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新说史|袁绍为什么不听田丰的建议?

一、挟天子的益处和危险

说完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利弊,现在咱们再回过头来继续看曹操跟袁绍的争夺情况。

建安元年(196)十月,曹操刚把汉献帝“奉迎”到自己的根据地许都,就上奏得准,以袁绍为太尉,曹操自领大将军,封武平侯。太尉是丞相,三公之首,但是大将军,却位在丞相之上。袁绍以班在曹操之下为耻辱,不接受。曹操怕惹怒袁绍,接着上奏,把大将军让给袁绍,自己降格到司空,行车骑将军事。袁绍怕被说成是起初因为嫌官小,再加上考虑到无论自己的官位比曹操大多少,但因皇帝在曹操手中“掌控”,所以实际的权力总没有曹操大,于是仍然不接受。袁绍一再拒绝“朝廷任命”的意思,就是昭告天下:皇帝已被曹操“挟持”,无论朝廷发布什么指令,其实都已经不再是皇帝的意思,而是曹操“逼迫”皇帝的结果。所以,无论“朝廷”再发布什么命令,大家以后都不要听信了。这是袁绍的伎俩,想要用自己作表率拒绝“朝廷”任命的方式,孤立曹操。

【袁绍(?年-202年6月28日) ,字本初,汝南郡汝阳县 (今河南商水)人。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

建安元年,曹操采纳枣祗的建议,在许昌附近屯田,解决了军粮和朝廷供给问题。接着,曹操一边征讨袁术,一边又向朝廷上奏,再次授予袁绍为大将军,并担任冀州、青州、幽州和并州四州的都督。其实这些地方,本来就已经控制在袁绍手上了。

建安二年(197),曹操正在征伐袁术,董卓部将张济率兵进入河南南阳,得病死了,所领军队归了侄儿张绣。张绣闻听曹操到来,主动投降了曹操。孰料曹公性情大发,在没有征求张绣意见的前提下,当晚睡了人家的婶娘。张绣受到羞辱,举兵突袭,曹操挨了一箭,长子曹昂、侄儿曹安民、还有大将典韦,都被张绣的兵将杀死了。曹阿瞒为此一夜风流,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张绣一时没了着落,投靠了荆州刘表。次年三月,曹操用计大败张绣。

建安四年(199)八月,袁术死后不到两个月,袁绍图谋消灭曹操,起精锐步兵十余万,骑兵四万准备攻打许都。曹操一面驻兵黎阳,准备与袁绍决战,同时还在分兵攻打青州、北海和东安数郡。直到九月才增兵守卫官渡。十一月,张绣再度投降曹操,曹操没有杀掉张绣,还封他为列侯,不容易。处理完这些事情以后,十二月,曹操才亲自来到官渡。袁绍耽搁了很多宝贵的时间,贻误了军机。

光说曹操和袁绍、袁术、张绣还不够,这期间,袁绍想要联合荆州刘表,夹击曹操。刘表想坐收渔人之利,未敢轻举妄动。汝南黄巾军余部刘辟、龚都等,也都各率数万之众,距离曹操南面不远,直接构成对曹操的围困之势。而重新占据徐州的刘备,与袁绍“结盟”,构成对曹操的更加严重的威胁。

曹操身处之地,以近距离而论,东、北、西三面都是主要劲敌袁绍,西南一点有刘表、南有刘辟,东南又加了个刘备。

西面稍远一点是西凉的马腾、韩遂。韩遂和马腾一直不安分,一、二十年之间,闹得西北人心惶惶,朝廷之命经常受阻于韩遂。马腾既签署“血书衣带诏”,已经公然与曹操为敌。东北地区的辽东,已在袁绍掌控之中,加上乌桓和黑山贼等少数部族的势力,也多半依附了袁绍,同样构成对曹操的军事威胁。而南面稍远一点的江东孙策,一面在继续扩张江东领地,一面却一直在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曹操。是曹操当年潜在的一个更加危险的敌人。

