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继伟:地方隐性债务由省级统一化解,国家分配一定数量置换债额度

点击收听本新闻
听新闻

楼继伟:地方隐性债务由省级统一化解,国家分配一定数量置换债额度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凤凰网财经讯 9月27-28日,“新空间·新动能——凤凰湾区财经论坛2023”于香港、深圳两地同步举行。本次论坛由凤凰卫视、凤凰网联合主办,围绕“新空间、新动能”主题,深入探讨“多重考验下的全球经济:复苏还是衰退”、“全球经济风险与中国应对之策”、“香港经济新动力”、“全球危机与地方政府债务”、“大湾区资本市场建设”等关键议题,为全球经济及湾区发展贡献新智慧。

中国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

中国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

中国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出席论坛,并在“多重考验下的全球经济:复苏还是衰退”环节发表主旨演讲。楼继伟认为,当下中国经济面临一些新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特别是房地产投资和销售不足,地方债务需要逐步消化,经济恢复不及预期。”

“目前,政策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并加大了对房地产商的支持,降低购房者预期负担。地方隐性债务由省级统一化解,国家分配一定数量置换债的额度给予支持等等。这些问题是一定时间的积累,解决问题需要一个过程。到了七八月份,经济情况出现了边际改善。”

总体而言,楼继伟对全球经济复苏的前景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以下为楼继伟演讲全文:

今天论坛讨论的第一个主题是全球经济复苏前景展望。受一系列负面因素制约,目前全球经济正处于弱复苏状态。这些制约因素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第一,从五年前开始,逆全球化思潮泛滥,民粹主义、民族主义、保护主义在全球兴起。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在重构,不再按照比较效益原则配置,这损失效率、不利于经济复苏。

第三,世纪疫情爆发对各国经济都从供给和需求两端造成打压。虽然新冠疫情已经不再作为国际卫生事件,但三年产生的疤痕效应是严重的。

第三,俄乌冲突爆发到现在已经超过一年半,造成全球能源和粮食供应紧张,价格高企,对全球通货膨胀起到了推动作用。目前能源价格逐步回落,但核心通胀率回归到正常,需要一个过程。

第四,从2020 年开始欧美各国都采取了史无前例的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避免了经济衰退。但通货膨胀快速攀升。2022 年3 月以来,美联储和欧央行相继快速加息,通货膨胀率逐步回落,但也延缓了经济复苏的过程。

第五,当今世界,中美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比较长的时期,中美是竞争合作关系。五年前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折性变化,从竞争合作转为竞争对抗,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不利影响。最近中美成立经济和金融两个工作组,希望能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

以上提到这些负面因素,有些属于长期结构性的,需要长周期化解,而经济复苏主要依靠逆周期中短期调节政策。近一年半以来,主要发达国家通过消减财政政策扩张力度,收紧货币政策,在控制高通胀和防止经济衰退之问,进行两难选择。目前己产生了一定的的效果。通胀已经开始下降,经济并未陷入衰退,但欧洲因结构性弱点,陷入衰退的可能性相对大一些。

中国的经济情況同发达国家不同。在疫情期问,中国没有采取发达国家那样激进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扩张的力度也远小于发达国家。今年经济处于恢复性阶段,上半年经济增长率为 5.5%。但也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特别是房地产投资和销售不足,地方隐性债务需要逐步消化。

二季度经济恢复不及预期, 7月、8月宏观经济出现边际改善。目前已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加大对房地产企业流动性支持,降低购房者利息负担,地方隐性债务由省级统一化解,国家分配一定数量的置换债额度给予支持,等等。这些问题是一定时间的积累,解决问题还需要一个过程。

总之,我对全球经济复苏的前景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今天讨论的第二个主题是全球通胀、债务危机会否引发新一轮金融危机。对于这一主题我分两个方面分析。一是金融监管框架的有效性。二是高通胀对金融危机的影响。

第一,相对稳定的金融监管框架已经建立。

金融监管体系的改进通常由危机触发,以防范类似的系统性风险再度爆发。但经济金融生态不断演进,难免产生新的危机,推动金融监管体系进一步改进。这是一个循环演进不断优化的过程。我重点分析中美两国的情況。

美国长期奉行金融自由主义,对加强金融监管很难形成共识。本世纪初,商业银行将高风险次级贷款证券化,而且未做任何风险留存流入金融市场,叠加各种衍生工具加杠杆,最终导致 2008 年金融危机。同时系统性危机也促成共识,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多轮妥协,多德-弗兰克法案得以通过,为保护纳税人和消费者利益,防止金融危机再次发生,建立起监管架构。

中国与美国不同,是以间接金融为主,金融资产集中于商业银行,但长期以来对利率进行管制,对资本市场监管薄弱。2013 年后,银行为了获得高利润,通过各种办法将资产和风险出表,催生出各种类型的“影子银行”,实为“银行的影子”,推出的金融资产主要是“高息刚兑” 产品。房地产价格高企和地方隐性债务扩大有更为深刻的原因,但这些“高息刚兑”产品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15 年底中央陆续提出经济去杠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金融回归本源为实体经济服务,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底线。在此之后,2018 年资产管理新规正式实施。这是多个监管部门共同拟定的监管框架,解决了以往监管不协调,出现监管套利问题。新规要求银行的资产必须撤出理财资产,银行设立的资产管理部门必须子公司化,同商业银行机构隔离、风险隔离。理财资产必须净值化,不得新发行“高息刚兑”产品。还规定了三年的过渡期,防止在化解风险时产生系统性风险。

今年5 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成立,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由于整合了各监管机构的职能和人员,监管框架的统一性和监管能力都获得了增强。在完善金融监管框架的同时,还扩大了金融业的改革开放,已解除了对商业银行利率的管制,改革股票市场原有的上市审批制度,在加强信息披露的基础上,实行注册制。可以说中国相对稳定的金融监管框架已经建立。

第二,高通胀对金融危机的影响。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收紧货币政策抑制高通胀,很可能触发金融危机风险。典型的是硅谷银行破产事件。硅谷银行在资产端主要是长久期证券,而负债端主要是短期存款。美联储连续加息,致使证券价格大幅下跌,硅谷银行产生大量浮亏。消息一经宣布,24 小时之内形成挤兑,硅谷银行宣布破产,被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并对所有存款加以保护,阻断了对中小银行传染的链条。这一典型事件有如下几点启示:一是,抑制高通胀特别是快速加息,引发资产价格发生急剧变化,容易触发金融风险。二是,数字经济、数字社会使风险传播的速度是以往难以想象的。三是,政府部门必须快速介入,防止金融风险事件转变为金融危机。

发达国家为抑制高通胀,普遍采取了快速加息的政策。这会引导资金快速从脆弱国家流出,债务危机从而产生。但这些国家经济规模小,全球外部性低,不大会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美国债务危机是另外一个极端,美债违约将会严重打压美国经济,还很可能引发全球金融危机。虽然通过政治妥协提高了国债上限,没有发生美债违约,估计类似的博弈还会发生。

中国也有发生债务危机的风险。主要是房地产需求不足,一些房地产商流动性困难,甚至出现债务违约,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需要逐步化解。如前所述,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可以看到效果正在逐步显现。相信还会进一步采取措施,而且大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基本健康。无论如何,消化债务风险需要有一个周期,但不会发生全局性债务危机。

未来一年,将是防范金融危机的关键一年,我的总体看法是谨慎乐观的。同时也应看到,既然是危机总有不可预测的一面,而且都有全球外溢性,这需要各国通力合作,防范发生危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