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经济与未来投资趋势暨比尔·盖茨新书分享会成功举办

北京时间2021年4月11日,由中信出版集团×新京报·贝壳财经×亚洲金融大厦联合举办的“气候经济与未来投资趋势暨比尔·盖茨新书分享会”正式召开,凤凰网财经全程直播。

此次分享会别出心裁在亚洲金融大厦召开,这是一座面向未来的绿色建筑,5位嘉宾结合比尔·盖茨的新书分享了关于气候问题与中国经济的诸多话题。

《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是比尔·盖茨时隔二十多年出版的新书。比尔·盖茨花了十年时间调研气候变化的成因和影响。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工程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的专家的帮助下,他专注于探索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避免人类在未来遭受气候灾难。

在本书中,他以温室气体净零排放为目标,从电力、制造业、农业、交通等碳排放主要领域,分析了我们当下面临的挑战,可使用的技术以及所需的突破。最后,他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了一套具体的行动方案。

《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

适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确定为2021年八大重点任务之一,“碳中和”成为我国全民关注的热点。碳中和与气候变暖是一个宏大议题,却也是需要全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参与的,影响到几十年后全世界人民福祉的长期议题,涉及公共政策、科技投资、产业创新与企业转型等各方面议题,也涵盖如何敦促发达国家和大企业肩负起更多责任,如何保证发展中国家最重要的发展权,如何更快让减排科技更快推广等诸多议题。

于是就有了今天这场分享会,会上邀请到环境科学、企业界、经济界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气候问题这一重大议题,厘清未来40年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难点问题,并提出可供参考的方案。

分享会特别邀请《经济学人•商论》总编辑吴晨作为嘉宾主持,与会嘉宾有,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政,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徐林,万博兄弟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中信证券首席政策分析师杨帆,亚洲金融大厦副总经理刘柯和中信出版集团副总编辑李穆。

分享会与会嘉宾合影

分享会正式开始后,吴晨主编对比尔·盖茨新书《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和当前的碳中和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吴晨表示,《经济学人》一直以来都对气候变暖、全球范围内碳减排的议题保持持续关注,比尔·盖茨的《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中有很多观点可圈可点,给全球各个国家起了重要的表率,为中国如何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图,提供了很多的养分。

比尔·盖茨亲著《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

吴晨特别认同盖茨在这本书里面提到的绿色溢价的概念,在他看来特别需要对碳的边际成本做好计算,这样可以更好地鼓励消费者跟企业、跟政府采取更节能环保的技术。吴晨说,借着这本书请到环境界、企业界、科学界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气候问题这一重大的议题,也能够厘清未来40年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难点的问题,并提出可供参考的方案。

《经济学人•商论》总编辑 吴晨

随后与会嘉宾分别进行了主题分享。

李政院长的演讲主题是气候变化与碳达峰碳中和。李政院长从应对气候变化这个根源上为大家科普了为什么要碳中和碳达峰。很多人觉得碳达峰、碳中和会影响经济发展,但是李政认为,碳达峰碳中和本身来讲并不是就气候谈气候、就低碳谈低碳,它实际上是一个经济社会的综合的发展战略,就是促进经济更高质量的发展,用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来发展。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时间短得多,压力非常大,要付出巨大努力,同时给技术创新提出命题和挑战。比尔·盖茨的书中认为最主要的解决办法是进行能源系统转型。因为气候问题根源是化石能源使用造成的,所以能源系统要转型,能源系统要发生深刻的变革,能源的来源、空间转化技术,到终端使用的模式,技术都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里面隐藏巨大的投资和产业的机会。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李政

徐林董事长的演讲主题是气候问题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徐林表示很敬佩比尔·盖茨,因为比尔·盖茨作为一个成功企业家,有着特别难得的对人类的未来和命运的悲天悯人之心。《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是比尔·盖茨对人类未来气候变化问题的系统阐述,直面气候问题给我们带来的挑战,但是同时又以非常积极的心态,指出在气候变化应对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的经济发展机会,特别是投资的机会。徐林非常同意他的这些观点,他觉得在中国目前提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等大背景下,这本书是非常有意义的。徐林认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下的发展的绿色低碳转型,既有战略方面的意义,也有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意义,值得我们为之努力。徐林表示真正推动碳减排、碳中和这样的目标的实现,还需要政府部门好好设计,建立一套比较系统、完整的激励机制。

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 徐林

滕泰董事长的演讲主题是软价值时代的经济结构与人类未来。滕泰认为,气候问题从根本上源自于工业革命以来我们财富创造方式的变革,所以这个问题的根本解决方式应靠下一次财富创造方式的变革。最近30年产生了所谓下一次财富创造方式的变化,叫软价值时代。创造财富的源泉不再是地球的资源,而是人们的创造性思维。中国实现碳排放目标,一方面有赖于推广和利用新能源的技术,另一方面也有赖于产业结构的升级。我们要更多发展一些低碳发展、软产业,包括知识产业、信息产业、文化娱乐,甚至于健康,高端服务,以软价值为主体的制造业。

