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以来,我国快递包裹量每年以新增100亿件的速度迈进,已连续7年超过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经济体。以目前的增长速度看,未来五年内,每天的快递包裹量很可能达到五亿件,相当于每天都将面临超过2015年“双十一”期间的物流量。
这意味着物流行业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中国劳动力人口急剧下降,人口红利从2016年就开始消失了。2021年最新数据显示,16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下降至8.8亿人,较10年前减少了4000多万人。然而,大量的农批市场、工业生产等劳作场景仍采用人力消耗的方式来做运输,配送小哥成为招聘方面非常难的痛点,整个物流运输成本最高的就是这最后一公里的劳动密集型环节。
“用工荒”的背后: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苦力活”
人口红利的消退导致的“用工荒”,加上“疫情”的冲击,将倒逼企业加速从人口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总体来看,物流运输行业的趋势将是以科技代替人工,在提升效率的同时降低用工成本,促进行业结构优化升级。低速无人物流车的出现,将使“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模式率先迎来彻底变革,市场渗透率有望实现大幅度增长,赋能企业降本增效。
"低速无人车"赛道的科技独角兽 一清创新
低速无人车在全球的应用情况来看,无人配送是应用最广泛的领域,这是因为低速无人驾驶技术最擅长的就是在封闭园区的场景里,开展点对点的运输服务。国内涉足"低速无人车"赛道的企业并不少,最受瞩目的要数聚焦"低速无人车"细分赛道,并依托香港科技大学科研实力而成立的深圳一清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清创新 低速无人车
一清创新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关键:实现量产能力
从自动驾驶行业现状来看,大多数的自动驾驶企业都扮演着技术方案提供商、或算法公司的角色,本身并不具备制造车辆的能力。自动驾驶车辆的量产交付,需要与主机厂进行深度配合,主机厂的配合程度尤为关键。团队往往需要根据已有产品,结合客户的需求进行改良,改良后的车辆俗称“后装车”。如果要进行改装,就需要自动驾驶系统、传感器、算法等元素来匹配既有车型。在此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后装车”的性能往往无法达到设计方案中的理想效果,量产前,生产商还需要关注每一台车的参数变化,但生产一万台车的时候,每一台车都要手工做大量参数调节,这是基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如何解决这个行业痛点? 一清创新旗下自主研发的低速无人车内部使用的是同一套子系统,因此具有较强的迁移性,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产品的特性,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底盘,借助成熟的软硬件模块化技术,再进行自动驾驶子系统的适配工作,最终实现量产,将客户碎片化需求有效转化为标准化需求。
比如客户提出不同的物流标准箱要求,团队可在箱体数量及标准重量范围内进行重新排列、优化箱体设计与配重设计、电池换电、转向系统等一系列工作,并进行相关测试匹配。即通过正向设计的理念与思维,完成收集产品的零组件需求后,按照设计、生产、制造、测试到验证的全套标准化的程序来完成,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最早涉足自动驾驶赛道,与多家龙头企业达成深度合作
创始人香港科技大学智能驾驶中心主任、机器人与多感知实验室主任刘明从2003年就开始专注于自动驾驶领域的研究,在2008年还参与了欧洲首部无人车的研发。2017年,在刘明率领下,团队成功研发了香港首部无人车。
一清创新目前专注于封闭园区的场景研究,聚焦低速无人车赛道,已经为富士康、华为、顺丰、佳兆业等公司的产业园区批量提供安全可靠的低速无人车服务,在完全无人跟车的条件下,可进行物料配送,安全行驶里程达数十万公里,能够解决人工短缺和人工成本高的问题,同时大大提升了工厂的自动化、数字化和信息化水平。
一清创新 低速无人物流车
助力科技抗疫 无人车获香港特首肯定
由一清创新自主研发的“夸父”系列无人物流车在疫情期间广泛应用于许多医疗场所和隔离小区,运输超过5000次,服务数万人次,成为防疫物资无接触配送的重要助力,为抗疫防疫工作做出了贡献。2020年8月26日,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女士到访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参观了香港科技大学蓝海湾孵化港福田基地,并与一清创新团队进行了亲切交流,对一清创新无人车给予充分肯定。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女士与一清创新董事长刘明交流
安全第一位 一清创新可提供TaaS运营的无人驾驶运力解决方案
除了低速无人车产品外,一清创新还可提供TaaS运营的无人驾驶运力解决方案。所谓TaaS,就是指运力即服务,即在提供无人车整车的同时,还有基于云端调度以及当发生危险情况远程接管的服务,为低速无人车带来安全、可靠的全栈式解决方案。
以工业物流为例,低速无人车通过补充运力到最终替代运力,来解决重复、高频次、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的劳动力工作等问题。低速无人车在未来的3-5年内将会迎来一个确定性非常强的发展机遇。在这样一个万亿级的新兴市场里,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像一清创新这样的独角兽,在科技兴国的战略下乘风破浪,赋能企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