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西山区22个老旧小区完成微改造 累计投入资金7161万元

宽敞明亮的“五服”小广场、畅通的小区小巷、整洁的楼道……经过一系列微改造,昆明市第一批老旧小区——棕

宽敞明亮的“五服”小广场、畅通的小区小巷、整洁的楼道……经过一系列微改造,昆明市第一批老旧小区——棕树营小区北区已经焕然一新啦!这只是西山区老旧小区微改造的一个缩影。来自西山区的消息:创文以来,西山区累计投入老旧居民区微改造财政资金7161万元,改造老旧小区22个,共72万平方米,惠及居民群众8万余人。

 棕树营北区 昔日脏乱差 今天净亮美

“我觉得这里从年初到现在变化很大,我每天在这里看他们跳舞、打太极,很开心!”10月25日上午10点,88岁的夏存芝老人坐在棕树营小区北区“五服”小广场上,看着一群正在打太极拳的邻居,口齿清楚地说。

泥巴地改造成漂亮的小广场

夏存芝老人是会泽人,今年过完春节后跟着儿子和孙子搬到棕树营北区居住,白天孩子上班去了,她就一个人到楼下坐坐。广场的位置原来是一块红土地,一下雨就满地泥巴,晴天风大一些则是灰尘漫天飞。后来,她看见有人在这里施工,过了几个月,空地就变成了现在这样漂亮的小广场,有供大家闲坐的凉亭,平整过的水泥地面方便了居民锻炼,周边的植物也种得很好。

跳完广场舞正准备回家的杨女士说,她在这里居住了近20年,现在是她住得最舒适的时候。让她感受最深的就是以前巷子两边停满车,进出很不方便;小区没有物管,到处杂草丛生;地下管网堵塞严重,经常淹积水,随时会发生地下化粪池粪水外溢的情况。“我真的没有想到,我们这种老小区还能整治成这样。小区环境好了,现在我每天心情都很好!房子也舍不得卖了。”杨阿姨感慨。

4条街道划设免费泊位265个

棕树营街道北区社区居委会党总支书记宋成仙介绍,按照多数居民的意愿,北区把微改造内容定位在强化服务功能、交通整治、环境提升等居民最迫切、最关心的问题上,微改造项目涉及翠云里、翠微里、翠华里、翠峰里4个组团。

其实,棕树营北区的微改造从2017年就开始了,工程先进行庭院雨污排水管分流改造,避免后期进行环境整治等微改造过程中重复开挖。当年,北区微改造工程还进行了绿化带的清理、改良和培土工作,土建施工以小区内的主干道翠雨路及云山路为主。2019年7月,雨污分流排水管分流改造工程完工后,北区微改造迅速启动待建工程建设。

棕树营北区以改善居民居住环境、优化老旧小区交通通行环境、提升辖区总体环境为目的,粉刷美化居民单元楼道228个;修补淹积水坑洼路面900米、人行道400平方米;增设交通隔离栏800米、交通禁停标志牌20块;在小区内4条街道划设蓝色标识的免费停车位265个,引导车辆停放在道路同一侧,留出了能保障通行顺畅的路面,打通消防通道和生命通道。

  清出逾百吨堆放几十年的垃圾

“创文以来,棕树营北区拉走的垃圾超过百吨,居民楼道里堆放了几十年的垃圾都清理干净了。”宋成仙说。据介绍,棕树营北区是开放式小区,大部分庭院没有物管,很多住户喜欢在楼道里堆放杂物,但从来不清理,有的楼道里垃圾堆到居民无法通行。加之小区里没有绿化人员定时清理,杂草太深,有的地方藤蔓几十年无人清理,生长迅猛,甚至被称为北区的“原始森林”。创文开始后,社区工作人员边做工作边对楼道堆放的垃圾和小区公共区域的杂草和堆放物进行清理整治,有些堆放了几十年的杂物堆里死猫、死耗子随处可见。

 巡津新村 老城新貌成网红打卡点

要说西山区的微改造项目,主城区金碧片区巡津新村的微改造成果不得不提。微改造后,这里已成为2019年春城昆明的网红打卡点。

从某种程度上说,老旧小区是“城市里的乡愁”。老旧小区虽然陈旧,却有着文化的元素、历史的烟云、情感的寄托。老旧小区居住的多是老年人,子女们常回家看看的时候,他们看的何尝不是那些美好的记忆?可以说,城市老旧小区就是城市的记忆。

以西山区城市管理局为牵头单位的微改造单位,对巡津新村周边用地及西山区各小区的研究后决定,结合街道办事处自身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进行全面综合整治提升,打造样板示范社区、特色街区。改造涉及巡津街区12个院落范围,2019年5月15日进场施工,7月底竣工交付使用。

微改造工程对巡津新村的建筑物外立面清洗,拆除私搭乱建的建筑物;针对道路路面及人行道路面破损状况进行面层改造提升;针对原有的老旧设施进行修护和遮蔽,对井盖、雨水箅子、下水道盖板进行统一设计更换;拓展公共空间,修整、翻建小区道路,针对核心绿化空间进行梳理,增加休憩设施及亭廊;通过移植、修剪、清除、绿化节点安装园艺围栏等方式进行绿化提升等。最后,从云南艺术学院请来的几名专业学生,给新粉刷的墙体绘上了漂亮的图案。用心制作的“巡津”浮雕更是年代感十足。

完工后,改造过的巡津街在网上迅速走红,成为很多外省游客来昆明必去的“打卡点”。

 ★成效

  参与改造的22个

  老旧小区均已完工

  7个社区分获

  国家、省、市、区级

  文明社区

棕树营北区、巡津新村只是西山区进行城市微改造的其中几个点位。西山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明办主任沈凤生介绍,西山区老旧小区微改造工作遵循“保护特色、补齐短板、改善环境、完善配套、节能环保”原则,紧扣“改善社区品质、服务群众生活、提高文明素养”的总体目标,围绕道路修复、环境综合整治、建筑物外立面美化、线缆整治、公共设施增补(含路灯、监控、环卫、休闲等设施),建筑防水、地下管网改造及临违设施拆除等8个方面开展改造。

改造过程中,依法依规,确保改造流程规范化;确保改造以人民为中心,多次征询改造范围内住户意见,组织专家论证,切实解决好工程涉及的道路拥堵、噪声扰民等问题,做到切实是群众所需要的。同时,在老旧小区微改造过程中,立足各老旧小区实际情况,对整治内容进行分类梳理,分类实施改造,确保改造体现地方特色。

西山区自创文工作以来,累计投入老旧居民区微改造财政资金7161万元,改造老旧小区22个,面积72.04万平方米,惠及居民群众2.53万户8万余人。目前,参与改造的22个老旧小区均已完工。

截至目前,西山区参与老旧小区微改造的22个社区中,复兴社区被评为全国文明社区,永兴路社区被评为省级文明社区,巡津新村社区等2个社区被评为市级文明社区,棕树营北区等3个社区被评为区级文明社区。

同时,通过微改造项目带动打造了社区15分钟生活圈,为居民创造方便快捷的生活条件。

文章来源:都市时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