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消息,随着本周将有8500亿元的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以及10月金融数据显示有效融资需求仍待提振,近日市场关于降准的讨论再起。国内四大证券报均刊发文章议论降准一事。中证报刊发《新增信贷有支撑 四季度降准仍可期》、证券时报刊发《年底前再降准有空间且有必要》、证券日报刊发《本月MLF或延续超额平价续作 四季度降准预期升温》、上证报刊发《10月金融数据出炉 信贷投放保持同期相对高位》。
中证报:新增信贷有支撑 四季度降准仍可期
中国人民银行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和人民币贷款均呈现同比多增态势。
专家表示,10月金融数据反映出我国内需延续恢复态势。为支持实体经济稳定增长,货币政策将始终保持稳健性,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今年仍存在降准的可能性,以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居民住房消费有所企稳
数据显示,10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384亿元,同比多增1058亿元。
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减少34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05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07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516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77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828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17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088亿元。
“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保持平稳。”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在季初信贷“小月”、前期大规模信贷投放形成一定透支等多因素影响下,10月信贷投放虽然环比回落,但在企业贷款、票据等支撑下,单月信贷投放保持在同期相对高位水平。
从结构上看,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在9月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较多的情况下,10月住户中长期贷款继续保持同比多增。这可能表明,前期房地产政策优化调整的效果已逐步显现,居民住房消费有所企稳。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居民中长期新增贷款连续两个月同比多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房地产销售在逐步企稳,居民对楼市预期在逐步改善。
政府债融资支撑新增社融
数据显示,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74.17万亿元,同比增长9.3%;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8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9108亿元。
政府债券净融资对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形成支撑。数据显示,10月政府债券净融资1.5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28万亿元。
温彬表示,伴随万亿元国债增发,预计11月和12月政府债净融资规模均将达到万亿元水平,会继续对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形成有力支撑。
M2方面,数据显示,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8.23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1.5个百分点。“M2同比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匹配,表明目前货币环境保持适度宽松。”周茂华说。
持续激发有效融资需求
专家表示,为支持实体经济稳定增长,下阶段仍需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同时,保持货币信贷和融资总量增长合理、节奏平稳、效率提升。
董希淼表示,当前市场主体的信心和预期仍在恢复当中,有效融资需求有待进一步提振。下一步,应重点关注企业贷款增长的稳定性和居民贷款增长的持续性,全面落实好前期政策组合拳,继续采取有力措施,更好地稳定预期、提振信心,持续激发有效融资需求。
“在宏观政策支持叠加经济内生动力修复的带动下,经济仍将持续向常态回归,企业对经济复苏前景保持乐观预期。”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认为,货币政策将继续加码稳经济,这将提振企业和居民信心,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有望逐步增多,从而带动金融数据走强。
董希淼表示,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箱中的工具仍然较多,货币政策进一步调整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均存在。四季度或继续加大政策实施力度,继续推动政策利率下行、降准、适度降低存款利率,压降银行资金成本,推动市场主体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进一步巩固宏观经济恢复向好的态势。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货币政策将着重加强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护航国债增发,降准或大规模续做到期中期借贷便利(MLF)都是可选项。
