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拥“核艇”可能南海巡航?中国应该怎样做?赵纪周解读

凤凰网原创|抛法选英,联澳警示印度,美国一系列操作背后打的什么算盘?

图片

图片

文/凤凰网《风向》作者 宋珂嘉

编者按:美国、英国与澳大利亚官员15日联合宣布,三国组建了新的印太伙伴关系(AUKUS),以核潜艇武装澳大利亚是美国最新行动中一部分,这也导致了法澳签署的价值560亿欧元、建造12艘潜艇的协议告吹。法国外长和国防部长当地时间16日凌晨发布联合声明表达“遗憾”。随后,法国宣布召回其驻美国和驻澳大利亚的两位大使。美英澳的三方协议是否意味着法国被美国抛弃?法国召回大使“咨询”的表态背后有怎样的含义?美国的盟友体系是否如看起来那样完美还是早已内斗不断?美国与欧盟关系走向如何?凤凰网《风向》专访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欧洲研究所赵纪周。

图片

核心提要:

1. “咨询”是一个外交语言,一方面是法国对于美国和澳大利亚表示的不满,另一方面也为事情的后续发展留有余地,而非宣告美国与法国关系的破裂,也反映了法国对于美国可能的“安抚”依旧留有期待。

2. 国家间的军火贸易不仅牵扯到巨大的经济利益,也代表了一定程度上安全、战略和外交关系。澳大利亚军火合同的迅速转让,一方面体现了美澳之间更紧密的盟友关系,另一方面也突出了冷战后美国和法国在国际军火贸易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3. 美欧关系的分析需要层次化,从战略上,美国与欧洲盟友协调一致,但是从战术层面观察,美国与欧洲摩擦不断,利益纷争较多。

4. 当澳大利亚拥有远航能力,澳大利亚很有可能到中国南海和台湾临近地区进行所谓的“巡航”,从长期来看,这是“养虎为患”,不针对中国的这种言论是立不住脚的。对于中国来说,我们需要一个大国心态,虽然需要一定的防御心态,但是不要过度忧虑从而自乱阵脚。

图片

凤凰网《风向》:上次法国召回驻美大使是1778年,您认为此次召回大使意味着什么?法国外交部表示,此次召回大使目的是“咨询“。所谓的“咨询”是真正目的吗?法国这次召回大使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

赵纪周:“咨询”本身的意思是,法国需要召回驻美大使询问其在驻美期间是否接受到其它的一些相关讯息,特别是与美国白宫方面是否有接触。“咨询”也是一个外交层面的用语,法国此次召回大使的表态,主要有以下两个目的:法国召回驻美和驻澳大使,首先表明了法国的政治和外交的姿态,也就是法国长久以来的大国定位与情怀。法国对于认为自己被美国抛弃,被背后捅刀。从经济利益层面讲,美国动了“法国的奶酪”,使法国丢失了巨额军火订单。法国认为,美国人“嘴上说的是主义,心里盘算的却是生意”。之前,法国在美国的压力下,取消了与俄罗斯的军火订单,因此,法国这次“是可忍孰不可忍”,有“再次被戏弄”的感觉。法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其核潜艇、核技术非常先进,此次澳大利亚抛开法国,也有一种“打法国脸”的感觉。但是,“咨询”这个表态,也表现法国对美国依旧留有余地和期待。法国并未将美国和法国的双边关系“一棒子打死”,随着事情的发展,双方可能会中止一定层面的外交关系。但是,如果美国后续能够作出让法国满意的举动,双方的关系可能会逐步回温。

不过,无论如何,此次举动对于欧美关系都不是一个利好消息从拜登上台之后,欧洲与美国之间协调联动较为频繁,布林肯也非常重视与欧洲国家的关系,双方在印太战略、对华政策等方面互通有无,但是现在关系有一些冷却。

凤凰网《风向》:据报道,法国此举的导火索是澳大利亚取消了采购法国核潜艇合同,转向采用美方技术。请问您认为这是否意味着美国是此次事件完全的责任方?

赵纪周:美国或许不是完全的责任方,但一定是最大的责任方,也是最大的搅局方和主导方。虽然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本身是“五眼联盟”的国家,但是美国致力于构建更紧密的“小联盟”。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军工或军事技术的转让,本身代表了政治和战略上较高的互信程度。对于法国来说,合同的告吹,不仅意味着经济利益的损失,也代表了澳大利亚与美国更高程度的互信关系。

另外,在冷战之后,国际军火贸易越来越转向买方市场,也就是客户具有更高的发言权。虽然军火贸易是双方的,也代表了一定程度上的安全、战略、政治和外交关系等,但是如此迅速的合同转让,也代表了美国与法国两个国家在国际军火贸易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化趋势。

凤凰网《风向》:正如您所讲,美国也在致力于构建“更紧密的小联盟”。其实,美国自身的盟友层可分为三层,法国并不位于核心位置请问美国与盟友和美国盟友之间的真实关系如何?有评论称,美国联合英澳打造反华“铁三角”,请问美国与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关系是否如看上去一样“亲密”?这是否意味着美国抛“法”选“英”?

