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5至16日,由凤凰网主办的大型文化品牌活动“致敬国学:华人国学大典”走进陕西汉中留坝县,开启“张良会客厅:在秦岭深处读懂中华智慧”系列活动。
资深旅游研究专家、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郑焱教授受邀参加“张良会客厅”的跨界对话。他在发言中聚焦于在地人文资源的挖掘、阐释与活化问题,认为像市集、民俗等本地生活因素,应该在留坝的文旅融合与产业升级中扮演重要角色,以使外地游客或旅居者有更多的消费场景和获得感。为此,他建议在“自然留坝”、“人文留坝”之外,还可以提出“生活留坝”“隐居留坝”的理念。
郑焱既是资深的历史学者,同时也是湖南省旅游首席专家团专家,对于当前文旅与相关产业的融合问题,他有深刻的洞见。留坝丰富的人文资源如何才能转化为生动的文旅场景?如何才能打造真正的“全域旅游”?郑焱在结束跨界对话之后又接受了凤凰网的专访,详细分享了对文化登场如何驱动传统文旅转型升级的看法。
以下是访谈实录整理: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湖南省旅游首席专家团专家、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网上老年大学特聘导师郑焱在“张良会客厅”活动中作主题分享。
凤凰网:张良无疑是留坝的一张文化名片。现在网上有一种声音,认为张良的“知足”、“知止”,会为当代年轻人“佛系”、“躺平”提供理论注脚。您是否认同?您认为张良带给今天的年轻人最大的文化价值应是什么?
郑焱:我认为张良的“知足”“知止”是有丰富内涵的,并不是简单的消极避世。他隐居留坝紫柏山,更多的是为了躲避危险。他有治国平天下的梦想,是想要干一番大事业的。你看他年轻时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是多么勇敢。后来即使选择隐居,他也不是消极无为,更不是当今所谓的“躺平”。
最重要的是,他在“进退行藏”之间,始终保持着独立自由意志,这是最值得当代年轻人学习的。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你都要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意志来作出选择,年轻人应该学他这一点。
凤凰网:这次“张良会客厅”是华人国学大典策划并搭建的一个跨界交流平台和文化传播品牌。之所以选择在留坝来打造新的文化IP,首先是因为这里的自然禀赋与人文底蕴。当下,人文资源还面临一个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问题。在这两个转化方面,您能为留坝提供哪些建议?
郑焱:留坝确实有丰富的人文底蕴,2200多年前,张良功成身退在此辟谷修道。这里还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萧何月下追韩信、诸葛亮屯兵北伐等历史故事的发生地。
但我在来之前,从网上看了一些旅游博主写的关于留坝的游记、短视频,其中提到张良的真不多,最多的是隐世秘境——狮子沟、情人谷,还有秋天红叶时的高江公路、留坝美食等。其实这种状况很普遍,很多文化历史遗迹并不具备明显的旅游吸引力,历史文化价值不等于它的旅游价值,比如湖南的柳宗元庙也是这样的。
这就涉及到一个人文历史资源如何转化为现实的旅游资源的问题,即历史文化故事要通过一个载体或产品才能呈现出来,要有体验性、参与感,不能只是一处遗址、古迹。
现在的年轻人喜欢交互式、沉浸式的体验。比如西安的大唐不夜城就是典型案例。是不是可以在留坝某个地方,比如老街,营造一种楚汉时期的历史文化氛围呢?
另外,现在年轻人喜欢剧本杀,假如在老街上能够以楚汉故事为背景,比如说鸿门宴、萧何月下追韩信、张良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等,在这里打造一个剧本杀的聚集地,也许年轻旅游者愿意来体验,通过这个方式了解张良,了解留坝深厚的历史与人文。
凤凰网:您真是非常了解年轻人的喜好。这次跨界对话环节,您在“自然留坝”“人文留坝”之外,还提出了“生活留坝”的概念。能否再展开和我们说说这个概念的内涵?