证券时报:年底前再降准有空间且有必要
随着本周将有8500亿元的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以及10月金融数据显示有效融资需求仍待提振,近日市场关于降准的讨论再起。
之所以市场认为近期货币宽松的窗口期再度打开,除了银行体系本身就有“补水”的需求和助力经济稳增长的诉求外,汇率等外部约束因素的缓和,以及为资金市场即将到来的跨年阶段提前准备等,也被看作当前为降准合意时点的重要原因。
人民银行上个月表示“货币政策应对超预期挑战和变化还有充足空间和储备”,行长潘功胜上周还提出“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为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这些来自官方的表态均让市场看到了货币政策在总量和结构上还有进一步宽松的空间和可能性。
今年以来,为提振经济复苏动能,货币政策多次发挥逆周期调节的先行作用,3月、9月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中长期资金超过1万亿元;6月、8月两次降低政策利率,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等市场利率下行。不过,10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再度转负,说明我国经济修复基础有待逆周期政策进一步“加持”巩固。
除巩固经济修复势头的需要外,银行体系对中长期流动性的注入也有需求。以一年期股份行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为例,自上月以来其利率水平就持续高于同期MLF利率,表明当前银行体系中长期流动性偏紧;加之年底最后两个月有超万亿MLF到期,降准作为成本最低的一种流动性投放工具,在为银行体系补充中长期流动性的同时,也有利于减轻银行负债端成本。
自9月底政府债密集发行以来,市场对降准的期待就一直存在,近期之所以被视为降准的有利窗口,主要在于受中美关系出现缓和向好迹象、美联储加息周期见顶,以及年底结汇需求季节性增多等因素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年底前有望保持稳定,降准的外部约束有所缓和。
近年来,我国实施过多轮降准,但降准并不等同于量化宽松超发货币,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大水漫灌”;在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的诉求下,降准的作用更多体现为营造与之相匹配的流动性环境,以及降低银行体系负债成本。因此,从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并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角度看,年底前再度降准是有空间和必要的。
证券日报:本月MLF或延续超额平价续作 四季度降准预期升温
11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13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维持1.8%不变。鉴于当日有180亿元逆回购到期,故央行公开市场实现净投放950亿元。
从本周到期资金来看,周二至周五公开市场分别还将有3530亿元、4740亿元、2020亿元、2030亿元,总计12320亿元逆回购到期。本周大规模的逆回购到期对应的是上一周大规模的投放,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由于前期一揽子化债方案推进实施,叠加万亿国债发行,会导致债券市场供给增大,从而对流动性带来一定压力。为此,央行适度增大流动性投放操作,以满足市场流动性需求。
在经历了10月中下旬市场流动性需求上升,货币市场利率明显走高后,11月份以来,DR007(银行间市场存款类机构7天期回购加权平均利率)等关键货币市场利率品种已回落至政策利率附近。通过中国货币网数据梳理,10月19日至10月31日,DR007始终保持在2%以上;月内DR007均值为1.98%。截至11月10日,11月份以来DR007均值为1.83%。
除了大规模的逆回购到期外,11月15日还将有850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到期,为今年最高到期规模。截至10月份,央行已连续11个月加量续作MLF,且近几月净投放规模还出现扩量迹象。
梁斯预计,本月MLF大概率将维持超额平价续作的方式,以更好满足市场流动性需求,支持金融机构信贷投放。
根据央行发布的10月份MLF开展情况显示,期末MLF余额为56750亿元。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表示,从过去的规律上看,当MLF余额接近5万亿元后央行常会择机实施降准以缓解MLF续作压力、减少MLF对担保品的占用。
“当前至年底之间择机降准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张旭认为,本阶段降准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缓解其净息差的压力,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同时,前期政府债券集中发行等因素已使超储率处于低位,此时增发国债会给年末银行体系流动性带来进一步的压力,而降准可以更好地与财政政策进行配合,为政府债券的发行提供适宜的流动性环境。另外,一个半月后即将进入资金市场跨年阶段。跨年时市场主体的流动性需求通常会明显上升,而资金供给又往往受到监管指标等因素的限制,再加上年末财政资金投放的不确定性,其结果是常形成资金市场利率的波动。倘若在当前至年底前这段时间择机实施降准,有助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
华福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李清荷表示,基于对当前经济复苏情况、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汇率压力等方面的考量,倾向于认为四季度央行会采取降准操作。
李清荷分析称,1年期股份行同业存单发行利率自10月13日发行利率向上突破2.5%以来,已经整整1个月。在同业存单发行利率持续高于MLF利率的情况下,MLF成为资金成本更低的一种负债方式,从而银行具有上报更高续作量的动机。考虑到11月份、12月份本就已有大量MLF到期,若叠加银行加量续作MLF的需求则央行可能采取降准操作来置换部分MLF到期量。另外,目前商业银行超储率偏低,通过降准补充银行超储消耗的必要性增强。
