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清:中国是全球高通胀的孤岛 中国的货币信用是最强的

凤凰网财经讯 6月16-18日,由凤凰网主办、凤凰网财经承办、青花郎独家战略合作的“2022凤凰网财经(夏季)云峰会”召开,本届峰会以“明日的世界”为主题,盛邀近60位海内外政商学界顶级嘉宾,解读大变局下的世界与中国经济增长之路。

中航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

中航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

中航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在“下一场牛市?资本市场风险与机遇”的主题演讲中重点分析了全球通胀对中国的影响。他表示,在通胀时代,实物力量往往会占优,科技、金融这种服务业力量会降落。对于像中国这样拥有制造业能力的国家处境往往会变得比较有利。“中国其实成了一个全球高通胀的一个孤岛。”

今年以来,全球在进入一个高通胀时代,这基本上已经是全球投资者的共识。那么,为什么这次通胀会长期化,会对投资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又会对大国格局产生什么样的改变?

邓海清认为,在高通胀时代,实物力量(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原材料和工业制造)跟货币的力量(实际上更主要表现为金融和科技服务业的力量),在通胀时代跟非通胀时代之间的优势地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在通胀时代,实物力量往往会占优,科技、金融这种服务业力量是会降落的。

“从去年到今年,尤其是今年俄乌危机发生之后,在俄罗斯身上发生这些变化。大家其实也能够感觉到,在这样一个通胀的时代,虽然也有实物资产,也有制造业的能力,也有原材料,在全球博弈的背景之下,会处于越来越有利的地位。这里面有一个非常不对称的原理,拥有货币力量的国家,就是前面讲到的金融与科技服务业,像美国、欧洲这些国家,很难进行降维投资。它很难回过头来再进行一个所谓的城镇制造业,或者重新进行一个原材料的生产或者投入。对于这些国家的资本来讲,进行一种降维投资,实际上是没有竞争力的,也没有前途。所以,现在就像美国,包括在燃料方面,比如页岩油,这两年虽然油价高涨,但是美国的资本还是不愿意进行页岩油的进一步投资。在原材料目前的这种格局之下,欧美这些国家,它很难进行一个产业链下沉式的投资,基本上是得不到资本的认可的。”

“对于像俄罗斯,包括像中国这样的制造业国家来讲,在通胀时代往往会处境会变得比较有利。” 邓海清说道。

“一方面,疫情发生之后到现在,中国的出口可以说是一枝独秀。可以说成为了欧美世界的一个非常大的依赖。今年俄乌危机发生之后,到现在为止,对俄罗斯的粮食、天然气跟石油,欧洲、美国,其实是摆脱不了这样一种依托的。所以,这些国家降维投资是有很大的难度的。但是,对中国这样一个制造业国家来讲,进行升维投资是比较有利的。所以,中国在未来,进行一些高科技、科技领域的突破和投资,反而会变得是一个非常有利可图的事情,而且也能得到资本的比较强烈的认可。所以,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像美股,尤其是美国科技股,回调或降落。一方面,是有美联储加息带来的估值压力的影响;另外一方面,在一个通胀时代,这些金融科技的这种服务业的就是未来的盈利跟力量。那么在这方面的投资,可能在美国这个国家,前景并不会特别地有利。所以,我觉得他们在基本面会造成对科技股一定的影响。”

邓海清认为,大国之间的这种撕裂的全球化,已经造成了两个不可逾越的断裂带。他表示,一个是过去形成的,就是像原材料国到低端制造国,然后再到高端制造国,然后再到美国这种科技霸权国、货币霸权国,这么一种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实际上毫无疑问,这个脱钩肯定是已经在发生着,并且未来肯定脱钩将会大势所趋。

第二个断裂带,是贸易跟金融的断裂带。当年的美元霸权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石油美元这样一种贸易霸权的基础之上的。现在,如果把俄罗斯这么一个原材料大国踢出去,如果中美之间的争端进一步加强,如果在贸易体系里中国也更倾向于用人民币进行双边结算,美元的霸权好像就只剩下金融行业了。

所以,邓海清表示,这两个断裂带的形成对于美元资产形成了一个非常大的一个利空因素。这是为什么讲在高通胀的时候,人民币资产会形成一个国际资本配置的香馍馍。一方面是在俄乌危机刚发生之后,今年人民币表现出一个罕见的特征,就是替代日元成为了一个全球的避险货币。第二个特点,就是展望未来,中国的人民币资产,包括人民币本身的货币信用,在全球的高通胀时代,中国其实成了一个全球高通胀的一个孤岛。所以,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讲,中国的货币信用其实是最强的。欧美都已经进入了一个潜在的经济滞胀衰退的大风险。中国经历了疫情的管控之后,处于一个经济的底位,底部回升。所以,这样一个经济周期的逆向选择,包括货币政策的逆向周期,实际上导致人民币资产在未来一定会成为全球资金、资产配置篮子里面一个最好的、不可缺少的选项。

以下为演讲视频完整版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专题:

香港回归25周年如何再出发?下一场牛市何时出现?何超琼、李迅雷等大咖激辩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