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凤凰网财经《封面》
“现在全世界除了日本,哪都没有的(癌症治疗)技术,目前只有日本掌握了。”近期,华大基因CEO尹烨在凤凰《封面》对话中谈及日本在癌症治疗领域领先的原因。
尹烨指出,BNCT硼中子俘获技术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日本的坚持。上世纪 30 年代法国人发现相关原理,50 年代美国人尝试却效果惨淡,而日本没有放弃,一直在孜孜不倦地研究。或许是情感驱使他们不断探索核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许日本作为唯一遭受原子弹轰炸的国家,这段经历让他们对核相关研究有敬畏。”
在技术应用推进方面,2000 年日本开启硼中子俘获技术的临床前研究,2016 年逐步开展临床,2020 年 3 月技术获批,6 月便迅速纳入医保。目前,全球仅日本掌握该技术,在辅导、大阪拥有两台临床设备,而大阪中心还未开放接收国外患者。
从治疗效果与前景来看,该技术首批适应症为头颈部肿瘤,且正在拓展乳腺癌、胰腺癌等适应症。尹烨提到,在日本已治疗的 800 多例中,部分肿瘤三年生存率达60-70%,虽技术尚有适用症有限、需迭代等问题,但已展现出巨大潜力,凸显出日本在癌症治疗技术上的独特优势与领先地位。
以下内容整理自采访实录:
《封面》:尹老师,咱们聊聊硼中子俘获治疗技术,这个技术其实挺有渊源的是吧?
尹烨:实际上这个技术上世纪30年代法国人先发现了类似原理,美国人在50年代搞过一次。上世纪50年代他们就搞过,当时没区分得特别好,治疗效果“惨不忍睹”。但日本人没放弃,一直在孜孜不倦地研究。我当时跟这个项目的主要科学家,其实算是医学家,是他组织起来,把这个东西真正推到了日本临床上,他叫小野公二先生。
可能这也跟日本本身是唯一挨过原子弹、真被炸过的国家有关系。所以对它来讲,天然就对核,心里有敬畏,或者说是想去进一步研究的原因。你看哥斯拉,哥斯拉用的是核能对吧?所以这样的脑洞,有时候只有这个国家会想到,40年就研究这个。
很多人说日本做了很多年吗?没有,日本也没做很多年。他们是从2000年就开始讨论,是16年开始慢慢做临床,2020年开始就批了,当时刚好全世界都是疫情,大家没人关心——我要不是这行的,我也不关心。恰好三月份批了,六月份就纳入医保了。当然核心是它在日本纳入医保了,因为现在全世界除了日本,哪都没有这技术,目前只有日本掌握了。
今天是2025年6月29日,在这一刻,正式上临床的只有日本两台设备,一台在南东北,在福岛那边,一台在大阪,就这两台。很多中国朋友问,我们能不能去治?南东北那家开放,福岛的南东北医院接受国外患者,大阪中心现在还不接受国外患者,因为他们自己也忙不过来。
所以这就是现在为什么我们打算希望中国能快点跟上来。它的第一批适应症,应该说只批了头、颈部肿瘤,头颈部肿瘤还不包括脑胶质瘤(脑里面不算)。可能大家最能听明白的,没法手术的鼻咽癌,切鼻子、切嗓子没法切,所以以前都是用放疗来做,但硼中子可以管鼻咽癌。还有一些比如腮腺癌、牙龈癌,这种在头颈部的,也有比较严苛的限定。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仔细去看它的要求。
因为我上次讲这个内容,很多人都在问,比如乳腺癌能不能治?胰腺癌能不能治?肺癌能不能治?其实都在一个个做临床,适应症要一个个扩起来,不是一次性治所有肿瘤,得一个批一个看。
《封面》:那设备方面,不能多造几套?
尹烨:对,它最开始做的是头颈部肿瘤,现在能看到在做脑胶质瘤,毕竟也在颅内。其实也在做乳腺癌、也在做胰腺癌,大家都比较关心的。
整体来讲,我之所以开始关注这个技术,是因为去年底今年初的时候看了他们的报告,治了800多例,好多效果确实惊艳,没想到对肿瘤居然有这么好的效果。比如正常五年生存率可能只有百分之几,他们现在没治到五年,但三年生存率好多人能达到六、七十。也就是说可以预期到五年,五年生存率可能至少也是个五、六十的水平,毕竟也就治了这几年。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尽管BNCT今天还有适用症不够、技术需要迭代等问题,但这是个方向。在这一刻我们不能苛求它已经完美,但它第一次非常聪明地,以硼药区分了生物靶向,又以硼药抓住中子,实现了放射靶向。最终适应症要一个个扩起来,得通过临床不断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