对于当时的曹操而言,真可谓是“敌军围困万千重”了,而这还只是外面的情况。

朝廷里面,国舅董承,联合几位将军准备对曹操暗下毒手。人生危险,至此已极。

像曹操这样,遭遇如此内外多重重大危险,随时可发而且还可能同时俱发,对于古今帝王来说,恐怕很难找到第二个人了。能够走出这样的险境,当然要靠点机缘,或者运气,但是无论如何,曹操的稳健、耐力、勇气,还有机智果敢,实在令人难以想象。在整个中国历史的进程中,很难找到可以跟当时的曹操相比的类似案例。

曹操的心理素质真好!

建安五年(200)正月,董承谋害曹操事发,曹操杀了董承等,算是暂时解除了内忧。

当此“敌军围困万千重”之际,曹操镇定自若,游刃有余。面对袁绍十余万如狼似虎的精兵猛将,首先放弃不管,转头先去攻打刘备,于建安五年正月,夺回徐州,击垮刘备,生擒刘备家属和爱将关羽。

在曹操亲自出征讨伐刘备的时候,谋士田丰劝说袁绍趁机抄袭曹操后路,攻占许都。袁绍却以自己一个幼小的儿子正在生病,导致自己心情烦乱为由而按兵不动。当时曹操远攻刘备,置袁绍大军于不顾时,很多将领异常担心,都跟曹操表示:万一袁绍大军前来,那咱们可就彻底完了。曹操告诉诸将说:“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直到曹操胜利归来,袁绍还在原地按兵未动。

二、袁绍是因为小儿子生命而按兵不动吗?

咱们不妨先停下历史的叙述,在这里做点心理分析。

袁绍作为十余万大军的统帅,而且又带着十余万大军前来征讨曹操,却因为一个小儿子生病为由而放弃绝好的战机,这可能吗?如果真是这样,他是怎能当上这样的统帅,那些人又怎么会推举他,跟随他呢?袁绍如果没有过人之处,他怎么能够战死嚣张得不可一世,而且实力强大,背后还有黑山贼联手配合的公孙瓒呢?

看来问题绝不会这么简单。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袁绍按兵不动呢?利害得失的计算呗,还能有什么。

当曹操远攻刘备的时候,袁绍又拿出了自己面对曹操来讲百算不灵的小算盘。他想着万一他出兵,曹操因为腹背受敌,马上就会转过身来全力跟自己拼命。就算自己能够战败或者战死曹操,刘备肯定会趁着他跟曹操决战之际,顺势攻入许都,把汉献帝劫走,那就等于又出了一个曹操!使出全部力量,除掉了这个曹操,却迎来另一个曹操,那不等于白流了很多血汗,什么活都没干成?

袁绍既然知道刘备在“血书衣带诏”上签了字,就知道汉献帝当时是相信刘备的,而且保不准朝廷里还有亲信做内应。田丰虽然知道这是绝好的战机,却不知道袁绍的隐秘心理。“遭难遇之机,而以婴儿之病失其会,惜哉!”这是田丰的话语,他不真正理解袁绍。

如果袁绍自己提供的理由和田丰的叹息成立,那么袁绍就应该放弃跟曹操决一死战的想法,回到自己的巢穴里去哀叹。曹操击垮刘备是在建安元年正月,彻底处理完善后事宜,估计已近二月初。而就在二月,也就是在曹操彻底击垮刘备之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袁绍却又亲率大军进驻到官渡附近的黎阳,从此展开了跟曹操的生死对决。难道他的小儿子十几天就彻底康复了吗?再说了,就算儿子有病,袁绍可以不出,派两个大将军去抄袭曹操的后路,影响他关心自己儿子的健康吗?

