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晚报记者 梁闯
遮挡雨雪的顶棚、舒适干净的座椅、人性化的无障碍设施、规范的广告发布位置……近日,在我市人民大街与自由大路至文昌路区间内,款式新颖的5座标准化、规范化公交站亭成为了春城街头的亮丽风景,深受广大乘客的欢迎。2日,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获悉,随着我市人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提升,人民大街沿线将计划实施54个公交站点、91个公交站亭及站牌的换新工作,预计9月30日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以人为本 注重候车感受
当日,记者来到位于自由大路与人民大街交会附近,远远望去,灰色的主色调辅以橙色的搭配,新建成的标准化、规范化公交站亭格外引人瞩目。据了解,本次站亭的建设,在功能上与既有站亭存在明显区别,在遮阳挡风、避雨雪功能基础上,增加了候车座靠、线路提示、夜间照明、无障碍设施等。“这次改造的标准化、规范化公交站亭设计方案,是由市交通运输局依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设计过程中参照了国内外优秀作品和同纬度地区建设经验。”长春市交通运输局副调研员李保铨介绍,新式公交站亭在提高市民出行候车舒适度的同时,功能上突出以人为本,并在保证坚固耐用的基础上达到美观标准。接下来,人民大街沿线共计划改造建设54个公交站点、91个公交站亭及站牌,预计9月30日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中西城韵 注重城市特征
文化是历史的传承,更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公交站作为城市文化的符号,更应具有城市的特征。为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结合我市中西城韵的城市特征,本次公交站亭的建设采用弧形与直线两种设计要素相互结合。“长春标准化、规范化公交站亭主色调颜色选用与环境相融合的灰色,辅色调延续城市特色,选取了市花‘君子兰’花心的桔红颜色。整体方案采用‘工’与‘艺’相结合的方法,以现代设计理念。”据长春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李莹介绍,这次设计综合考虑街路道路条件、空间尺度及停靠公交线路数量,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基础上作相应变化。其中,亭长分为4米和8米两种形式,采用组装式结构,便于安拆和迁移,基础埋深1.8米,公交站亭标准形式为箱型,根据道路条件,还可以演变为U型、L型和一字型。”
结合实际 注重乘客需求
公交站亭是“城市街路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着安全、便利、舒适、高效的原则,从人机工学要素、情感要素、特殊人群的需求要素出发,新式站亭集成了遮风挡雨夜间照明、座椅靠杆、反光图标、无障碍设施等服务功能,采用组装式结构,基础牢固,便于拆装和移动,更突出安全性能。
进入夏季,我市不断迎来高温天气,有个遮阳的候车亭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新的公交站亭功能强大,遮风挡雨的效果比以前好了很多,还能抵御强烈的紫外线,加装了栏杆、座椅,累了可以坐下歇息,安全秩序也有了保证。”正在等待公交车的赵女士告诉记者,“升级改建后的公交站亭将为市民提供更舒适、更安全的候车环境,当夜晚来临时,为候车乘客照亮了回家的路,这样的设计我很喜欢。”
基于长春冬季气候特点,借鉴国外候车亭成熟设计,在长春有条件的街路首次应用反向公交候车亭,“反向候车亭采用全透明玻璃设计,方便乘客及时观察、了解车辆进站状况,对保障乘客安全、规范停车及候车秩序起到良好效果。”李保铨告诉记者,“新公交站亭还规范了广告发布版面和位置,解决了当前公交站亭广告发布乱象。
目前,自由大路至文昌路样板路已建成5座样亭,市民也陆续提出了宝贵意见,交通主管部门将认真筛选,优化设计,建设市民满意公交站务设施。
文章来源:长春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