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泛舟,南宝特如何靠非晶合金变压器杀出重围?

电力,作为现代社会的生命线与国家发展的强大引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一庞大的系统中,变压器如同电力系统的守护者,确保着电力的稳定传输与分配。它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能源消耗与电力运行的效率。在全球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的背景下,高效节能型变压器犹如电力工业的绿色心脏,为电力与制造业的绿色转型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作为第一批国家专精特新重点支持“小巨人”企业,广西南宝特电气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宝特”)十六年来始终坚守在非晶合金变压器高效节能技术的研发前沿。他们在高效节能非晶合金变压器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自主研发了20多项专利技术。南宝特首创的非晶合金立体卷铁芯变压器散热技术,补齐了我国电力装备行业在该领域的技术短板。

近年来,为解决大工业企业用电的节能需求,南宝特不断探索非晶合金变压器技术的高效、节能特性,将技术向更大容量实现突破,多次研发出首台套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成为我国入围国家“节能惠民工程”的优秀民营企业。经历“至暗时刻”到成为“佼佼者”,南宝特做对了什么?红海泛舟16载,董事长黎斌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经营之道?

— 1 —

以创新应万变

南宝特“杀出重围”的关键密码

从煤炭到电能,一度电的诞生需要跨越千山万水。然而,在这场电能的旅程中,却隐藏着不必要的浪费。据统计,我国输配电的电能损耗占全国发电量的6.6%左右,其中有一半是被输电的“最后一公里”中的“配电变压器”损耗掉的。节能减排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这场关乎国计民生的节能环保战役中,南宝特正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南宝特的创始人、董事长黎斌,是一位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出身的企业家。早期在被誉为变压器“黄埔军校”的广东佛山变压器厂工作期间,他敏锐地察觉到节能变压器蕴藏的巨大市场潜力。90年代,我国普遍使用传统的硅钢铁心变压器,损耗高,浪费能源。黎斌听说国外有种叫非晶合金的材料,用它做成变压器的铁心,空载损耗会大幅降低。尽管加工难度大,工艺复杂,他仍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向企业提出建议。1995年,佛山变压器厂作为国内首批研究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的单位,从国外进口了一台非晶合金变压器铁心,经过数月攻关,试制出一台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产品,这也更坚定了黎斌深耕非晶合金变压器的决心。

黎斌 广西南宝特电气制造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自2001年中国入世以来,我国经济迎来新一轮快速增长,电力需求大增。为了保障经济持续发展,促进电能合理利用,我国多次提出节能减排。黎斌敏锐洞察市场变化,毅然决定创业,于2008年9月创办了南宝特,专注于高效节能变压器的研发和生产。

创业之初,南宝特租用工厂,主要生产常规硅钢铁心变压器,面对同期1589家同行企业的激烈竞争,南宝特把质量视为生命线,凭借卓越品质,克服重重困难,逐渐赢得用户信赖,确保了生存。但南宝特并不满足于此,他们深知要想脱颖而出,必须在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上狠下功夫。

通过市场接触调研,他们发现传统产品在能耗上还有很多改进空间。在材料不变的情况下,想要降低能耗则意味着高昂的制造成本。“如何降低成本、又要保证低能耗”成为黎斌第一件要做的事。南宝特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和产品设计,成功研发出一系列高效节能变压器,这些产品在能耗和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公司累计获得了130多项国家级节能认证和专利。

2010年11月,南宝特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7项国家专利,其中1项发明专利;2012年7月,新型环保节能立体三角形卷铁芯电力变压器获得科技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2013年,研发生产的87个容量型号的高效节能变压器成功入围国家节能产品推广目录,在广西省内独占鳌头,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2015年,对于南宝特来说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年份。黎斌深刻记得那次在湖南电网投标非晶合金变压器的经历。为了完善标书的每一个细节,团队成员连夜奔波,最终凭借精心准备的标书成功中标。这一年,南宝特的非晶合金变压器产品正式打开了电网市场,南宝特从此插上了非晶的翅膀。对每一个细节都追求极致严谨的态度,正是南宝特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言,“企业有两个基本功能:营销和创新”,南宝特凭借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和坚持不懈的创新精神,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杀出重围。如今,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铝业、华润水泥以及重点公共设施都可以看到南宝特产品的身影。

— 2 —

“小薄片”大卖1.5亿元

“没有发电机的绿色电厂”