在袁绍看来,刘备的出逃与占据徐州,并不是给自己与曹操对决提供了契机,也不是为他战胜曹操增添了一股新的力量。而是给他带来了一个新的麻烦。刘备一定想趁着他跟曹操对决,从中获利,想钻他跟曹操两个人的空子,让他跟曹操两败俱伤,自己坐收渔人之利。袁绍看穿了刘备的螳螂扑蝉,黄雀在后的把戏。

袁绍不想承认刘备作为单独力量的存在,这样会使他跟曹操的对决,变成三方的角逐。其实他在心理上,是很希望曹操击垮刘备的。如果曹操能直接把刘备杀掉,那就再好不过了。就算不能杀掉,刘备也会走投无路,他一定会来投奔自己。到那时,他就是自己绝对的附庸,而不是可以跟自己较量的另外一股力量。袁绍在心理上,从来没把刘备真正当盘菜,到死他都没把刘备放在眼里。

袁绍心里想着,让曹操出手除掉刘备,客观上等于为自己效力。不必自己动手,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还可以消耗作为对手的曹操的力量,效果不是更好吗?田丰哪里看得懂袁绍的这种心思?

当然,袁绍心里这样想,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他对自己单独战胜曹操,充满绝对的自信。袁绍当时确实有这份信心,他过于相信自己在客观上的实力。所以,田丰的建议,无疑是小瞧自己的实力和能力,袁绍自然很生气。后来袁绍即将与曹操决战,田丰又说“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劝告袁绍要打持久战,不要跟曹操玩速决战,“决成败于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田丰到这时候还不了解袁绍的“绝对自信”。袁绍自然听不进他的说法,田丰却坚持“恳谏”,袁绍盛怒难抑,所以才把田丰关进了监牢。后来“绍军既败”,有人以为田丰会受到重用,田丰却说:“若军有利,吾必全;今军败,吾其死矣。”袁绍果然以“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的理由,把田丰杀了。他怕田丰笑话自己,这是理由吗?这不是能够服众的理由,但却是袁绍的真实心意。袁绍不仅用心不良,而且心理素质一样有问题。自己的谋士会嘲笑自己吗?看来他从来没把谋士当成腹心,哪怕是肱骨来对待。田丰虽然了解袁绍的性格,甚至也了解袁绍的品格,但却不了解袁绍内心深处的隐衷。“纵放”曹操去击垮刘备,这是说不出来的隐衷,放到桌面上,没有办法跟大家明讲,讲了大家会觉得自己心里喜欢害人,喜欢利用一个去打另一个,用完这个,再用另一个来打这个。在他的心目中,一切人,包括同盟者,甚至同伙人,都只是用来抢权夺利的工具。其实袁绍当年对韩馥,也是这么做的。韩馥把冀州毫无代价地让给了他,他却想办法让韩馥心里感觉不安全。韩馥在冀州实在待不下去,跑到张邈那里去了。但是袁绍仍然不依不饶,又跑到张邈那里,当着韩馥的面,在酒桌上跟张邈耳语。韩馥心理素质太不坚强,怀疑袁绍要让张邈暗害自己,吓得浑身直抖,于是就起身如厕,在茅房里恐惧自杀了。

袁绍的这种做法,没有引起袁绍身边的谋臣和武将们对他的足够警觉,所以才有后来田丰、沮授和许攸们等的遭遇。

袁绍其实是个很坏的人,他个人的自私目的,从来都不直接表露,总是通过迂回的方式,利用别人去为自己完成。劝何进杀宦官,却要利用外兵;想要顺便获利,却打出讨伐董卓的旗号,让关东诸侯出力;想要自己称帝,却先推举刘虞;想要暂立刘虞,却去唆使韩馥出面;想要夺占韩馥的冀州,却指使人去劝说韩馥;想要跟袁术开战,却去利用刘表。这次想要除掉刘备,又来借助曹操之手。诸如此类,这种做法,已经成了袁绍的行动定式。

