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关系发生质变?台湾后选举时代将动荡不安?资深媒体人解读

凤凰大参考|“过去存在侥幸心理,这次大陆政策让民进党措手不及”

编者按

当下蓝绿白阵营各自面临哪些困境?中美关系对台湾选举将构成何种影响?为什么本次选举意义不同以往? 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投票日期临近,《凤凰大参考》特地设立“台湾选举观察”系列报道,本文为系列第七篇,由资深媒体人吕志翔解读,为读者提供观察台湾局势的多元视角。

核心提要

1. 距离2024台湾选举不到3周,蓝绿白三足鼎立、选情紧张,而这一次选举,或将时隔20年选出支持率未过50%的弱势领导人。不同以往,此次选举的影响不仅限于岛内,而将扩及两岸关系、美中战略竞争、印太(亚太)形势乃至全球秩序,有四重影响。胜选者将在内部面对台湾治理、凝聚共识的挑战;在外部则面临大陆积极推动统一进程与美中战略竞争的双重压力。

2. 参与竞选的三个党派都正面临困境。 由于黑金、贪腐、滥权的“DNA”,“最会选举”的民进党失去了大批中间选民与年轻族群的民心,但目前支持率仍位列第一; 国民党失却老派党派的自信、谨小慎微,以至于“蓝白合”破裂、让民进党捡了便宜,选情并不乐观; 一度热门的柯文哲退居第三,能否逆转也未可知。

3. 无论台湾选举结果如何,美国对台政策都不会有太大改变。 不过,美国对赖侯两个候选人担任领导人仍然有微妙的态度差异。 赖清德“务实台独工作者”之姿可能会破坏美国与中国大陆修复关系的努力,但是民进党领导人对美国的配合度或高于国民党。

4. 民进党愈发鲜明的“台独”立场挑战了大陆的红线。 近期,中国商务部采取低风险的经济手段,精准打击与民进党关系密切的企业,让心存侥幸的民进党当局始料未及。无论选举结果如何,两岸关系已产生质变。大陆不再无条件对台湾“让利”,其效应是否扩散到政治、安全层面,大陆在台湾选举前后都可能有新的部署。 这显示出大陆已对台湾选举的各种可能结果做好准备,将持续推进统一进程。

编辑丨胡雨凡

原标题:後台灣“總統”大選:動盪不安的年代

距离2024台湾选举投票不到3周,“三脚督”(编者注:即三足鼎立)选情紧绷,民进党与国民党打出蓝绿对决态势,民众党力拼在两强争霸下不会出现“弃保效应” (编者注:某政党或候选人为担忧同质性的其他政党候选人瓜分选票,就会喊出“弃保”的口号,希望选民将选票集中在有机会胜出的候选人身上) 。

而与过去5次领导人选举相比,台湾将会选出无法拥有过半数(Majority)支持的弱势领导人, “立法院”三党不过半的可能性大,形成“悬峙国会”。由于缺乏多数民意支持加上分裂的“立法院”,下一任台湾领导人将在内部面对台湾治理、凝聚共识的挑战;在外部则面临大陆积极推动统一进程与美中战略竞争的双重压力。

台湾《联合报》19日民调显示,民进党“赖萧配”与国民党“侯康配”的支持度以31%打平,民众党“柯盈配”维持21%;TVBS22日公布的民调,“赖萧配”则以33%领先“侯康配”32%,蓝绿差距仅剩1个百分点,民众党以24%殿后;《美丽岛电子报》23日的最新 民调 显示,赖萧配支持度为37.5%,侯康配以32.6%居次,双方差距4.9个百分点,柯盈配维持16.3%。民进党目前仍然维持领先态势,但都在误差范围内,不能排除被翻转的可能性。

根据12月27日最新民调,在第二次政见发表会后,民进党与国民党的差距拉大。

台湾选民明年1月13日将选出未来4年领导人,与过去不同的是,这次选举意义超越了台湾本身,影响将扩及两岸关系、美中战略竞争、印太区域情势、甚至世界秩序。 英国《卫报》以“超级杯”形容2024年全球40多国(地区)将举行领导人选举,其中台湾与深陷战乱的乌克兰被并视为“压力最大”。国际媒体聚焦台湾选举结果将连动美中角力、印太地缘政治格局,3位候选人的立场与主张因此受到密切检视。