上证报:10月金融数据出炉 信贷投放保持同期相对高位
中国人民银行11月13日发布的10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8.23万亿元,同比增长10.3%;10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384亿元,同比多增1058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8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9108亿元。
今年前10个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1.68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上年同期多2.33万亿元。
分析人士称,未来,随着财政接力“稳增长”,政府债券发行有望继续支撑社融增速向上,预计到年底社融及贷款增速将继续回升。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望带动总需求和经济恢复动能逐步增强,稳健的货币政策也会通过降准等方式协同配合,共同稳固宽信用进程。
10月信贷数据好于市场预期
“10月信贷、社融数据好于市场预期,强于季节性表现。”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
数据显示,10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384亿元,同比多增1058亿元。“7384亿元”的数据超过市场此前普遍预期的6000亿元至6500亿元。
10月信贷投放保持在同期相对高位。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在季初信贷“小月”、实体有效融资需求尚待恢复、前期大规模信贷投放形成一定透支等因素影响下,10月信贷投放环比回落,但在企业贷款、票据等支撑下,信贷投放仍保持在同期相对高位。
不过,信贷结构依然有改善空间。10月,住户贷款减少34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05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07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516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77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828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17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088亿元。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企业中长期贷款已经连续4个月同比少增,而票据融资规模依然相对较高,反映出银行“票据冲量”现象仍存,信贷需求依然较为疲弱。9月以来,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调,居民提前还款意愿明显缓和,但新增需求依然较弱。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长的内生动力,还需结合政策效力的持续性进一步观察。
关于住户短期贷款减少,光大证券首席金融业分析师王一峰表示,受国庆中秋假期影响,部分需求或在节前提前释放,当月消费贷、信用卡贷增长或有所放缓。
政府债券对社融形成支撑
初步统计,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8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9108亿元。
“政府债券融资驱动新增社融同比多增。”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社融增量超出市场预期。从信贷类资金看,新增人民币贷款4837亿元,同比多增232亿元。从直接融资看,企业债券净融资1144亿元,同比少1269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56万亿元,同比多1.28万亿元,政府债券融资明显放量。这主要与一揽子化债方案落地、特殊再融资债重启发行等因素带动有关。
数据还显示,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8.23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1.5个百分点。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较快,这些因素对M2增速带来支撑,但去年同期基数较高以及政府债券发行加速一定程度上拖累M2增速。总体看,10月末M2增速仍然维持10%左右的较高水平,稳健的货币政策较为有力,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
社融增速有望继续回升
展望未来,中金公司预计,后续社融增速有望继续回升。10月以来,特殊再融资债重启发行、决定增发1万亿元国债,财政接力“稳增长”。政府债券发行有望继续支撑社融增速向上,预计到年底社融及贷款增速将继续回升。
温彬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望带动总需求和经济恢复动能逐步增强,稳健的货币政策也会通过降准等方式予以协同配合,共同稳固宽信用进程。预计年内信用扩张仍保持偏暖状态,而且月度间信贷投放更加平滑、波动性降低。
“总体而言,经营主体的信心和预期仍在恢复中,有效融资需求有待进一步提振。”董希淼认为,下一步,应重点关注企业贷款增长的稳定性和居民贷款增长的持续性,全面落实好前期政策组合拳,并继续采取有力措施,更好地稳定预期、提振信心,持续激发有效融资需求。
关于下一阶段货币政策,董希淼表示,目前,国内经济加快恢复的迹象增多,多项经济指标回升,但恢复态势仍待进一步稳固。四季度,可以进一步加大政策实施力度,继续推动政策利率下行,实施降准,适度降低存款利率,压降银行资金成本,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降5个到10个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