塌落有两种义项,一种是一个汉语词语,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伤害的事故,出现在建筑施工领域,指坍塌过程或事例。另一种是矿业工程术语,指冒落的过程或事例。无论是掘进井巷和采场采矿,顶板 下沉、 冒落均可称为塌落。
暴雨、久雨或强震之后,雨水渗人土体,一方面会增加边坡土体的重量,另一方面能使裂隙中的填充物或岩体中的某些软弱夹层软化,产生静水压及动水压,使斜坡岩体的稳定性降低,或者由于流水冲掏下部坡脚,削弱斜坡的支撑部分,或者由于地震改变了坡体的稳定性及平衡状态,而发生边坡塌落。
在井巷、采场开挖之前,地下的岩层是实体,上部岩层的重量压在下部岩层,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岩体不会变形和移位,但其压力并没有完全消失,是潜存于地层中。当开凿巷道和采场后,在岩层内形成了空问,破坏了岩层实体地压平衡关系,引起了地压活动,这些空间围壁的潜在压力向空间释放,致使围壁逐渐破裂,向空间凸出并掉落。
顶板下沉或离层超过支撑力的限度而失掉平衡,称为塌落。无论是掘进井巷和采场采矿,顶板下沉、冒落均可称为塌落
英国人诺曼·安吉尔,38岁那年,写了一本著名的书《大幻觉》(The Great Illusion),该书主要观点:由于全球化,国家之间,在经济上已相互依存,战争行为变得“无利可图”,即使胜利国,也得不偿失,因为战争掠夺的有限战利品和领土,远远无法抵消商贸信用的毁灭。大意是说:全球化抑制了战争,助长了和平。
该书出版后,受到疯狂追捧。澳大利亚总理称,“一本光彩夺目的书,怀着对文明人未来的最光明的承诺”。英国防务委员会主席埃舍尔勋爵也点赞:“战争变得越来越困难和不可能。”
该书出版于1910年。当时,葡萄牙、西班牙,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美国等西方国家,已经用坚船利炮,在全球范围内,暴力开启了全球化进程。
4年之后,1914年,萨拉热窝,一声枪响,一战开始,3000余万人死亡。
29年之后,1939年,纳粹德国闪击波兰,二战开始,9000余万人伤亡。
110年之后,2020年,生物界闪击人类,有如三战,截止目前,伤亡已接近2000万。
自然界(气候变暖)玩界(娱乐至死)生物界(无欲世代)AI界(反人文极化)……在排队,新型《风险社会》矩阵式来袭,《著名玩盲》占据核心点位持续点炮,《著名麻木》围观呈山瀑布效应态
这些全球大规模战争或伤亡事件,全部发生于全球化大背景之下,说好的“全球化抑制了战争,助长了和平”呢?理论上全球化可以消弭分歧、加强合作,更有力地狙击疫情,现在呢?
需要反思一些问题:是否专家学者低估了“纳德效应“对于人类社会文明的促进作用?
是否“荣格效应”并不能控制某些人类心中的恶魔?
是否“弗洛伊德之惊叹效应”只能帮助人类社会的经济增长与物质满足,于其它方面毫无用处?
漠视“纳德效应”必然导出“牛结实现象”,其必然导致“塌落”!这是一个整体性的“文化内核塌陷”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扫除玩盲》或已刻不容缓——「玩商时代《玩盲》的六大特征」
《风险界定》将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化的高效途径
是不是这样呢?举个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