台湾青年争取劳权“拒砍七天假”的抗议画面。

在美国对中国(大陆)与台湾政策方面,这次台湾选举还不会构成所谓的拐点,主要原因是当前美国“挺台抗中”政策已成为两党共识,同时第二次“拜习会”刚结束,两强关系正处于止跌回稳阶段,双方对台湾问题虽存在歧见,但不会贸然改变政策。在美中战略竞争架构下,台湾位处地缘政治断层的高风险地位并未改变,美国与中国(大陆)共管台湾情势也不变。

在两岸关系上,中国最高领导人在“拜习会”否认有2027、2035年“武力攻台计划”,他首次当面告诉拜登总统,希望美国停止武装台湾,支持和平统一台湾,明确传达了统一台湾的强烈讯息。大陆更甘冒“介选”可能导致的反效果,最近对台湾采取“贸易制裁”行动,代表了大陆已准备好应对台湾选举各种可能的结果,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与主动权。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旧金山斐洛里庄园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

无论选举结果如何,两岸关系已产生质变。中国大陆21日宣布明年起中止《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早收清单中丙烯、对二甲苯等12项石化产品关税优惠后,两岸经贸关系现状已经松动,大陆不再无条件对台湾“让利”,其效应是否扩散到政治、安全层面,大陆在台湾选举前后都可能有新的部署。

本文将分别从台湾政治、美台关系及两岸关系探讨台湾选举已出现的变与不变。

过度迷信“蓝白合” 国民党自陷困境

蔡英文“执政”7年多民怨四起,黑金、贪腐、滥权已被标记民进党的DNA; 两岸关系螺旋下坠,台海兵凶战危,义务役从4个月延长到一年,过去对民进党有憧憬的中间选民与年轻族群也纷纷离弃而去。在民进党难甩开执政包袱下,国民党在领导人选举中理应拥有优势,延续去年“九合一”大胜气势,却受到在野阵营“蓝白合”谈判拖累选情,打乱选战策略。严格来说,选情对国民党并不乐观。

侯友宜

民进党固然最会选举,也拥有整个政府体系与庞大资源,高达70%下架民进党的民意已蔚成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但国民党主其事者谨小慎微,缺乏自信,身为最大在野党从提名到竞选过程中不敢开大门、走大路,硬是要整合鸿海集团创办人郭台铭与民众党主席柯文哲,一时之间,“非绿大联盟”、“政党轮替大联盟”、“执政大联盟”、“主流民意大联盟”纷纷出笼。 缺乏运作机制与规范,各政党理念目标不同,每个人都要大位, 蓝白合最后于11月23日在“君悦饭店”以闹剧收场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必胜组合谈判破局,唯一渔翁得利的就是民进党。

2023年11月23日,经历激烈谈判后,蓝白合破局。图上从左到右依次为柯文哲、郭台铭、马英九、侯友宜、朱立伦。

“三脚督”局面确定后,过度吹牛的柯文哲如泄了气的皮球,迅速退居第三,与领导人大位已经绝缘 ,侯友宜选择媒体人赵少康搭档竞选,接连抛出利多政见,加上泛蓝势力回归,急起直追原本“躺着选”就稳赢的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要力拼20天内上演逆转胜不容乐观,要看是否有重大突发事件,或成功操作弃保。

台湾选举有个特征,议题、政策辩论往往不是关键, 1996年的“兴票案”让宋楚瑜铩羽而归;2000年的“两颗子弹”使陈水扁与吕秀莲以0.2个百分点、25563票让连战与宋楚瑜饮恨而退;2012年蔡英文挑战寻求连任的马英九,除了美国拒绝背书外,“宇昌案”使她受重挫;2016年“太阳花学运”终于将蔡英文送进“总统府”;2020年蔡英文则靠着香港“反送中”及“乌龙间谍”王立强案,创下817万的空前高票连任。

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蔡英文连任。

赖清德现在陷入万里老家违建案争议,虽然宣示要交付公益信托,优先作为矿工生活纪念馆,由于一开始未能果断认错、处理,任凭议题延烧,现已被嘲讽为“赖皮寮”,对于选举是否有决定性影响,仍待观察。