任何人都有自私自利的一面,圣人也不例外。如果一个人直接表达自己自私的欲望,那这种自私的欲望,最多也只是一种简单的欲望。如果不从正面表达,非要采取迂回的方式,那这份欲望就变成了邪恶。如果再进一步,非要隐藏欲念,想办法让别人当工具去为自己实现,那就不仅是邪恶,而且是罪恶了。欲望本身不即是邪恶,更不是罪恶。隐藏越深,心思越不正大;越利用别人,罪孽越深重。到头来,还会坑害自己。

袁绍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心里没有家人(放弃叔叔袁隗不顾、与袁术大开战端),没有真正的亲信(田丰、沮授,对他何其披肝沥胆,结果被残杀的被残杀,被关押的被关押),更没有朋友(韩馥、张邈、曹操、刘备)。他的算盘上只有他自己,别人都是他算盘上的珠子。他心里那些不能公开的极端自私自利的盘算,不仅害了身边的谋臣武将,最后也害死了他自己。

当年因为不能说动袁绍,却只能发出叹息,正在于田丰不知道袁绍心里的那种只有自我的算计。袁绍既不想让刘备成为另外一种势力,同时更不想自己白白费力耕耘,却把收获拱手让给刘备。他想等等看,看曹操和刘备的战斗进行状况再做决定。

可惜他失算了。因为曹操并不像他那么想,而且曹操还知道他一定会这么想,所以才判定他“见事迟,必不动也。”

袁绍不是个数学天才,他的计算功夫,完全是做多了习题之后,才训练出来的。这种学生一到考场,如果碰到演练过的习题,就能得高分,碰不到演算过的题目,可能就只有拿鼻子去碰灰。曹操不一样,从不看重演练习题,只重视实际运算。考题越新奇,越能激活他临机运算的灵性。

所以,袁绍这次绝不是因为幼小的儿子生病,让他心疼,才主动放弃了这么好的一次战机。这是乡下老鳏夫侥幸晚年得子的心态,无论如何,袁绍都不至于连这种人都不如。

其实刘备当时的心思,跟袁绍差不多。他想着袁绍已经出动十余万雄兵猛将,正向曹操杀来。大战在即,曹操不敢分出兵力来对付他,更不敢亲自前来征讨自己。

三、刘备的心思

刘备怎么跑出来了,而且还抢占了徐州?曹操平定吕布之后,不是把他带回许都,一方面重视,一方面也在严密监控吗?

刘备原本曾经占据徐州,后被吕布夺去,转头依附吕布。吕布是个反复无常的人,在陈宫的唆使下攻打刘备,把刘备赶出了徐州。曹操出兵帮助刘备攻灭吕布之后,把刘备带回了许都,上奏朝廷,给刘备封了一个左将军。曹操经常跟刘备在一起论说天下人物,双方都各怀心腹事,各自对对方都倍加小心。

建安三年夏天,盛传袁术要进攻徐州,通过徐州前往河北跟袁绍会合。曹操怕两袁会合,力量强大难治,就委派刘备前往徐州,帮助车胄阻挡袁术大军。可是刘备还在路上的时候,袁术就病死了。刘备本该回朝给曹操复命,但却趁曹操与袁绍大军对峙,分不出力量的当口,杀掉了车胄,重新占据了徐州。

刘备之所以敢这样公然背叛曹操,杀曹操守将,抢占曹操州县,就是算定了曹操此时面临袁绍的严重威逼,胜负难料,甚至连生死都还未卜,无法分身来对付自己。可惜他跟袁绍一样,只会算账,不会算人,他虽然知道曹操诡诈,但却不了解曹操果敢,果敢程度绝对至于舍生忘死。

刘备抢占徐州之后,立即招兵买马,招降纳叛,很快聚集了数万余兵众。曹操自然不敢轻易“藐视”袁绍,所以先派了刘岱和王忠两位将军,前去攻打刘备,可是被刘备击败了。无奈,这才下定决心,留下一部分兵将继续跟袁绍对峙,自己亲自出马,回军征讨刘备。

