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路还乡》|他笔下的乡愁沉甸甸 道尽千万人故乡的温柔

这些日子,一本书,风靡着大江南北的阅读者,线上线下,好评如雪花纷飞。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一步步,一字字,紧催着熙熙攘攘返乡人的脚,在这“阅读已死”的年代里,似乎是一种难得的安慰!

这本书,就是湖南师大文学院黄耀红教授的又一部新作《一路还乡》,我有幸得到黄教授的赠书,受宠若惊之余,又惊慌失措!

初闻黄耀红的名字,大约在二十多年前。我刚调到这所百年名校,陪我们教研组长、著名特级教师汤登仲外出参加一个学术交流会议,在车上,汤老师“华山论剑”,侃起中国高中语文改革前线的大咖们:上海程红兵,北京韩军、程翔、赵谦翔,四川李镇西……

聊到湖南时,汤老师无不感叹地说,长沙市一中有个青年教师黄耀红,语文前途不可估量,可惜改了行,去《湖南教育》任了编辑。就此,“黄耀红”三个字便跃入我的脑海,成了我又一个学习和致敬的对象。

不知何时,我们成了网友,偶尔有网上文字的交流。我知道,他的语文情怀已刻入骨髓。 《湖湘语文:地域文化下的语文课程建设》《不一样的语文课》等著作就是他退出教师岗位后在中小学语文一线思考与实践的结晶。我不得不惊佩于他俯下博士的身子,现身小学语文课堂的勇气和挑战!

听黄耀红的演讲,那气势犹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滔滔不绝,又分明是机关枪喷出的珠珠妙语,直射中到你的心窝,让你受伤不浅,又心服口服!

读黄耀红的字,字字句句,仿佛目睹着如椽彩笔挥就的一匹匹锦绣彩缎,在阳光的辉映下,令人目眩,但慢慢品味,细细密密,又满口余香,不得不惊叹中国汉字组合之妙处,在他的笔下竟如此之熨帖!

黄耀红是博士,是学者,更是作家。

当年,拜读他的《吾土吾湘》,屈原、贾谊、周敦颐、王船山、曾国藩……竟然一个个穿越历史文化的烟云,向我款款走来,在湖湘大地的脚印里,深深地倾诉着他们的叹息、血泪、伟业与抱负,直抵我的心灵深处。

后来,捧着他的《天地有节》,二十四个节气,二十四篇佳作。不觉怦然心动,体悟到生命与自然与天地的默契律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轮回,悠远,绵长。正如作者自言,“这是一段奇妙的体验。时间,不再是日历与钟表的计量,而是月下草丛的蟋蟀,窗前映雪的寒梅,是庭前燕归来,陌上杨柳青。”

这几天,凄寒的风,清冷的雨,挡在窗外,我静心沉醉,随着《一路还乡》,梦归故里,梦回乡情,梦绕湖湘……

“一个伟大的作家,不管他多么年轻就离乡,终其一生都在写故乡,如鲁迅,如沈从文,如莫言,皆是如此。”

黄耀红的故乡山水,离他生活的省城,只有半个小时的车程,乡愁或轻或淡,但在他的笔下,却是沉甸甸的,道尽了千万人故乡的温柔,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白果树,乍波塘,石磨,棠坡,映山红,芙蓉花,斑鸠,稻草……哪一样不留着我们儿时美好的记忆?紫苏,洋姜,马齿苋,零食……哪一篇文字读着,不让我们唾津四溢呢?父亲的菜地,母亲的酸菜,水牛,古樟与喜鹊……哪一种不是我们永恒的回忆呢?

那夜,枕着《一路还乡》入眠,我梦见了故乡的山水,梦见了儿时的游戏与玩乐,梦见了我那在天堂行走的父亲……

人在江湖,黄耀红的乡,不止于故园,而是他心灵的皈依之所,是他生命的情感时空。

“湘江如带,洞庭万顷。一江一湖,谓之江湖。于湖湘而言,江湖者,与其说是地理的显形,莫如是心理的隐喻。”

《一路还乡》也成了《吾土吾湘》的延伸,历史的,现实的;伟大的,平凡的;和作者有交集的,和作者没有交集的;湖湘大地的,在湖湘生活过的……一个个万物之灵来到他的笔下,丰盈而真切地坐在你面前,向你诉说着他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你自然也会变得淡定而从容!

这本书,高中生可以学习千字文的精粹写法,大学生可以获得丰厚的文史素养,社会人可以丰收心灵的慰藉,摆脱世俗的追逐,还一片天清地宁的世界!

“思想灼灼如火,激情奔涌如江,文字腾跃如海。”

寒冷的夜晚,有书如此,远遁尘嚣,杂念全抛,不亦快哉?老夫读书去也!

【作 者 简 介】

杨智慧,湖南省特级教师,湖南省高中语文工作室主持人,常德市一中高中语文正高级教师、副校长,在《中国教育报》《中学语文教学》《湖南教育》等40多家报刊发表各类文章120多篇,专著《让青春遇见大师:我说民国大师》获湖南省“双百工程”优秀著作奖。

【相 关 阅 读】

序《一路还乡》 | 十年砍柴:总有一条小路通往故乡

荐读《一路还乡》|王立新:故乡是人心发酵出的浓酒

读《一路还乡》|李真微:迎着日出一路还乡

情之所起 一往而深|左琦:我这样读《一路还乡》

有情知望乡——读黄耀红老师《一路还乡》随感

《一路还乡》读后感|朱恺禹:吾心安处是故乡

解读《一路还乡》三个精神维度|岁月之痕 生命之根 时代之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