郑焱:当前文旅市场,有一个重要的趋势是“旅居”消费者的兴起。旅居者更愿意体验本地居民的生活场景。生活场景就是本地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包括各种市场,比如城市里的菜场,乡村里的集市,还有文化馆、图书馆等各类公共设施。
很多地方已经在这样做了,就拿乡村集市来说,仅陕西最近就有西安市郊区秦岭下的农贸大集,宁陕县的秦岭山货大集。这说明它们是有市场吸引力的。
当然,生活场景不仅是集市。我了解留坝现在许多活动其实已经是在展示生活场景了,比如春天时节在稻香东谷赏油菜花,秋天收获季节社火坪的“品鉴稻香”活动,11月初秦岭乡民收获本地牛肝菌,让游客体验摘菌子。我从网上游客游记可以知道,他们对这些具有留坝特色的“回归山野”的体验,印象是非常深刻的。
不仅要有传统的生活场景,还要有新的生活场景。比如溪流边的小酒馆,乡野里的咖啡馆等等,注重文化与自然的和谐,能得到年轻人的喜欢。
留坝县提出了“慢生活、深体验”,“全域留坝·四季旅游”的口号,要做到这些,就不仅仅是专注于打造几个景区,而是要营造一个大氛围,再现留坝特色生活场景。旅居者可以在民宿聊天、读书,也可以穿街走村,感受民俗,使旅居生活生动丰富多彩。这才是真正的全域旅游。
其实,生活场景也是本地人文的一部分。作为旅居者,他肯定希望得到一个全方位的体验,深入到当地居民的生活中。所以我觉得可以在“绿色留坝”“人文留坝”之外,再突出一个“生活留坝”的概念。考虑到张良曾在这里隐居,是不是还可以提出“隐居留坝”的概念呢?可以吸引人们到留坝这样的地方安静地待一段时间,从喧闹嘈杂的城市中解脱出来。
留坝县火烧店镇的秦岭宿集。
凤凰网:“生活留坝”这个概念确实很接地气。这次来留坝体验生活,我们也发现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丰富。比如张良庙花木手杖、狮子坝地社火、留坝民歌、留坝罐罐肉、民间刺绣手工技艺、张良庙庙会等。这些非遗应该也“生活留坝”的重要组成部分。您认为这些非遗该如何融入到全域文旅中来?
郑焱:是的,留坝的非遗特别丰富,吃的、看的、听的、直接参与玩的都有。各地政府都非常重视非遗在文旅中的重要作用。比如山东省政府发布的“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的文件中,提出要培育一批非遗特色产业集群,占了很重要位置。
其实非遗就是生活场景。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非遗不一定要完全和传统一样。是不是可以专门考虑设计一下非遗的展示形式?如果是从传承的角度,那当然要原汁原味。但如果是借用来开发旅游,那就应该根据现代审美的需求有所改造,既有传统民俗的核心因子,又有时代的元素。有的还可以按照时代的需求再创造。
这种再创造,我特别想提一下去年秋天举办的“秦岭乡集”“寻找王维的诗意”,聚合了数十种生活方式品牌,串起大半个中国的风物。让人们能够深入体验秦岭的风土人情,这其中就有留坝特产及非遗的展示:比如香菇、蜂蜜、西洋参、腊肉,打糍粑、炸洋芋等特色小吃;抛绣球、汉服表演、评书等有趣的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也不局限于传统非遗,还有外来的时尚咖啡、贺兰山的葡萄酒、各种新颖的文创产品,甚至有北上广飞来的新消费品牌等。我非常赞同宿集营造社召集人夏雨清老师的话:“乡村只是一个背景,可以引入很潮流的形式来展现。”
凤凰网:留坝文旅的定位特别突出“慢生活、深体验”,近年来积极引进民宿这一新兴业态。我们也注意到,您这次来留坝参观民宿时,特别注意向店主咨询细节问题,比如各种房型的价格、客源地、客源年龄结构、居住时长等。目前全国有很多地方都在致力于康养旅居产业,您认为留坝需要怎样差异化发展,来避免同质化的问题?
郑焱:现在各省都相继出台了扶持康养产业的政策,这与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管理有关,同时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老年人更为重视养生,这个市场越来越大。
留坝发展康养旅居产业是非常有优势的。首先它的自然条件特别好,森林覆盖率高,空气好,山地自然景观也非常漂亮,有利于发展山地休闲运动。此外,这里的中草药材非常丰富,有100多种,包括著名的西洋参。这对发展中医药康养是非常好的资源条件。
更重要的是,“疗愈”是目前旅居市场的新方向,“养身又养心”成为旅居疗养的共同诉求。在这方面,更可彰显留坝深厚的历史人文价值。因为张良这张文化名片与道教、养生密切相关。是不是可以用“像张良那样旅居留坝”“养生留坝”“隐居留坝”“归隐留坝”来吸引游客到留坝旅居、养生?尤其是对中老年人而言,文化的价值是不可替代的。这也是留坝差异化发展康养旅居产业的一大优势。
(访谈、整理|甘敏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