赖清德位于新北万里的老家因为违建争议成为热门话题,政治人物、媒体、不少民众把这里当景点参观。

这次选举差距接近,大多数蓝白绿选民已有定见,大约有9%中间选民尚未确定,若以78%投票率来看,大约有135万票,若能有效争取,国民党仍有胜算。另外,要观察在最后关键时刻是否出现弃保效应。只是目前各方支持都已达到饱和点,并全力巩固基本盘,要操作“弃柯保侯”是个高难度、高风险的挑战。

台湾民众党候选人柯文哲在最近的民调中有所下滑。

依目前三党支持率推估,下一任领导人得票不可能超50%,“立法院”也不会出现某一个政党席次过半,无论任何政党候选人出线,都将面对一个内部对立、分化局面。

美国政策维持不变 倾向民进党

美国外交政策有一定的延续性, 当前“挺台反中”政策是两党共识,以及在美国制衡战略中,由于台湾第一岛链的战略地位、高科技产业供应链的关键角色,以及共同价值理念等因素,“台湾牌”是美国不可或缺的政策工具。在台湾,亲美、深化美台关系是台湾人的最大公约数,也是三位候选人难得一致立场。美方也表明在台湾选举采取公正立场,不会选边,会与未来当选人密切合作,因此,无论选举如何,美国对台湾政策不会有重大改变。

2023年9月,国民党参选人侯友宜(右)造访“美国在台协会”(AIT)华盛顿总部,由AIT主席罗森柏格(左)出面接待。

即使如此,美国对于赖清德或侯友宜担任领导人仍是有微妙、细腻的差异。 赖清德的“务实台独工作者”背景令美国感到不安,暴冲式的谈话或行动很可能破坏美中修复关系的努力。但民进党领导人的配合度与可控制度可能高于国民党,如赖清德最近频频表态要遵奉“蔡英文路线”,消除“疑赖论”阴影。民进党在“外交”、“国防”、经贸、食安等所有层面议题对美国几乎是言听计从,加上前“驻美代表”萧美琴担任“副总统”辅佐、监督,美国对赖萧配应是相当放心、安心。

侯友宜与赵少康同样主张加强与美国关系,但是不认同民进党完全附和美国、甘为美国对华遏制的马前卒的立场,如侯友宜就公开表示,“台湾不是强国的棋子”,也因此被贴上“疑美论”标签。国民党同时主张与大陆交流、对话,接受“九二共识”,维持经贸关系,在美中战略竞争保持中间立场,国民党在美国的刻板印象就是“亲中”。以当前华盛顿的极端对华遏制的趋势,美国确实比较偏好民进党,右翼共和党保守派尤其如此,这在华府已是心照不宣的机密。

“赖萧配”

美国众议院外委会主席麦考尔在接受日媒访问时居然表示,国民党推出北京的“傀儡候选人”;美国媒体日前炒作习近平在“拜习会”表示要美国支持和平统一台湾;美国知名学者葛来仪在X平台公开要求别用合照来暗示她支持侯友宜,她也曾与柯文哲公开对呛等,都可看出目前华府仍是亲绿居多。

当基本上,华府基本上不会担忧选举结果,倒底57%民众主张台湾“永远维持现状”,只有3%主张急统,8%赞成缓统,13%希望尽快独立,在台湾安全几乎全面依赖美国情势下,无论谁是下任台湾领导人都难脱离美国驾驭,维持两岸关系“分而不独,和而不统”的现状最符合美国利益。

葛来仪不满照片被擅用,2023年12月12日,侯友宜致歉。

以当前美中军力结构与进攻台湾的军事与政治风险评估,大陆“武力攻台”并非迫在眉睫,若期望现状能永远保持也是不切实际。特别是,若前总统川普重返白宫,加上台湾民进党继续执政,未来4年台海情势极可能失控,进入天摇地动黑暗时期。

大陆推动统一进程 挑战现状?