非晶合金是集制造节能和应用节能于一身的高科技绿色材料。通过快速凝固技术,不仅能耗节约80%左右,而且无污染,实现真正的绿色制造。这种“双绿色”材料与传统的硅钢片相比,具有磁滞损耗小、导磁率高的优点。非晶合金带材的制造采用平面流连铸技术,使冶金工艺流程大为缩短,可比冷轧硅钢的节能80%之多,应用于配电变压器上。非晶合金变压器的空载损耗比传统硅钢铁芯变压器降低了80%以上,被誉为“没有发电机的绿色电厂”。

非晶合金带材

薄、脆、轻的非晶合金带材化身为3.2吨的铁芯,是一个巨大而精细的工程量。“新型软磁合金材料非晶合金的厚度仅为2丝,比成人发丝的5丝还要薄。”南宝特副总经理陈华告诉我们,“3150KVA非晶合金变压器的共有12个铁芯,每个铁芯有182组(每组30张)一共5460片非晶合金带材薄片组成,这种铁芯的剪切工艺要求非常精密,因为它在成型过程中对离缝要求比较高,离缝必须控制在2mm内。”剪切精度的工艺把控对变压器的损耗和噪音都有直接的影响,铁芯的生产工艺非常复杂且严苛,容量越大剪切和退火难度越大。从材料剪切到成品组装的一体化自主生产,南宝特的技术不可复制,这也是南宝特成长为隐形冠军的独门秘籍。

非晶合金铁芯

随着国内非晶合金材料产业化技术的重大突破,我国非晶合金材料生产能力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持续深化背景下,非晶合金变压器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配电设备备受市场青睐。在非晶合金浪潮中,以南宝特为代表的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研制出了国内首台套——能效一级3150KVA油浸式平面结构非晶合金变压器,6000V:580V的特殊电压比,与一台S9型硅钢变压器相比较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4吨,减少碳排放36吨。

南宝特的非晶合金变压器高效散热、低温升技术处于国内领先,通过其高效散热结构,显著提高了散热效果,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过负荷能力和安全运行能力。

— 3 —

一栋办公楼换来诚信

逆境中的坚守与突围

在繁荣与萧条的循环中,行业变革、市场调整、环境变化让身处其中的企业时刻面临挑战。南宝特选择直面问题,在行业低谷期执着坚守,心无旁骛地寻求突破。

2015年,国家电网大力推广使用非晶合金变压器,许多企业看到市场机遇纷纷涌入这一领域。然而,非晶合金材料特有的软磁性能对生产工艺要求极高,稍有不慎便会导致产品质量隐患。由于市场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在2016年下半年遭遇了需求量的断崖式下跌,许多企业不得不退出市场。这场突如其来的行业寒冬,对南宝特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不放弃、继续坚守阵地,再找突破口。”通过市场调研,他们发现许多工业企业对大容量节能变压器有巨大需求,却找不到合适的产品。这为南宝特指明了新的突破方向,但也意味着在一个新的技术起点重新出发。由于非晶合金材料的特殊性,随着容量的增加,非晶合金铁心的生产难度大大增加,器身装配也十分困难。最初的测试结果表明,制造“大容量非晶合金铁芯”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这个难度的原因在于,在材料不变的情况下,想要增大产品的容量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几乎不可能。”因为容量大意味着铁芯的体积要增大,而铁芯是由厚度只有几丝且材质非常脆的非晶带材制成的。“不仅仅生产难度大,生产的成本也很高。”当时在黎斌的眼里,这个难度就好比他们要挑战非晶合金变压器里的航空母舰。

每项技术的突破背后,都需要在既定的限制条件下寻找新的可能。黎斌和他的团队并未因固有的技术难题而止步不前他们发现,非晶合金材料和变压器结构设计方面的多重限制,使大容量非晶合金变压器的生产挑战重重。然而,这并没有阻挡他们追求技术突破的决心。

非晶合金变压器的核心部件——非晶合金铁芯的生产,是一个关键的技术难点。陈华在退火炉设备前介绍了这一设备的重要性,称其为非晶变压器铁芯生产中的一大技术攻关点。南宝特不断优化退火工艺,这一过程极为复杂且耗时,每一次调试需要13-15个小时的参数记录,失败后就得从头再来。数百次的工艺改进,数十万的投入,才形成满意的退火工艺。

