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中国石化14家驻粤企业首次联合举行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暨“中国石化助力广东高质量发展”恳谈会。这是中国石化成立35周年以来,驻粤企业首次整体亮相,向社会展示改革开放40年以来,服务广东高质量发展,推动绿色环保、助力经济腾飞,建设幸福广东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广东省国资委、宣传部、能源局等政府部门负责人以及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21家中央及地方媒体单位参加了恳谈会。
社会责任报告从襄助富强广东、守护美丽广东、助力科技广东、服务和谐广东四个方面集中展示了驻粤企业履行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的成绩。目前,中国石化在广东拥有3700万吨/年原油加工能力、13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1600万吨成品油销售能力。原油加工量占全国8%,乙烯产量占9%,成品油销售规模占九分之一。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石化驻粤企业累计贡献利税6802.12亿元,其中2017年上缴利税超过900亿元,在广东省纳税百强企业中,中国石化5家企业入选。
1.5亿吨清洁燃油可供全省汽车绕地球两圈
中国石化在广东拥有茂名石化、广州石化和湛江东兴三大炼厂,在建的全国最大合资化工项目中科项目2019年建成投产后,中国石化在广东的原油加工能力将达到4800万吨/年。
密布城乡各地的2500座中国石化加油站,无论是在资源紧缺的油荒时期,抢险救灾的急难险重面前,还是在亚运会、广交会、财富论坛、港珠澳大桥通车等重要活动中,都积极发扬国企担当,承担起六成的市场供应重任,服务超过80%的终端客户。现在,中国石化的加油站每天为超过170万人提供服务。近10年来,中国石化为广东累计供应超过1.5亿吨清洁燃油,可供广东全省1900万辆汽车绕地球行驶两圈。
科技创效10亿元让“广东制造”走向世界
通过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驻粤企业积极拥抱互联网浪潮,积极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智慧工厂、智慧管道、智慧油站建设,成为推动国企改革,转型发展的践行者。
开发国内首个“无轨导全位置爬行焊接机器人”,建设6282公里的智能输油管道,投用第三代输油站智能防爆巡检机器人,实行无人机自动巡线,研发“管道破损处泄露量测算软件”系统等,驻粤企业实现管道、炼厂、油库和加油站的智能化监控、管理和安全防护,大幅提高安全管理和风险防控水平。2500座油站开通“加油闪付”;便利店供应超过5000种商品;引进汽服、简餐、保险、旅游等20多种新业务,加油站正变身综合服务驿站。
此外,积极推进“顶替进口”战略,依靠科技创新的力量,持续推进“广东制造”走向世界。“十二五”以来,驻粤企业开发的81个化工新产品中,就有21个填补了国内空白,12个产品成功打入知名跨国公司供应链,实现科技创效超过10亿元。
50多亿元环保治理守护碧水蓝天
近年来,中国石化驻粤企业实施“能效倍增”计划,投入了50多亿元开展环保治理,投用上百套环保设施,开展40多项环保项目攻关;引入“超洁净排放”、LDAR等新技术,强化二氧化硫、氮化物浓度和总量控制工作;开展土壤修复和地下水治理等环保工程;投用丁二烯尾气加氢装置,开展油气回收改造,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持续改善周边空气质量,推动绿水、蓝天、净土工程,打造无泄漏装置、无异味工厂、花园式厂区,推动能源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
自2008年起的10年时间里,中国石化完成广东6次油品质量升级,大幅降低现有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含量,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今年11月底,中国石化提前完成了国六汽油的置换工作,推动广东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国六油品供应区域。
全省8000多个贫困户走向致富道路
通过开展各种公益活动、扶贫工作,中国石化在广东尽力彰显国企担当,为建设幸福广东贡献力量。连续6年开展“情暖驿站满爱回家”公益活动,服务超过3600万春运返乡人员;中国石化“光明号”健康快车两度入粤,为超过22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送光明;全省40多座爱心环卫驿站温暖着环卫工人;1600多座爱心加油站为出行在外的人提供指引、看护、简易医疗等爱心服务。此外,还打造了展翅计划、守望孤儿等系列公益品牌,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将大爱辐射出去。
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自2010年起,驻粤企业累计投入5500多万元开展扶贫工作,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开发帮扶、就业支持等措施,对口帮扶全省超过100个贫困村,带动8000多个贫困户走上致富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