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阪到戛纳:一双中国3D打印鞋凭何走的这么远?

2025年5月15日,汇聚Louis Vuitton、Apple等国际品牌的顶级商圈大阪NambaParks即将迎来星世线在日本的第二家店。当东京银座街头潮人脚踩星世线3D打印鞋穿梭于樱花雨中时,万里之外的戛纳电影节红毯上,这个中国品牌正以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官方活动“中国之夜”支持合作伙伴的身份,向世界展示科技与艺术的跨界对话。半年内在日本连开两店的跨海商业实践与即将在戛纳电影节引发的文化共鸣,预示着星世线正在重构世界对中国品牌的认知坐标。

一次信任奔赴,一场梦想宣言

当东京地铁的到站误差控制在60秒内,大阪梅田站早高峰的人流速度突破5.4公里/小时,星世线的3D打印鞋却以‘呼吸感’与‘松弛力’,在这片高度秩序化的土地上掀起一场静默革命。2024年7月24日在星世线的杭州总部办公室,日本AppleTree团队将一份的3D打印鞋市场调研报告轻轻推向星世线团队。这是他们历时三个月,在试穿竞品、复购测试、产品调研后提交的一封“产品情书”。“我们在各个网上平台买了很多双3D打印鞋,发现舒适度都一般,就都退了。只有星世线的鞋子上脚后感动到了我,很难用语言形容的舒适度。”

从首轮会谈到8月9日框架协议签署仅16天,日本团队在返程航班上已拟定日本市场“百日攻坚计划”。9月12日,大丸百货快闪店首秀,诸多客户当场下单;10月2日DMS大阪3D打印展和10月16日神户鞋履展,引发日本消费品市场和3D打印行业的一阵阵轰动。

11月28日,大阪北堀江星世线旗舰店开业,智能大屏实时展现中国智能工厂3D打印机同步作业,店内体验区消费者试穿后惊叹“仿佛赤足行走般的轻盈”,以科技精度与穿戴舒适的双重颠覆,重塑着日本市场对“中国制造”的认知。

这场合作推进的速度,恰似星世线鞋底的全晶格结构——精密计算中迸发澎湃动能。

在“超时劳动”普遍的日本职场,星世线产品成为一剂温柔解药。通勤族发现,全晶格镂空鞋底让日均2万步的足底充分缓解压力;银座精英圈层将“190克超轻量”视为逃离西装束缚的密码。这种对效率社会的“反叛”,正是日本团队孤注一掷的底气——他们赌的不仅是产品性能,更是快节奏时代人们对身心自由的深层渴望。

“我们不是在代理商品,而是在播种未来。”AppleTree创始人朴秀明的这句话,揭示了两家企业灵魂共振的真相。从签约到首店落地仅128天,这场跨越东海的信任奔赴,正重构着中日产业协作的速度与温度,也符合了星世线的品牌定位:根植于中国、放眼全球。

科技消费品的觉醒与破局

很多知名体育品牌如阿迪达斯、耐克等都在将3D打印技术用于运动鞋的设计和生产。而星世STARAY显无疑是这条品类创新赛道上扛起大旗的破局者。进入日本市场仅仅半年的时间,全晶格镂空结构带来的舒适新境界以及覆盖健身训练、日常穿搭、户外出行等多场景功能性让星世线被户外运动爱好者和上班族誉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鞋子”。

日本鞋类媒体《Shoes Post》这样评述星世线的产品:“星世线的鞋子基于人体工程学设计和3D打印技术的结合,实现了时尚与前沿科技的融合,是一款舒适、耐用、环保的产品。它重量轻且灵活,为每一位穿着者提供多种颜色和尺码以适应各种生活方式,非常适合都市生活,必将收获大量支持者。”

“我们一直坚信一个核心理念:STARAY要成为一个不断带来惊喜与感动的品牌。我们希望当消费者想到STARAY时,脑海里浮现的是自由、自我表达,以及高科技与生活方式融合的体验。”日本代理商负责人朴秀明表示。“开设第二家店不是商业算术题,而是品牌宣言。”面对尚需攀升的业绩曲线,日本团队展现出战略定力。他们深知,在注重“200年企业”文化的日本市场,唯有实体门店的持续存在,才能建立真正的消费信任。

中国鞋类品牌征战日本市场二十载未竟的事业,或许将被一双3D打印鞋重新书写。这背后不仅是增材制造技术的突破,更是中国消费品牌从“性价比输出”到“价值观对话”的质变。正如星世线创始人骆洁所言:“我们要做科技与人文的翻译者。”星世线在日本高端消费市场的成功开局,证明当中国企业将技术沉淀、数字基建与本土化运营深度融合时,完全能打破“中国制造=中低端”的刻板印象。

“我希望STARAY能成为第一个打响日本市场的中国鞋类科技品牌,凭借独特的增材制造技术与时尚融合能力,成为这个领域中独一无二的引领者。”日本AppleTree团队负责人对此充满信心。

出海远航,从制造业到文化力的价值跃迁

在星世线的全球化蓝图中,日本市场既是试验田,更是战略支点。而亮相戛纳电影节则是星世线关注中国品牌文化力构建的一次重要探索。当戛纳电影宫的红毯铺展开来,星世线的3D打印鞋不再只是科技消费品,而是化身为东西方文化对话的载体。2025年5月15日,作为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官方活动“中国之夜”官方支持合作伙伴,星世线将亮相这场全球顶级文化盛事——这不仅是中国3D打印技术首登国际电影节舞台,更标志着中国品牌从“制造出海”向“文化远航”的范式跃迁。

品牌文化力的构建,从来不是技术参数的堆砌,而是对人本价值的深度共鸣。星世线选择与中国电影同行,恰因二者共享着相似的突围路径——从《红高粱》叩开柏林大门,到《霸王别姬》惊艳戛纳,再到《流浪地球》重构科幻叙事,中国电影用三十年打破西方文化话语权的历程,正是中国品牌从“产品出海”迈向“价值观出海”的镜像。在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官方活动“中国之夜”的舞台上,星世线将以“中国电影+论坛支持合作伙伴”的身份亮相,将品牌对“身心自由”的追求,转化为对中国文化叙事的切实赋能。这种选择背后,是品牌对“长期主义”的坚守:正如中国电影人用镜头语言解构东西方文化隔阂,星世线亦相信,唯有扎根人文精神沃土,才能真正跨越商业与文明的鸿沟。“把身交给产品,把心交给品牌”的理念,在此刻被赋予新的内涵——当科技成为服务人性的工具,当品牌成为文化对话的桥梁,中国智造的远征,便不再是单维度的商业拓疆,而是一场关于“如何让世界更懂中国”的文明实践。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