刘备失算了,他以为曹操不敢离开前线,否则,袁绍趁机突袭,曹操就会彻底完蛋。可是曹操真来了,刘备不信,还亲自到前军去观看,果然真是曹操亲自前来,立即吓得惊慌逃窜。曹操很快就解决了刘备,俘虏刘备的妻子、爱将关羽,然后立即返身,回到跟袁绍对峙的前线。

刘备和袁绍的想法是大致相同的,都不想因为自己和曹操对立,而让另一方获利。也都想借着曹操跟另一方对立,而趁机获利。

曹操准确地把握住了袁绍的这份心思,所以才能轻松而迅速地解决掉刘备。

刘备和袁绍在心理上的斤斤计较,给了曹操充裕的时间,助成了曹操在军事上的游刃有余。

四、袁曹对决

建安五年二月,袁绍派郭图、淳于琼、颜良,攻击驻守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随后,自领大军至黎阳,决战在即。四月,曹操率张辽、关羽日夜兼程,出敌不意,解白马之围,救出刘延,把白马居民全部迁走了。袁绍一路追赶而来,到达延津。其时,袁绍派遣名将文丑和刘备押运辎重至延津,曹操再度以五百骑兵,奇袭袁军五六千众,斩文丑,刘备等逃走,袁军震惊。曹操回军官渡,与袁绍大军对峙。(关羽为曹操杀颜良,又参与突袭刘备、文丑之战,至此知刘备下落,辞曹操,“亡归刘备。”曹操放行。)

袁绍十余万大军连营数十里,曹操兵不满万,伤者就占了两三成,于官渡首战失利。汝南刘辟率众数万,又在这时依附袁绍,袁绍使刘备前往,帮助刘辟从南面进攻曹操,已经“剽掠”到了许都附近。许昌南面各州县,甚至包括许都城里,全都为之震惊,一时间人心惶惶。曹操前军将士,也多有叛降袁绍者。

曹操四面受敌,加上粮草欠缺,准备回师许昌。就在准备退兵之际,刚好谋士荀彧来信,劝谏曹操说:袁绍把全部力量都拉到官渡,要跟您决战,“公以至弱当至强”,如果不坚决顶住而自行退兵,必为袁绍“所乘”。荀彧还说:袁绍这个人,只是“布衣之雄”,“能聚人而不能用人”,这是击败袁绍最大的机会。“以公之神武明哲而辅以大顺,何向而不济!”曹操接受荀彧的建议,坚忍地在官渡坚持下来。

而正当此时,孙策已决意要趁机偷袭许都,很快准备就绪,好在兵未发而孙策死,要不然,曹操这次恐怕真是要难过鬼门关了。要知道,孙策可不像袁绍和刘备,说干就干,没那么多顾忌,也绝不会犹豫。

曹操一面与袁绍对垒,一面遣将先把刘备打散,刘备再次跑回到袁绍身边去了。许都情况开始好转。曹操这才暂时得以集中心思,全力对付袁绍。

当年袁、曹对阵,估计两军大营相隔只在百米之内。袁绍先于营中遍筑高台,又在高台上垒筑了防身箭楼,每天让弓箭手向曹操营中射箭。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先行掌握了制空权,压得曹军透不过气来,曹军一时士气低落。刘烨就在军中,为曹操设计了投石车,也叫抛石机,使用杠杆原理,把大小不同的石块抛掷起来,投向袁绍的箭楼。袁绍的弓箭部队遭此打击,失去了制空权。袁绍见天上不行,就来地下的,想要把地道直接挖到曹操大营之中,曹操命令部队横向挖壕沟,阻断了袁绍的地道。袁绍的“空间战”和“地道战”阴谋,一样也没有得逞。

两军就这样相持着,袁绍显然占有绝对优势,而且基本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

刘备趁关羽失而复得,再次跟袁绍建议去拉拢汝南龚都,夹击曹操,并趁机逃脱了袁绍的控制。

兵多有兵多的优势,同时也有兵多的问题。袁绍军众,所需粮草也多。曹操先用荀攸计谋,派遣徐晃和史涣,截击袁绍运粮车数千辆,全部烧毁。袁绍赶紧派人再度运粮,委命大将淳于琼等五位将军,率领万余人一路护送看守。曹操采纳从袁绍那里投降来的谋士许攸的计策,亲率五千精兵,前往烧粮。留下曹洪守护营寨。