大陆最近主动出击,企图制造处理台湾问题的突破口,也因此引发拜登当面警告北京不要介入台湾选举,应尊重胜选者,并与胜选的一方合作。只是若拒绝接受一中、九二共识,主张“台独”与“两国论”的赖清德胜选,要北京与他合作根本是挑战大陆的红线。

中方则要求美方落实“四不一无意”承诺,更应该将不支持“台独”的表态体现在具体行动上,停止武装台湾,支持中国和平统一,“中国终将统一,也必然统一”。 第二次拜习会达成了美中恢复高层军事对话等具体成果,美中紧张关系也渐趋缓和,唯对台湾问题双方依然尖锐对立。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图源:新华社

前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问台湾导致了台海中线消失,大陆军机军舰跨越中线,更逼近24海里毗连区,在台海周边进行实弹军演等军事行动成为新常态。在经贸领域,民进党诋毁ECFA是“糖衣毒药”,却年年享有超过千亿美元的贸易顺超,去年更高达1565亿美元,大陆对民进党“吃中国(大陆)的饭,砸中国(大陆)的碗”决定不再采取容忍态度。

过去台湾普遍存在侥幸心理,以为基于汇聚两岸力量共促融合发展和“两岸一家亲”政策,大陆不至于对台湾民间产业与农业采取过于激烈经贸行动,特别是在台湾选举期间避免“介选”,造成反效果。然而中国商务部近日宣布认定台湾限制2509项大陆产品进口构成“贸易壁垒”,紧接着裁定12项台湾石化产品明年出口不再享受零税率,让民进党当局与业界措手不及。

大陆这次显然是有备而来,选择低风险的经济手段,实施精确打击,相关金额高达18亿美元,但缩小打击面限于中油、国光与台塑等三家石化产业,其中国光与中油是国营事业,而台塑与民进党关系密切,并是台湾指标性企业,警告意味浓厚,受到波及的业者与就业人口有限。

2023年12月21日,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朱凤莲表示,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当天发布公告,决定中止《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部分产品关税减让。

大陆紧接着又于22日宣布即日起恢复台湾石斑鱼输入,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表示: “只要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两岸就是一家人,一家人的事就好商量、好解决。 我们愿意与岛内有关方面共同努力,继续为恢复台湾农渔产品输入大陆提供帮助。 ”明示“统独立场”与两岸经贸往来脱不了关系,这也是大陆典型的两手策略,“硬的更硬,软的更软”。

大陆启动经贸手段具有多重目标,最重要的当属,虽然目前台海问题处于美中共管状态,双方对台湾问题的目标与利益完全不同,大陆要扩大对台湾问题的主导权与主动权,对所谓的现状拥有更大的话语权与界定权,以创造有利统一的条件。

2010年6月29日,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领导人在重庆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第二,宣示大陆对ECFA拥有绝对决定权,过去各界不断观望、臆测大陆对ECFA可能采取的行动,包括全面或部分终止,这次大陆只锁定12项石化产品,显示目前无意切断两岸的经贸“脐带”,唯不能排除以“切香肠”方式扩大到其它539项产品。

第三,大陆这次不忌讳“介选”的指控,在关键时刻出手,显示了大陆已对台湾选举各种可能的结果做好准备,并不排除在投票日前再度出招;第四,越过台湾“官方机构”,直接诉诸台湾业者与民众,展现善意,这也是其一贯手段,手法更为纯熟。

2023年12月22日,中国海关总署通知恢复台湾地区石斑鱼输入大陆。图为台湾高雄石斑收成。

相形之下,台湾经贸单位、“陆委会”及“农业部”对大陆的连串行动显得消极被动,从四月大陆通知要启动贸易壁垒调查,到现在祭出报复措施,除了发表措辞强硬声明谴责、甩锅大陆,扬言诉诸世界贸易组织(WTO)机制外,无法提出相应对策。又因拒绝九二共识,拒绝在ECFA双边架构下咨商,只是坚强意识形态无助化解危机。而台湾“农业部”呼吁对岸勿做政治考量,片面公布部分输销名单,分化台湾渔民,更是凸显台湾当局软弱无力,无力保护、提升农渔民的福祉,却警告渔民不要被分化。

到目前为止,大陆在台湾选举期间所采取的主要手段锁定经济层面,而非最敏感的安全与军事领域大陆介选行动效果可能有限,所传达的讯息极为明确,无论选举结果,大陆将持续加强推动统一进程的速度与强度。

系列文章目录:

1.揭密台选举背后的中美角力:双方都有哪些“超前部署”?

2.仅剩22天!选举在即,这个数据揭开民进党“台独梦”的贩卖与破灭

3.台湾选举蓝绿相争,陈水扁胜选名场面恐将重现?

4.台湾选举最后纠结:要不要一位“战争领导人”?

5.新的打法已经出现!拆解2024台湾选举“三异象”

6.所谓“北京助攻”竟成蓝绿白选战一环?“狼来了”戏码重演,好使吗?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