赵纪周: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美国霸权的基础和发挥作用的力量源泉即它建立的各种联盟。联盟意味着以美国为中心或以美国为主导的同心圆。需要强调的是,所谓的“同心”嘛,并非“同心同德”,“心”解读为中心——就是指美国“老大”。联盟内的各个国家与美国,是“同心但不等距”的关系,因此,这些国家围绕美国,但是能否拉近于美国的距离,取决于美国的意愿和对美国利益的满足程度。

图片

▎英澳美三国领导人资料图片

举例来说,美国想同法国发展拉近距离,但是两者之间也存在一些龃龉。比如,法国在非洲问题、北约内部指挥权问题、欧洲的防务和战略自主等问题上的表态,是美国不喜欢的。所谓的美国与英国、澳大利亚打造“铁三角”也只是一种说辞,“铁”三角是否真的“铁”,也需要进行深入分析。相对于美国与澳大利亚之间的关系,英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更为亲密,不仅是因为两国之间较深的历史渊源,也因为两国领导人在战略(包括核武器的使用)上的相似表态。英国脱欧之后,也需要美国来“撑腰”。因此,在今年六月份,英国首相约翰逊和美国总统拜登会晤之后,签署了新的《大西洋宪章》,这是双方在走近的信号。

而澳大利亚对于美国的战略位置和战略重要性,目前与印度类似。虽然两者同属于“五眼联盟”,但是美国与澳大利亚之间维持着一种“不远不近”的关系。现在,澳大利成为“反华先锋”,此种表态令美国大悦。因此,美澳双方在某种意义上“一拍即合”。另外,美国也希望利用澳大利亚来警示印度。21世纪第二个十年之后,印度实行“双向两头看”战略,即向西注重印度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关系,向东瞄准亚太。此时,美国拉近与澳大利亚之间的关系,也是重申美国在印太地区的领导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印度在美版印太战略中的重要性。对法国来说,美国此次拉拢澳大利亚对法国出台的所谓“印太战略”及其安全意涵也有抵消的作用。

英国在此次事件中地位比较耐人寻味。法国在英国退欧之后,与其“眉来眼去”、“暗送秋波”。

图片

凤凰网《风向》:我们刚才所讨论的是美国与各欧洲盟友国家之间的关系,但是我们需要更广阔的视野来分析这件事情。报道称,欧盟之前未听闻美英澳合作的消息,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表示这样的协议不是一两天制定出来的,需要一定时间讨论,然而美英澳没有向欧盟咨询。您认为未来美国与欧洲盟友关系走向如何?美国能否找回在特朗普时期丢失的“信誉”?

赵纪周:这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问题。在特朗普时期,美国总统历史上首次将欧盟称之为“敌人”。拜登上台之后,其进行了一系列紧密的协调,双方有互相接近的趋势,也有较多明显总做,比如共同打造欧洲的防务联盟等。但是,这是否意味着,美国与欧洲关系越来越好?在我看来,美欧关系的分析需要层次化,从战略上,美国与欧洲盟友协调一致,但是从战术层面观察,美国与欧洲摩擦不断,利益纷争较多。

具体来说,战略层面上,北约一直存在,只要美国不退出北约,欧洲无论提出怎样的战略、自主性和打造自己的防务能力,终究还是美国的“小弟”。双方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互需求,美国需要维持全球霸权,欧洲也致力于构建所谓的全球行为体。但是,归结到战术层面,美国与欧洲“各打各的算盘”,双方存在许多利益纷争。首先,特朗普时期在欧洲丢失的信誉难以寻回,即使找回,也是伤痕累累的。从欧洲盟友角度看,在特朗普时期,美国对其“弃之如敝履”,现在美国希望修复关系就比较难了,因为欧洲盟友现在主动与美国保持一定的距离。不久之前,拜登毅然决然从阿富汗撤军,完全不顾欧洲盟友的反对,也让马克龙非常生气——曾直呼北约脑死亡了,这也是美国与欧洲盟友国家龃龉的信号。

但是长期来看,美国与欧洲国家关系可以形容为“斗而不破”,基本面子会维持住。并且,这也是受到协议约束的,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想走随时走,想留随便留”。就像过日子一样,双方吵吵闹闹有分歧是正常的,但是不会因为一两次吵闹而离婚,日子总还是要过下去的。因此,法国可能会在其它领域提出溢价的要求,比如与美国贸易中的农产品问题等,美国也会进行一定补偿。

图片

凤凰网《风向》:此次事件中,除了美法英澳四大直接利益相关方,中国也是一个非直接利益相关者。有观点称,美英澳核潜艇合作是为制衡中国在印太地区的影响,而马克龙并不想让法国卷入中美竞争之中,但是美国白宫发言人普萨基回应关于“美英澳军事小集团”关注中国的问题,坚称“这不是针对任何一个国家”,并补充说“我们不寻求(与中国)发生冲突”,请问您更倾向于哪个观点?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此次事件?

赵纪周:2016年特朗普上台之后,中美大国间的竞争博弈呈现在多方面。当澳大利亚拥有远航能力,澳大利亚很有可能到中国南海和台湾临近地区进行所谓的“巡航”,从长期来看,这是“养虎为患”,不针对中国的这种言论是立不住脚的。对于中国来说,我们需要一个大国心态,不要自乱阵脚。新中国建国之后,特别是近些年以来,中国在外交上愈发自信。同时,中国也拥有极高的外交智慧,在遇到大事发生时,“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外交方式化解出现的问题。

图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