万博兄弟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 滕泰

杨帆分析师的演讲主题是碳达峰下的新目标、新结构、新机遇。杨帆分享了在投资领域会存在的受碳中和政策影响的三个大的机遇。第一个机遇,存在于新能源上,除了光伏、风电这些新能源本身,其实储能也是和他们孪生发展的。第二大投资机遇孕育在传统行业当中,虽然要发展碳中和,但是并不意味着传统领域全部都不再有投资机会。对于传统产业,特别是工业品来说,这其实就是一轮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三大投资机遇是新兴的技术,是一些现在处在实验室,处在有项目个体单体做出来,但是没有大规模商业应用,其中尤其以氢能为代表。杨帆认为,整体上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要有更多担当的经济体,不出意外30年左右中国会成为中国第一大经济体,绿色发展是一定要推动的事情,也是体现我们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

中信证券首席政策分析师 杨帆

在接下来的圆桌对谈环节,吴晨主编与四位嘉宾畅所欲言,在气候变化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未来的影响等问题上碰撞出许多火花。

吴晨表示,盖茨这本书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他作为一个有全球视角、有全球担当的投资人,指出了实现零碳的紧迫性,而且列出了很多的数字,警告人们气候变化带来的经济的损失不是增加50%、增加100%,而可能是增加200%、增加400%。吴晨提出了气候问题中的两组矛盾与嘉宾共同思索探讨,第一个是存量和增量的问题,第二个是发展中国家跟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别。

首先,李政介绍了现有的几种碳汇技术。最主要机制是种树,通过自然的力量进行碳汇;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一些人工的办法,总体上都叫做碳捕捉和埋存,英文叫CCS;还有一种研究中的技术,叫DAC,即直接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捕捉。他表示要相信人类创新的能力,相信人类技术进步的速度。

随后杨帆介绍了几种煤炭与钢铁技术龙头企业正在尝试的减排技术,她表示这个是非常前瞻性的领域,她与李政教授的观点相同,不要悲观,因为虽然现在没有大规模应用,但是对于技术创新来讲,很多事也不是眼下就能看到未来。

徐林表示,对做绿色投资的人来说,并不是对传统的领域就完全不关注。假如投一个项目,这个项目中如果采用的技术可以减少各种气体,包括温室气体的排放,这就绝对是有效用的投资。这个技术即使用在传统的产业,可能是化石能源的产业部门,只要起到这种作用,就是一种绿色投资,这种投资其实就是符合比尔·盖茨说的对现有的存量,进行绿色低碳的技术改造,他产生的这种效应其实也是一种减排的效应。如果减少的碳排放,可以拿出来交易,实际上其投资回报是可以很高的。

滕泰表示的对徐林观点的赞同,他认为中国二级市场,包括投污水处理、节能减排、大气污染控制等等,这些投资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谁来承担成本的问题。创造出节能减排的技术,是企业来买单还是政府花钱?需要明确主体承担这个成本,这个市场才成立。

圆桌对谈环节

精彩的分享时光倏忽而逝,几位嘉宾的思考与讨论给观众带来深深的启迪,也带领观众看清目前我国实现碳中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使人受益匪浅。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阅读《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在本书中,比尔·盖茨从电力、制造业、农业、交通等碳排放主要领域分析了零排放面临的挑战,可使用的技术工具以及我们需要的技术突破,并提供了一套涵盖广泛但每一步都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

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

比尔·盖茨给世界的解决方案

【美】比尔·盖茨 (Bill Gates)著  陈召强 译

书名: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比尔•盖茨给世界的解决方案

出版时间:2020年4月

页数:340 开本:16开(155*230)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比尔·盖茨从电力、制造业、农业、交通等碳排放主要领域分析了零排放面临的挑战,可使用的技术工具以及我们需要的技术突破,并提供了一套涵盖广泛但每一步都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

关于人类未来

要想阻止全球变暖,要想避免气候变化的最坏影响,人类需要停止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

关于技术创新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零排放都具备坚实的逻辑基础,但实现零排放的目标要基于创新驱动。

关于投资机会

“零碳”产业是一个巨大的经济机遇,那些能在这一领域有所突破的国家将是未来十几年引领全球经济的国家。

诚如比尔·盖茨在书中一再强调的,实现零排放并非易事,但如果我们遵循他给出的计划,这个目标定会实现。无论你是政策决策者、企业家,还是忙于生计的普通民众,你都可以贡献力量,一起帮助这个世界避免气候灾难。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