“每次失败材料都报废了、几万块钱就没了。”南宝特副总经理陈华回忆起那段艰难岁月,依然记忆犹新,“每次退火调试都需要精细控制温度、电流和时间等参数,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要轮流记录参数,夜以继日地工作。”但正是这份矻矻执着,2017年,南宝特终于研发出国内单体容量最大的2500KVA能效一级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与此同时的订单纷至沓来,也获得了2018年度国家“能效之星”的荣誉。南宝特不仅克服了行业寒冬带来的挑战,还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实现了弯道超车。

面对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风险没有停止过,幸运的是,南宝特也从不止步。

2020年初,南宝特在成功中标了一个4000多万非晶合金变压器项目后,由于突发的疫情,交货期拖延,2021年交货时铜价从2020年初4万多/吨涨到了7万多/吨。原材料的上涨带来了巨大的财务压力,“每生产一台产品就要亏损上千元。”回顾那段艰难的岁月,黎斌依然记得,清晰如昨。在这一困难时期,许多企业选择了放弃,但南宝特以信誉为重,坚持履行全部订单,即使每一次的出货都意味着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份承诺,南宝特赔了一栋办公楼”。南宝特的咬牙坚持,为它赢得了行业的信任和尊重。在时代的浪潮中,每个企业都在全力挣扎求生。只有在潮水退去后,他们才会意识到,那些挣扎实际上是对新生的拥抱,最终引领他们走向重生。这种体验本身就是一种风险,而风险正是企业前行的必经之路。

从毕业到现在,黎斌已经在变压器行业坚守了30多年,他始终精打细算,办公室朴实低调,赚到了钱就优先投入研发领域。数据显示,2023年南宝特研发投入901.39万元,研发费用占比6.67%,研发人员占比32.56%。

南宝特的创业之路也充满了对人才的重视和关爱。为了吸引和留住全国优秀的技术人员,公司甚至在资金紧张的初创阶段支付了他们在南宁的买房首付,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和对企业的认同感。黎斌回忆起在绿荫小路上的创业历程,那是他们团队最初奋斗的地方,简陋的条件并没有磨灭他们的干劲。

在南宝特的车间上,“学习中国航天精神,以每个螺丝钉都不能放松的认真态度,严格按标准做好每个细节”的标语格外醒目。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南宝特团队一直以来恪守的质量原则。南宝特副总经理陈华介绍道:“配电变压器关乎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所有的数据都必须严格检测、计算。这是我们南宝特自成立以来,整个团队一直遵守的原则。”2015年,南宝特实验室获得了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实验室认可,这不仅对产品研发有很大提升,检测人员的能力也有了质的飞跃,公司所有的检测数据在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互认。”

行百里者半九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南宝特等一大批踌躇满志的民营企业正以执着的匠心和特有的韧劲,成为中国制造的中流砥柱。正如熊彼特所言,市场经济的活力来自于企业家的创新活动和对机会的把握。南宝特通过不断技术突破和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展现了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的韧性和智慧,未来的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中制智库理事长兼研究院院长新望表示,电力装备是我国制造业的强项,堪称世界领先,因此该行业发展迅速。南宝特正处于从传统电力装备向现代节能与清洁型绿色电力装备转型的关键时期,其节能效果显著,并且成本未见增加,因此其竞争优势非常明显。这一优势可能会使我国的电力装备在未来走向全球,尤其是欧美市场。

南宝特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首先在于其在整个电力装备产业链上甘于做配套,同时将自身的核心技术做到极致。通过新材料的产业化与民用化,它成功实现了从国家战略产业向民用产业的转型,并抓住了这一良机。其独特的缠绕、退火工艺及其他专有技术,使其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尽管起步较慢,南宝特通过提升工艺质量与性能,降低成本,形成了“后来居上”的竞争态势。

展望未来,南宝特在不断推动能源装备与电力装备朝着节能化、绿色化转型的过程中,仍然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南宝特的成长体现了一种不屈不挠的韧劲,每一次经历风浪后都能找到破茧而出的惊人力量与方向。这份成长不仅源于扎根细分领域的民营企业在战略上能够承受孤独,厚积薄发地专注于发展,也得益于企业对于每一个承诺的坚定履行。正是这些看似微小却坚定的步伐,助力南宝特实现自我超越,并不断向冠军之路迈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