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肿瘤为什么总是出汗?上海太安医院中医科动力温控经皮给药治疗扶正固表,围剿癌细胞!

俗话说“吃饭满头汗,一生全白干”,《黄帝内经》也曾记载:“人有热,饮食下胃,其气未定,汗则出,或出于面,或出于背,或出于身......故名曰漏泄。”

经常出汗是人们气虚和体内湿气太过严重造成的,在临床中,许多肿瘤患者也会遭遇“多汗”的困扰,有的人稍微动一下就会大汗淋漓,有的人一觉醒来连衣服和被子都会弄湿。

01肿瘤患者为什么多汗?

NO1肿瘤因素

肿瘤细胞产生的内源性致热源或肿瘤细胞坏死释放肿瘤坏死因子会引起非感染性发热,即肿瘤热,在退热的过程中会导致汗出过多。

常见的恶性肿瘤如:淋巴瘤、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肾细胞癌、甲状腺癌。

在肿瘤晚期若伴有脑转移,造成中枢系统异常会引起体温调定点升高,患者体温升高,皮肤排汗也会增多。

NO2治疗因素

肿瘤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会导致出汗增多。如在术前术后过程中,患者会因为心理压力过大以及手术本身的损伤,引起紧张情绪,导致出汗;

化疗药物导致人体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出现出汗增多;

疼痛治疗时,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也会导致患者汗出过多......

NO3正气亏虚

从中医角度来看,肿瘤患者本有正气亏虚、气血贫弱的病理基础,而肿瘤的存在使气血更亏。

尤其在进行手术、放疗、化疗后,毒副反应会大大损伤人体气血津液,引起肺卫不固、心血亏虚、阴虚火旺等病理状态,津液不按常道循行,化而为汗。

02中医治疗多汗

汗为津液,津能载气。

若患者长期出汗,津液丢失,会导致其体质更加虚弱,伤津耗气,拖延病情,最后发展为重证,针对肿瘤汗证患者,中医从辨证角度提供了几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01中药内服

固表止汗的一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可以经口进食的患者,在临床中疗效显著。

常用方剂有玉屏风散、当归六黄汤、生脉散合牡蛎散、润肺汤等。以上方剂临证配合煅龙骨、煅牡蛎、浮小麦、麻黄根、五味子等收敛固涩止汗类药物加减。

02穴位贴敷

可使药物透皮吸收,刺激穴位,适用于不能口服药物、乏力出汗的恶性肿瘤患者。

该方法也可搭配中药内服法联合治疗以加强疗效。临床上常选用五味子、五倍子、煅龙骨、煅牡蛎等具有酸涩收敛作用的药物,经研末调糊后敷于神阙穴治疗肿瘤相关性汗证。

03针灸治疗

针灸具有疏通经络,平衡阴阳的作用。采用针刺结合艾灸疗法,能有效起到疏通经络,固表滋阴止汗的作用。

常用穴位有百会、中脘、关元、列缺、合谷、内关、足三里、复溜、太溪、然谷、三阴交等。

另外,肿瘤汗证患者在进行治疗的同时,日常生活上应注意饮食营养均衡,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蛋白质,保持充足睡眠,规律作息,适当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上海太安医院中医科提醒:广大肿瘤患者重视汗症乏力情况,尽早采取中医扶正疗法,固表止汗,摆脱乏力症状,以防“汗证变重证”,影响肿瘤的后续治疗计划。

IMG_256

专科特色——传承创新内外结合

上海太安医院中医科,由临床经验40余年的中医专家领衔坐诊,凭借中医内外结合治疗以肺癌为首的各类肿瘤的方法,吸引了无数患者前来寻求治愈的希望。在肿瘤疾病救治领域,率先引用中医外治“动力温控靶向经皮设备”,从整体出发,围剿癌细胞、攻邪不伤正,标本兼治、缓急双解,克服了传统疗法治疗后肿瘤仍然转移复发的不足,得到了社会各界及病友的认可和好评!

IMG_256

该设备通过仪器上动力温控技术靶向浸透经皮层,把特制中药组方药液对点(定点)导入经络"肺俞,风府,云门,孔最"等穴位,通过控释盘的正负加压作用提供强大的给药动力,打通皮下组织层,建立连续给药通道,药物经过穴位浸透毛细血管直接作用病灶深处,从而取得比口服中药和传统经皮给药更好的治疗效果。

IMG_257

动力温控经皮给药优势:直接作用肿瘤病灶深处!

进入21世纪,随着对皮肤超微结构和药物经皮透过过程的研究的不断深入,一种新的经皮给药治疗技术——“中医外治动力温控经皮给药治疗”应运而生。该技术纠正了目前存在的药物传递缺陷,更注重中药经皮给药透皮特性、影响因素和吸收机制,彻底突破了传统经皮给药技术药物利用率低的瓶颈。通过加温加压的方式,提升中药的透皮效率,让药物分子透过皮肤角质层和毛细血管网,直达病灶病部位,对于肿瘤等疾病的治疗效果得到大大提升。

IMG_258

“动力温控经皮给药技术的引进,开启了中医肿瘤外治治疗的新时代。上海太安医院中医科有信心通过不断总结病案,持续改进,让这一全新技术造福更多的肿瘤患者,帮助更多中晚期肿瘤患者,实现带瘤生存目标。

IMG_259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