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大型跨国公司供应商要拓展到东南亚及其他新兴国家市场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凤凰网财经讯 9月21-22日,为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竞争力,在内地与港澳金融市场合作日益紧密大背景下,“凤凰湾区财经论坛2022”在香港、内地同步举行,论坛由凤凰卫视、凤凰网联合多方发起,并获得十余家学术机构的支持。围绕“变局与信心”主题设置多场论坛,深入探讨大变局下的全球经济挑战、中国金融开放下的大湾区使命、金融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香港资本市场引领与驱动等重要议题。法国里昂商学院副校长、亚洲校区校长、亚欧商学院法方院长王华表示,作为大型跨国公司供应商的中国中小企业,需要充分理解跨国公司的新发展战略,积极跟上走出去的步伐,同步拓展到东南亚以及其他新兴国家市场,与中国本土的产业链优势互补、分工合作。

法国里昂商学院副校长、亚洲校区校长、亚欧商学院法方院长王华

法国里昂商学院副校长、亚洲校区校长、亚欧商学院法方院长王华

作为中小企业的领头人,如何突破重重迷雾呢? 王华引用了稻盛和夫的名言称:克服恐惧最好的办法是直面恐惧。恐惧这种东西,可以用“我是头儿”的责任感或是“往后也没路可退”的使命感来克制。

当有了直面未知世界的平常心后,就需要从中小企业如何发展的视角,找到适合本公司的一个或者多个战略选择。以下是王华针对不同类型的公司,提供的几个视角。

战略一:借势中国产业溢出效应 走出去战略

王华表示,20年前,以纺织,制鞋等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已逐步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向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溢出。过去三年,诸多跨国公司,包括苹果、三星等跨国公司出于对全球供应链韧性及其他综合因素的考虑,加速将部分劳动密集型的3C产品组装工厂迁往东南亚。2021年,在越南投产的苹果产业链公司,中国企业达到7家,占比1/3;其中包括歌尔股份、蓝思科技、领益智造、立讯精密等公司。这些进入越南的中国企业,普遍采取“中国+”的模式:中国技术+当地资源,中国资本+当地产业工人。

而今年,更多产业的中国企业家和创业者在寻找新的全球化机会。产业从之前的制鞋服装3C, 扩大到了新能源产业链,包括电池、光伏、风机、电动汽车等。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近十年来,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全球占比提升至近30%,持续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制造业中间品贸易在全球占比达到20%左右;产业体系完整,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footnoteRef:1]。未来,还将有更多的产业会向周边国家逐步溢出,这意味着周边国家需要从中国加大进口力度,再通过本地加工,要么满足本国需求,要么出口到欧美国家。

王华建议,尤其是作为大型跨国公司供应商的中国中小企业,需要充分理解跨国公司的新发展战略,积极跟上走出去的步伐,同步拓展到东南亚以及其他新兴国家市场,与中国本土的产业链优势互补、分工合作。

战略二:针对海外市场 复制成熟模式战略

王华指出,中国作为一个巨大的市场,部分商业模式已经被证明是成功的,例如电商、本地服务、支付、短视频、游戏开发、和教育等。上述行业,也已经成为中国创业者和风险资本进入海外市场的热门领域,在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不断复制;这与移动基础设施在这些市场的普及,以及数字技术的渗透率不断扩大密不可分的。中国一些成功企业在海外的投资,也更加本地化,用当地团队,服务当地用户,创造当地品牌。

当然,也会有中小企业家说,我不想走出去,也没有那个能力走出去,我只想在中国做事业,请问还有啥机会呢?王华分享了第三个战略。

战略三:关注低收入 金字塔底部战略

王华指出,部分中小企业,可以聚焦中国8.7亿人的BOP(金字塔底层)市场,并用颠覆式的商业逻辑实现创新,包括以极低的价格提供质量合格的产品。以印度为例,印度的阿拉文眼科医院把白内障手术成本控制在25美元以下,相较于美国的2500~3000美元,是美国同类手术的1/50,甚至1/75。所以,同一品类的产品和服务,通过产品与服务创新,大大降低价格并为低收入人群服务,蕴含不小的商机;此外,将二元市场的供给端与需求端进一步打通,去中间化,同样大有商机。

战略四:绿色与可持续循环经济战略

今年6月10日,比亚迪总市值突破1万亿元,成为首个市值破万亿元的中国汽车公司。那么成立于1995 年,2002 年香港主板上市的比亚迪,凭什么能够远超中国的其他国有汽车巨头呢 ? 王华认为,原因在于投资人看到了比亚迪在全球汽车行业 “百年未有之变局”中的领先格局。

王华表示,绿色,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或者归结到双碳,是让中国、美国、欧盟等主要国家和经济体求同存异,共建“国际体系大国”与“气候治理大国”的抓手,是中国的国家战略。建议中小企业顺应大势,充分理解相关产业扶持政策,通过技术升级,找到绿色经济的新发展、新机遇。

战略五: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王华表示,国家从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角度,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要“四轮驱动”,即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海洋经济为优势,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中,还要聚焦人工智能、健康医疗、金融科技、智慧城市、物联网、能源新材料等港澳优势领域,促进港澳和内地创新链对接联通。

王华指出,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历史中寻找中小企业持续创新的共同基因,那就是排除万难的企业家精神。

香港地区的商人最核心的特点包括:非常刻苦、努力奋斗的精神以及非常敏锐地捕捉市场机会的能力。他们不仅捕捉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市场机会,更是面向全球拓展商机。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第一个经济特区,迎来了一批从全国各地涌来的新时代的弄潮儿,历经短短40年,深圳一批又一批企业家用“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奋发向上、追求卓越,2021年深圳GDP 超3万亿,首次超过首尔,未来有望进入世界前十。

广东省自古就是中国海上贸易最早、最多的省份,近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重点侨乡,有3000多万海外侨胞,占全国海外侨胞人数一半以上。广东更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深圳、珠海、汕头成为中国设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这让广东烙上了敢于创新的印记,也成为广东企业家最核心的精神特质。

因此,王华总结道,只要有企业家精神,粤港澳大湾区就有了共同的精神支柱,这也是企业未来发展最重要的基石。

中小企业家们,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与挑战的时刻,需要灵魂拷问的是,尽管那么具有挑战性,我为啥要成为企业家?

王华引用了稻盛和夫先生演讲中的一句话:“生活的目标尤其在于自我提升,在于为集体利益而努力,而自我发展的最佳方式无疑在于帮助他人。”

本次论坛由东方豪华旗舰MPV红旗HQ9首席战略合作支持,并获得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德鲁克管理学院、法国里昂商学院等学术机构支持,以及本论坛指定用酒赤水河左岸庄园酱酒青花郎的特约支持。同时邀请到中国基金报、星岛新闻集团、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明报、香港商报、亚洲周刊、紫荆杂志社等媒体机构合作。

李毅中、李扬、马光远等多位重磅嘉宾共话经济新势能和美联储加息影响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