已有的商业银行实现了互补发展,截至到目前,已经有19家民营银行总资产已经超过1万亿,经营总体平稳。在试点探索的过程当中,监管部门积极为民营银行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持续完善监管制度框架,支持其发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等资本统筹工具,和“三农”小微专项金融债权,优化负债结构;同时也就发展当中遇到的新情况,比如在远程开户等账户管理问题,股东资质和持股比例问题,网点布局和业务创新发展等问题,持续研究论证。
总体上看,方向是支持公司治理规范,内部管理严格,经营业务稳健,风险管控有效,特色化发展取得良好成效,民营银行探索相关的改革试点。
我之所以特别把这点提出来讲一讲,因为我也了解,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在金融改革当中也曾尝试过,包括民办银行等。从结果看,由于制度设计和监管没有跟上,有的放任自流,有的被大财团裹挟,最终都是失败告终。我们在近年的实践当中,走出了一条稳健的发展民营银行的道路,目前看这条道路很成功。虽然近年来社会上也有些声音反映国内民营银行发展存在问题和不足,总体上看,我们试验是成功的,试点成效是明显的。
三是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创新探索服务实体经济与改善民生的金融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便利性均处于世界的前列。
四是不断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外资股比现在全面放开,金融领域准入负面清单基本清零,人民币的计价结算、交易和储备功能明显增强。
五是积极推进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资本市场的改革提速,成功推出科创板、注册制取得突破,金融行业法治建设和国际化水平日益提高。
六是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系,重点整治金融乱象,有效控制融资平台、房地产、交叉金融等风险。金融监管的统筹协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风险防范长效机制不断健全。
“十三五”期间,我国的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6.7%,高于世界经济平均增长水平3.9个百分点,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超过30%,金融业增加值在GDP当中的比重从1978年的2.1%,提高到了7.8%,这是截止到去年年底的统计。金融业总资产超过了340万亿元,这是截止到今年三季度末。今年以来,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已经超过了20万亿元。
第二,深刻认识金融改革在“十四五”新发展阶段面临的趋势变化。
前期,金融与实体经济总体上实现了良性互动,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不断深化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体制,同时也指出,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很多问题是以前未曾经历的,要从战略角度深化认识和有效应对。我想,重点谈谈金融业在新阶段主要应对的三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要积极适应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对金融市场融资结构的需求变化。我国融资结构的特点是高度依赖银行体系,随着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对资本总量和融资结构优化提出了新的需求,考虑到科研技术研发投入普遍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缺乏抵押物,这是传统信贷融资服务的弱项。要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要加大投资,形成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供给,使科技和产业更加紧密的结合。
二是关于人民生活与结构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变化。一方面是居民收入和生活条件大幅度改善,我国现在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超过4亿人的中等收入群体。不但追求便捷性、安全性、流动性的基础性的金融服务需求,也有高附加值、高收益、个性化的财富管理的需求。另一方面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人口增长率可能会面临拐点,社会正在加速进入老龄化,2019年末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76亿人,占总人口的12.6%,养老教育、医疗健康等领域刚性需求不断增加,这样银行的负债结构以及人民消费习惯以及资产配置和风险偏好都正在或者将要发生变化。
三是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对金融开放的变化。一方面是我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全球市场,世界经济格局正处在调整的过程中,外部环境趋于严峻,推进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多,另一方面,我国正在加速由改革开放之初的商品和要素流动性开放向全方位的制度型双向开放迈进,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人民币在国际化上应用的范围和国外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需求持续增加,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新的机遇,同时国际环境也是我们面临的新挑战。
第三,充分发挥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的支撑作用。
从西方国家发展历程看,随着金融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金融资本让财富加速往少数人聚集,资本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而劳动分配的占比在不断下降。我们的金融体系要服务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促进民生福祉,提高经济社会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实体经济的交易成本。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十四五”时期,金融业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实现多重目标协调发展。一是要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营造适宜的货币环境,满足合理充盈的流动性需求,保持适度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长,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二是要加强预期管理和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平衡好境外与境内经济增长与就业民生等关系。在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多重目标中间寻求平衡。三是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在前期推出货币市场报价利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产品定价的市场化程度,不断完善利率市场化基础,实现市场利率向存贷款利率的传导。
二是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定位,发展多层次金融体系,积极推进普惠金融。一是形成错位竞争、各有特色的银行保险机构发展格局,加快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治理架构,突出特色化业务、差异化经营,发挥好民营银行的优势。积极推进绿色金融,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二是加快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以注册制和退市制度改革为抓手,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优化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进一步畅通金融资源与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增强资本市场的枢纽功能。三是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加快推进养老保险的第三支柱,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三是坚持数字化赋能,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一是突出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撑推动作用,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更好的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二是拓展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应用,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让科技成果更多的惠及民生。三是夯实金融科技的创新基础,完善数据标准、数据安全等制度设计,提高信息系统技术可靠性,培养合格的人才队伍。
四是加快信用体系等金融基础性制度建设。上市公司信息造假、债券市场恶意违约、信贷市场逃废债务等问题是困扰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痼疾,增加了市场摩擦,抬高了交易成本,侵害了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信用不足是我国金融市场的短板。一是大力建设公平、透明、法制化市场环境。尽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营造公平诚信的社会氛围,更好发挥聚集资本、配置资源等作用。二是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息披露、失信惩戒等关键制度,强化市场约束,严厉打击失信行为,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竞争。
五是坚持金融双向开放的基本战略,充分发觉超大规模市场和内需潜力。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金融对外开放。一是依托国内庞大的消费市场,以系统性、制度化的开放格局和透明、规范、预期稳定的市场环境,吸引更多优质的国际金融资源。二是在国民待遇的框架下,坚持对各类资本和市场主体公平对待,支持外资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展业,实现良性竞争。三是努力提升中资金融机构国际化运作水平,利用发挥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平台的作用,拓展海外市场,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提高国际竞争力。
六是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守住金融风险底线。金融市场广度和深度持续拓展,金融风险的复杂性、破坏性不断加大,统筹发展与安全二者关系。一是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大力整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强化股东股权和关联交易监管。特别关注当前因疫情等各种因素影响出现的宏观杠杆率攀升,信用风险反弹等问题。二是加强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建设。提高跨区域、跨市场、跨行业交叉金融风险甄别防范能力。营造公平诚信的社会氛围,提升金融监管的科技水平提升金融监管的科技水平。
最后,预祝本次峰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