当时淳于琼等所在的屯粮基地——乌巢,距离袁绍大军总部只有四十里。淳于琼并没有像《三国演义》里描写的那样烂醉如泥,他见曹操兵少,率兵与曹操展开激战。袁绍闻听曹操又来烧粮,赶紧派兵前往救援,同时又委派大将张郃和高览,率兵抄袭曹操大营,准备让曹操大败后无家可归。

袁绍援兵临近,手下告诉曹操,要分兵去抵挡。曹操大吼一声:“等他们到我身后再提醒我!”曹操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身先士卒,率领兵将奋力冲杀,淳于琼大败,粮草全部被烧毁。

偷袭曹操大营的张郃和高览,遭到曹洪的奋力抵抗,未能得手。此时乌巢已毁,大军将溃,出谋让张郃攻击曹操大营的谋士郭图,害怕殃及自身,向袁绍谗毁张郃,准备嫁祸给张郃。张郃闻听,就势投降了曹操。袁绍全军大溃,袁绍和儿子袁谭渡河逃走,曹操追赶不上,尽收辎重等,坑杀袁绍伪降的兵将七万人,大胜而归。

官渡之战结束以后,曹操从袁绍处缴获了很多文书,其中有很多自己的手下与袁绍暗通的书信。曹操一件未看,全部当场烧毁。原本属于袁绍的河北地区的一些州县,看到袁绍大势已去,纷纷献城投靠曹操。

建安六年(201)四月,曹操于仓亭再次击破袁绍,袁绍败逃后,鸠合散兵,平定了一部分趁袁绍失败叛乱的州县,势力稍有恢复。

【作者简介】

王立新,思想史学者、深圳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博士导师。黑龙江省青冈县人,出生于科尔沁东草原上的吉林省通榆县。

长期从事中国古典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与研究,著有《胡宏》《开创时期的湖湘学派》《王立新讲<论语>》《船山大传》《理学开山周敦颐》《从胡文定到王船山》《大宋真天子》《思想引领人生》《建宋——赵匡胤的奋斗》等著作,发表各类文章近千篇。

先后于湖南教育电视台湖湘讲堂、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凤凰网、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台湾教育广播电台、衡阳石鼓书院大讲堂、《天津日报》“超阅大讲堂”等视、音、纸、网类媒体,北京大学、佛光大学等两岸数十所大专院校,深圳市图书馆、广西省新华书店等数十家省、市、县图书馆及书店,新竹鹅湖书院、台中元亨书院、南岳衡书房等民间机构,讲说中国哲学、历史、文化数百场。

*原标题:袁绍为什么不听田丰的建议?

*本文为凤凰网国学王立新教授专栏“王立新说史·三国时代”系列之十。未经授权,请勿擅自转载。

【附:“王立新说史·三国时代”系列】

“王立新说史·三国时代”系列之一:为什么只有大恶人才敢砸碎腐朽王朝?

“王立新说史·三国时代”系列之二:制造汉末之乱的都是些什么人?

“王立新说史·三国时代”系列之三:马超是替父报仇还是陷父于死地?

“王立新说史·三国时代”系列之四:袁术为何不承认袁绍是自己的亲兄弟?

“王立新说史·三国时代”系列之五:曹操和刘备为何能在乱世中脱颖而出?

“王立新说史·三国时代”系列之六:三国时期的孙氏与司马氏是怎样的统治者?

“王立新说史·三国时代”系列之七:什么叫“挟天子以令诸侯”?

“王立新说史·三国时代”系列之八:什么样的人具备挟天子的资格?

“王立新说史·三国时代”系列之九:如何安置被“挟”天子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